如果只因为敌人兵力庞大就望而却步,岂不是懦夫的行为?此时,河西地区的总守备人数,加上各城驻军也不过三万人左右,并且这三万人中许多都是年老体弱者。
对于凉州而言,局势危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那时的凉州尚不如几十年后的那样安定团结,曹真深知若此刻退缩,日后再想收复这片失地几乎是妄想。
因此无论从保卫国家还是扩大领土的角度出发,曹真认为自己都有充足的理由继续坚守下去。
他从容地指挥郝昭进行防御部署,亲率主力部队出征,并运用了「千里突袭」战术。
曹真的行动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他的军队率先击破了治元多率领的两万余叛军。
消息传开,让参与叛乱的各个外族感到惊讶不已。
毕竟叛军一方多达十五万,而曹真的部队却不足其五分之一。
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还选择主动出击,这使得不少人心怀疑惑。
不过很快事实就证明了,这并非是轻率之举。
原来,曹真是蓄意将所有这些外族逐一歼灭。
相较于其他部落首领而言,羌和氐两部的首领对这个魏朝将军更为畏惧,他们不愿意冒险把老巢暴露在对方眼皮底下,所以一听到曹真获胜的消息便匆匆赶回营地加强防护。
可惜为时已晚。
在曹真的铁蹄之下,羌和氐两个部落遭受重创:粮食和牧草被付之一炬,几乎达到了五成之多。
这意味着寒冷冬日即将到来时,无数牧民将饿死于贫困饥饿之中。
因此这两个部落对于曹真仇恨之深远超任何一个对手。
愤怒的羌氐联军企图发起报复追击,然而他们未曾想到的是,曹真不仅没有回到河西,反而转向更深的西方继续前进。
曹真沿着这条历史称为“河西走廊”
的道路挺进作战,班固时代过后近八十年间,河西走廊一直由外族控制,如今重新纳入汉人版图的机会似乎终于降临。
沿途只要遭遇规模不大的敌人时,曹真就会将其尽数消灭。
当面对大量敌人时,曹真往往会悄然跟随在敌人身后,找到他们的老巢,并在其离开后,彻底焚毁敌人的据点。
这种极其 ** 的战术使西域诸部落对曹真恨之入骨,几乎可以用“食汝肉,寝汝皮”
来形容他们对曹真的仇恨。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曹真依然尽全力保护麾下的魏军士兵,尽可能减少伤亡。
很快,他成功清剿了整个河西走廊,许多中小部落在这期间也难逃灭顶之灾。
对于汉人而言,曹真这种行事风格被视作勇猛;而从外族的角度看,他却是个来自地狱的杀神。
经此扰乱,西域各部大乱,曹真的威名也随之超过了两汉时期的多位名将,但同时他本人也饱受争议,甚至遭到不少中原文人的诟病。
迫于各方压力,连魏文帝曹丕都不得不给曹真写了封信,叮嘱他不要将外族逼得走投无路。
然而,尽管口头上这么说,曹丕实际上还是全力支持了曹真的西征。
包括张颌、郭淮、费耀和王双在内的诸多将领纷纷被派遣到曹真的麾下,另外四万精锐也火速前往河西。
至黄初三年,曹真麾下拥有接近七万名精锐兵力,而此时的西域各部却因早前的军事行动丧失了大量可用战斗力。
见时机成熟,曹真迅速展开大规模西征,并一举取得胜利,数名外族首领惨死在他的刀下。
此后,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曹魏版图,疆域扩展至数千里。
由于曹魏本身人口有限,加之缺乏足够的驻军,这些新征服的地区在曹真逝世后再度被西域诸部收复。
尽管如此,曹真的战功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两晋时期的司马家族为掩盖自己的不堪,故意污蔑曹真并抹去他的辉煌战绩与高超谋略。
毕竟,相较于司马家在与外族交锋中的失利,曹真的战绩堪称惊人,公之于世定会令世人诟病司马家。
平定了西域后,曹真的军事威望达到顶峰。
虽然朝廷中的不少文官对他意见颇多,但曹丕依然深信不疑,且在他看来,曹真实现了自己乃至其父曹操未能实现的愿望,虽非曹氏亲族,曹真却以兄长的身份守护着曹丕。
这样的人物,即便是备受后世非议、心胸狭隘的曹丕,也未曾对他有过猜疑。
班师回朝之后,曹丕认为曹真应当被委以重任,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即将伐吴之际,让曹真带领其中一路军队,岂不是更加妥当?就这样,在还未有足够休息时间的情况下,曹真被曹丕迅速任命为伐吴西路总帅。
与其他两路大军相比,这支军队明显准备不足,面对的则是防御异常坚固的江陵城,由能力出众的守将朱然指挥。
然而,与容易轻视敌人的曹休不同,曹真从不看轻任何一个对手。
他始终坚信知彼知己方能战无不胜,所以在他的眼中,不论面对何人,都会持慎重态度。
对于这场伐吴战役,曹真实际上并不十分支持,认为此时灭吴之机尚早。
不过事已至此,在曹丕命令下,他只能来到伐吴前线。
江陵在朱然精心布置下几乎坚不可摧,强攻必定会给魏军带来巨大损失。
作为出色的将领,曹真首先考虑到的是减少自身士兵伤亡,因此选择用计谋示弱诱敌,最终吸引了吴将孙盛率部入套。
随后派出张合一举将其击溃,这一举动迫使朱然调整策略,下令严禁再出城作战。
即使手中兵力不足以拿下江陵,但切断其内外联系还是不在话下。
不久后,诸葛瑾率队自荆南增援朱然,然而在曹真安排的圈套中误以为江陵失陷,正急于撤退时,突遭袭击陷入大乱,如果不是及时逃命,恐怕已被擒获。
尽管曹真成功击败了孙盛和诸葛瑾,却仍然无法攻克江陵。
两个月后接到撤兵命令,此战宣告结束。
返抵洛阳未久,闻讯曹营顶尖将领大司马曹仁因病去世;曹休升迁成为新任大司马,而曹真继任原先曹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