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群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姑娘,你刚刚提到的北魏,指的是我的大魏吗?我大魏的国姓明明是拓跋,为什么会变成元姓啊?还有,我明明定下了“去母留子”的国策,为什么我大魏还会出现太后啊?
“道武帝,那是因为你的某位子孙,为了实现北魏的全面汉化,把所有的鲜卑姓氏都给改成了汉姓,那么拓跋自然就被改成了元,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太后,也是因为你的某位子孙,废除了{去母留子}的国策!”凯雨在天幕当中看热闹不嫌事大地如此说道。
天幕群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哪个不肖子孙改的国姓,给我站出来!哪个不肖子孙改了我的国策,也给我站出来!
天幕群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老祖宗,是我改的国姓,可我也是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毕竟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实在是太深了,汉化有助于我大魏的统治!咦,我明明改了自己的姓氏,为什么我的名字还是拓跋宏啊?
“因为在后世,拓跋宏这个名字比元宏更好听!但是从你的儿子们开始,北魏的皇帝和宗室就都是元姓啦!”凯雨适时地做出了解释。
天幕群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你就把自己的姓给改了,拓跋宏,你还真是我的好子孙啊!算了,这件事情,我就不和你斤斤计较了!那个改了我的国策的混蛋子孙呢?你哑巴了吗?赶紧给我滚出来,说句话啊!
天幕群聊-北魏宣武帝元恪:老祖宗,是我废了你的国策,但是我也是有苦衷的,因为你的这项国策,导致我大魏的后宫女子,都不敢生孩子了,我大魏的嫡系皇支血脉正在逐渐衰弱,我是迫不得已才废除这项国策的啊!
天幕群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恪,我的儿子,原来是你废了老祖宗的国策,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让我来猜猜,天幕刚刚提到的胡太后,该不会就是你的女人吧!
天幕群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什么?那个丧尽天良的胡太后,居然是你元恪的女人,我打死你这个不肖子孙!
天幕群聊-北魏宣武帝元恪:老祖宗,我冤枉啊!我怎么会知道胡美人,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啊?当初没人愿意给我生孩子,是胡美人冒着生命危险,给我生下了一个儿子,我为了答谢她的深情厚谊,所以就......
天幕群聊-北魏孝明帝元诩:父皇,你这样做,可是害苦了我啊!母后不仅要处处掣肘于我,而且她还在不断地包养面首,我一时气不过杀了她的其中一位面首,没想到,到最后她居然会毒杀我,不过还好,现在我知道了,母后她就没有这个机会啦!
“说起皇帝杀太后的面首,然后太后就把皇帝给毒杀了,这样的事情,在你们北魏,好像还不止发生过一次吧!我说得对吗?北魏的文明太后-冯太后!”凯雨继续地在天幕里面火上添油地如此说道。
天幕群聊-孝文帝拓跋宏:姑娘,你这句话,可有失偏颇,父皇的死,和奶奶没有直接的关系,父皇是暴毙而亡的!(拓跋宏的语气明显是有些心虚的)
天幕群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会,不是说是元恪废除的“去母留子”的国策吗?为什么在此之前,还出现了一个冯太后啊?
天幕群聊-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还是由我这个当事人来说吧!冯太后不是我的生母,她是我的嫡母兼养母,我被立为太子之后,父皇就赐死了我的生母,然后我就被过继到了冯太后的名下!另外,我也因为一时气不过,就杀了冯太后最喜欢的面首-李奕,没想到,冯太后会为此而毒死我啊!哈哈哈......
天幕下面的北魏文成帝拓拔浚,在天幕当中看到了冯氏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很想打冯氏一个耳光,但是他却怎么着都下不去手,为此,他只能先把冯氏给禁足了起来。
天幕群聊-北魏文成帝拓拔浚:弘儿,是父皇对不起你,我已经把我身边的冯氏,给禁足了起来,我实在是下不去手,还请你原谅父皇!
天幕群聊-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父皇,我不怪你,我知道你和冯太后感情甚笃,父皇,你知道吗?你死之后,当宫人们在焚烧你的生活用品之时,冯太后竟然不惜一切地冲入到了火海之中,想要随你而去,要不是被人给及时救出,冯太后早就已经随你而去啦!
天幕群聊-北魏文成帝拓拔浚:没想到,她居然能够为了我,做到这个份上,可是她既然爱我如此之深,又为什么要向弘儿你下毒手啊?罢了罢了,我不想再去计较这件事情了,反正我这里的冯氏,以后都不会再成为冯太后啦!
“北魏的皇帝们,你们不聊了,是吗?那我们就继续之前的话题,元姑娘的话题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又来说说武媚娘做皇帝之时的故事!”凯雨又在刻意地转移话题。
武媚娘这个皇帝当的,只能说是不好不坏,对内,她是大力地提拔寒门子弟,从隋朝开始萌芽的科举制度,在武媚娘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她之前,科举的试卷是不用糊名的,也就是阅卷的人能够看到这是谁的试卷。
阅卷的人能够看到这是谁的试卷,因此,他们在进行阅卷的时候,就会有失偏颇地进行胡乱打分,就比如当朝宰相的儿子前来参加科举,哪个阅卷的人敢给个低分啊?这些人为了能够讨好宰相,都会违心地给宰相的儿子一个高分,从而让宰相公子被顺利录取-继而入朝为官!
天幕群聊-唐太宗李世民:你们这些后人,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啊?科举是为了给朝廷选拔可造之材,你们这样做,和晋朝的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区别啊?看来,我这里的科举制度也得改良一下啦!
天幕群聊-唐高宗李治:不错不错,你们这些糊涂官,玩得可真不错,看到朝廷高官的儿子的名字,你们就直接录取,看到出生寒门的学子名字,你们就公事公办,看来你们是想来试一试,我的刀究竟快不快啦?
当凯雨在讲到科举制度的时候,没有采取这项制度的朝代,都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这项制度,这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制度,同时又是一种可以让皇帝们,摆脱世家的掣肘的有效手段,当然了,武媚娘的科举糊名手段,也让这些皇帝们给学会了。
除了改良科举的糊名手段之外,武媚娘还大力地发展农业和兴修水利工程,在她的治理之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在逐步地提升,但是在对外战争方面,武媚娘的成绩就让人有些不忍直视了。
李治在位期间,虽然把大唐周边的小国和部落们,都给彻底地打服了,但是这些人对于大唐,始终都是面服心不服的两面三刀状态,等武媚娘在成为了大周女皇之后,他们就普遍认为一个由女人来主政的国家,便是他们可以随意欺负的国家,于是,这些小国和部落就在连续不断地反叛大周,而武媚娘自然就在不断地派兵镇压这些反叛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