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 第4章 唐宋时期的中国丝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宋时期中国丝绸发展达到鼎盛,具体情况如下:

生产方面

- 技术进步:唐朝时丝绸生产技术达新高峰,品质上乘、种类繁多,有锦缎、绸缎、罗纱等 。

- 产地集中:长安、成都、泉州成为世界丝绸之都,丝绸生产在这些地区高度集中与专业化 。

贸易方面

- 陆上丝路繁荣:唐朝前期陆上丝路达高峰,从长安出发经多地到中亚、中东及欧洲 。

- 海上丝路兴起:唐代中期后海上丝路兴起,至宋元成为对外交往主要通道,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

文化方面

- 传播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丝绸及相关文化传至西域、中亚、西亚等地,同时西域文化也传入唐朝 。

- 艺术融合:宋代丝绸图案在继承唐代基础上创新,增加写实性,风格清新自然、端正庄重 。

唐朝时期的缂丝作品代表有:

- 几何纹缂丝带子: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长9.3厘米,宽1.9厘米,由多种颜色丝线缂织而成 。

- 浅橙地花卉纹缂丝带、盖地十样花缂丝带: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由斯坦因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获得 。、

- 异兽忍冬莲花纹缂丝:保存在日本正仓院,展现当时缂织技艺的成熟 。

唐朝时期的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织机与织造技术

- 织机改进: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织机,如束综提花机,能控制织物经线的提沉,织出复杂多样的花纹图案,为纬线起花的唐锦织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 纬线起花:唐锦采用纬线起花的织法,用两层或三层经线夹纬,利用多重多色纬线织出花纹,可织出比经锦更复杂的花纹及宽幅的织物,操作方便,花纹色彩丰富、立体感强.

染色技术

- 丰富的色彩:染色工艺有了很大发展,能够染出多种鲜艳且牢固的颜色,运用天然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通过套染、媒染等技法,使丝绸色彩更加丰富、绚丽多彩。

- 特殊染色工艺:夹缬、蜡染等染色工艺十分流行。夹缬是用两块雕刻有相同花纹的木板将织物夹紧,然后进行染色,可染出对称且重复的图案;蜡染则是用蜡在织物上绘制图案,再放入染液中浸染,染后煮去蜡质,形成蓝白相间的精美图案.

缂丝技术

缂丝工艺有所发展,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不同色彩的纬线间会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主要用于织作绘画或书法,反映了丝织工艺由实用向欣赏的转化.

图案设计与创新

- 融合外来文化:在传统图案花纹基础上,吸收了西域等外来装饰纹样,如联珠纹、陵阳公样等,将外来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使丝织图案具有清新、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

- 多样化的题材:丝织图案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形等,设计新颖别致,富有生气,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包容与文化繁荣.

分工与管理

- 分工细致:丝织业分工明确,从养蚕、缫丝、织造到染色等各环节都有专业工匠,中央设有织染署专门管理生产,民间丝织生产遍及全国,产量很大,推动了丝织技术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 产区分布广泛:丝织业产区分布广泛,北方的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是重要产地,安史之乱后,南方特别是华东沿海地区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丝织业中心.

唐朝缂丝工艺的发展历程如下:

- 起源与背景:缂丝工艺源于汉魏时期的西域缂毛工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桑蚕技术也不断发展,为缂丝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 初步发展:唐朝时期,传统的缂毛工艺经中原巧匠本土化改良,逐渐形成富有本土特色的缂丝花样。不过,此时缂丝工艺仍有局限性,多织造小型几何花纹的条带等实用品,如日本大谷探险队在中国新疆发掘的唐代葡萄卷草纹缂丝残片,以及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的几何菱纹缂丝带等.

- 工艺特点:缂丝多符合唐人艳丽尚色的装饰喜好,采用明快的宝蓝、胭脂、明黄、汁绿等色彩,织造宝相花、海石榴、忍冬花等吉祥花卉纹样。其以平缂和绕缂为主,图案纹样对称,通过平面色块填涂展现,无晕色法,层次不够丰富,偶用金线.

- 用途方面:一方面,缂丝被用于制作服装配饰,如腰带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彩绘木胎舞蹈女俑,其腰部系有的缂丝腰带即为实例。另一方面,缂丝还被用作宗教用品,如幡带等.

- 传承与影响:唐朝的缂丝工艺为后世缂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缂丝技艺更趋成熟,花样更为复杂,门幅明显加宽,并逐渐从实用性向观赏性转变,出现了以缂丝工艺织造卷轴绘画的新风尚.

缂丝工艺在唐朝时期并未达到鼎盛,而是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唐朝时期只是初步发展,以下是其初步发展的原因:

- 技术改良与融合:缂丝源于汉魏时期的西域缂毛工艺,隋唐时经中原巧匠本土化改良,形成富有本土特色的缂丝花样,使工艺更适合丝织,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 经济繁荣基础:唐朝经济强盛,为缂丝发展提供物质与市场支持。贵族、富商对高档丝织品需求大,缂丝作为新兴工艺,以其精美独特受青睐,刺激了生产与技术改进。

- 文化艺术推动:唐朝文化艺术繁荣,绘画、书法、雕刻等发展为缂丝提供丰富题材和艺术灵感,使其图案设计与色彩运用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缂丝作品中常见的宝相花、海石榴、忍冬花等吉祥花卉纹样,就体现了当时的审美与文化特色.

- 对外交流影响:唐朝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与技术传播。西域等地的缂毛工艺及图案纹样传入中原,为缂丝发展注入新元素,使其在工艺和艺术风格上更加丰富多样.

- 专业产区形成:唐朝丝织业发达,产区分布广泛,形成了专业的缂丝产区,如定州。这些产区集中了大量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不断传承和创新缂丝工艺,推动了缂丝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宋朝丝织技术有诸多显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织造工艺

- 宋锦织造技艺: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运用彩抛换色独特工艺,在不增加纬重数的情况下,整匹织物可形成不同横向色彩,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 缂丝工艺:在继承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经断纬的技法更为成熟,能织出细腻逼真的图案和文字。可灵活运用戗色法,使色彩过渡自然,还采用了披梭、笃门闩等多种特殊织造技法,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图案纹样

- 题材丰富:花卉纹如牡丹、菊花、荷花等最为常见,还有几何纹,如矩纹、菱纹等,动物纹有鸾雀、狮子、虎等,文字纹样也有所应用,体现了宋人善于从自然与生活中取材.

- 构成形式多样:写实性强,花卉纹多以折枝、缠枝、串枝等结构形式为主,还有花内有花、花内填花的形式,布局丰满,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色彩运用

- 色调淡雅:受当时文化思潮影响,色彩搭配追求清淡自然、朴素庄重的效果,如宋锦多以米黄、蓝灰、泥金、湖色等作为底纹色.

- 和谐统一:较少使用对比色,多采用几种层次相近的颜色作渲染,通过巧妙配合,形成庄严美观、晕渲相宜、繁而不乱、典雅和谐的风格.

生产组织与工具

- 专业机构与产区: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立织锦院等官办丝织作坊,两浙和渝川地区成为丝织业中心,苏州宋锦尤为出名。这些地区集中了大量工匠与资源,推动了丝织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先进织机:从南宋《蚕织图》可知,当时的挽花机结构复杂,已具备较完善的机件结构和操作方法,提高了织造效率与质量.

宋朝时期的缂丝作品有很多代表,以下是一些着名的作品:

朱克柔作品

- 《莲塘乳鸭图》:是朱克柔唯一巨幅传世珍品,高宽皆超一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描绘江南莲池景色,有双鸭、乳鸭、白鹭、翠鸟等动物及多种花草,画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色彩清雅明媚 。

- 《蛱蝶山茶花》:又名“缂丝山茶蛱蝶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在磁青色绢地上,缂织有盛开的山茶花和飞舞的蛱蝶,左下角有朱克柔“朱印” 。

- 《鹡鸰红蓼》:朱克柔作品,现存为复制品。描绘了鹡鸰鸟与红蓼花等元素,展现出自然生动的场景 。

沈子蕃作品

- 《梅鹊图》: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图轴依画稿缂织,运用十多种丝装小梭代笔,体现原画稿疏朗古朴意趣,是南宋缂丝工艺杰出代表作。

- 《青碧山水图》:采用多种缂丝技法织成山纹等,线条勾勒有力,设色明丽,再现江南大自然空灵开阔情趣 。

其他

- 《缂丝花鸟图》:以宋徽宗赵佶画稿为粉本摹缂,采用平缂、搭缂、合色线等技法,将花叶晕色、鸟羽纹理表现得惟妙惟肖 。

唐宋时期丝织图案丰富多样,不同图案有着不同的意义。

唐朝

- 联珠纹:这是唐朝丝织图案中受西域文化影响明显的一种。它通常是由一圈小圆珠连接排列组成主题图案的边缘,圆内常填以各种珍禽异兽等。这种图案象征着唐朝与西域等地的文化交流频繁,体现了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同时也展现出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如联珠纹中的动物形象可能和西域的图腾文化有关,也可能是贸易往来中异国珍奇动物形象的反映。

- 宝相花纹:它以莲花为主体,融合了牡丹、菊花等多种花卉的特征。宝相花纹象征着圣洁、富贵和吉祥。莲花在佛教文化中有特殊意义,唐朝佛教盛行,宝相花纹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融合多种花卉特征也寓意着包容万象,是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多元包容的体现。

宋朝

- 花卉纹(折枝、缠枝):宋代丝织图案中花卉纹十分常见。折枝花卉图案是截取花卉的一枝或若干枝作为图案单元,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高洁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缠枝花卉图案则是将花卉的枝茎以波浪状或卷曲状相互缠绕,连绵不断,寓意生生不息、福寿绵长,体现了宋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 几何纹(如矩纹、菱纹):几何纹代表了秩序和理性。矩纹和菱纹等几何图案规整、对称,反映出宋代社会的严谨秩序和理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图案在服饰和室内装饰织物等方面应用较多,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觉。

唐宋时期的中国丝绸具有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方面

- 唐宋时期:丝绸是重要的出口商品,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大量销往国外,为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如唐朝的长安、洛阳,宋朝的开封、杭州等都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商业大都市.

- 后世:丝绸贸易的传统一直延续,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丝绸产业依然是中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

- 唐宋时期:随着丝绸的传播,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如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外来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如佛教在唐朝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 后世:中国丝绸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如美好、高雅、华贵等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在现代,丝绸文化依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技术方面

- 唐宋时期:丝绸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如唐朝的丝绸织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宋朝的丝绸印染技术也有很大进步,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整体进步.

- 后世:唐宋时期的丝绸技术为后世纺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传统的丝绸织造和印染工艺至今仍在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尚方面

- 唐宋时期:丝绸的广泛应用和精湛工艺,使得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唐朝服饰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风格独特,宋朝服饰则注重简约典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

- 后世: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源泉,许多现代服装设计中依然能看到唐宋服饰元素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