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670章 大家一起来找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年头,法院不多,整个太湖公社也就那么一个。

中午之前,许灼带着人和一些资料,就去了法院,参加庭审。

老妈什么的,他是没有带的,街上的店照开不误。

到了之后才发现,原告方五村集镇供销社并没有人来,只是请了个年轻的代理律师过来对簿公堂。

这年头法庭虽然已有些模样了,但模式还不成熟。

本质上还是县老爷审断。

主审旁边还有左右陪审,下方有两个书记员,一男一女,再下方就是原告方与相对的被告方,靠近墙角是一排椅子,都是空的。

这次开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就这么几个人。

在经过初期的互相问话后,由主审法官拿起卷宗宣布,正式开始。

在宣读完整个庭会开始前的一些公正性宣告后,法官宣布了原告提出的各种罪名,然后由原告进行一一确认,确认完毕后由被告进行质证。

其实没这么专业和严肃。

法官怕许灼听不懂,就问许灼,对原告提出的,状告的,这些个罪名,他是否承认,如果不承认,又有哪些异议,可以提出。

讲真,许灼一开始挺紧张的。

可是在看到原告提出的这些“罪名”后,他笑了。

什么玩意儿,就这水平?

他这里合同各方面齐全,前面提出的违反政策、违反法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不过为了戏剧化一些,他还是决定不那么专业地指出漏洞。

在他与原告方辩论时,其中那个男书记员时不时看看他。

在他点头后,男书记员又低下头去写了起来。

“村里应该开始了吧,都按照计划行事,别给我出乱子啊……”

许灼这里轻松应对,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天授村。

早上八点多钟,一辆犹如长条面包型的小巴车,从城里驶入乡下,进入五村路后一直往前,直至看到一条双向四车道宽的崭新柏油路方才停下。

记者和司机拉开车门,看着外面,一阵愕然。

因为是新路的关系,市里的主路看起来都没这个好。

最重要的是,市里主路也是硬水泥路,而不是这黑色白线的柏油路。

质感上,看着就高级。

且道路左右,有规整的木栅栏不说,左右还整整齐齐栽种着油桐树。

这些油桐树不是新苗,但也不是大树,都是有两三年树龄的老苗。

树木所在的根基之处,还单独用石头砌了一列,与旁边菜田隔开。

“这路修得真好……”

司机都不禁感叹起来。

旁边传来一个声音:“开进去吧,一会儿按照我说的,不用管太多,先进行取景拍摄,再做几个场景的摆拍,拍完就走。村民这里,我来应付。具体任务你们清楚吗?台长应该说明了吧?”

“说了。”

“去吧。”

这一车就是本地电台的记者团队。

车子驶入双桥巷,找了个地方停下后,自然有村民上来围观。

不过在看到车上的某个来人后,都笑了笑,不再言语。

“这河……真漂亮!”

“这双桥路也不差,要风景有风景的,开到底下去看看。”

“司机师傅,慢慢开,我探出窗做个移镜。”

车子一直开到了双桥路底部,出了村东头便不再是柏油路,而是水泥路。

路的左右,一边是宽敞干净的双桥河,一边是刚长出冬小麦的绿茸茸麦苗,一直到水泥路尽头,则是隔着一大片白茅草、芦苇、菖蒲之类湿地沼泽的运河,整块儿风景上面的优越性,简直无敌。

回到村里,记者和摄影师,方才逆向取景。

对码头那繁忙异常的情况,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进行拍摄。

往前行进中,录了原声,然后给速食店做了特写。

尤其是速食店老板娘戚兰合,在一众劳苦大众里就是鹤立鸡群。

不仅长得高,长得白,还长得漂亮,亲自待客尤其有亲和力。

给客人的速食,只多不少,看到小孩儿还会多添一点。

摄影助理特地上前排队购买,却被告知排队,然后很有秩序地排在队伍最后面,不过这也是为了取个镜头。

旁边跟着过来的人见状,上前和戚兰合打了招呼。

戚兰合点了点头,看了眼后,主动用油纸包了一套素食。

“真香啊……这什么东西,我倒是头次吃,别地方也没看到过啊。”

且不说这个人满为患的速食店,便是偌大的码头,拥拥攘攘千把来人,也都是左进右出,井然有序——有穿着制服的村干部维持秩序。

最让记者诧异的是,这么好这么新的地方摆摊,竟然不收费。

不仅不收费,附近厕所都是免费的,有人在维持秩序。

记者摄影师吃着,继续往前走。

到了养殖场后,有人和孟钱多打招呼,便放人进去拍了起来。

“这农村怎么有这么大的养殖场,咦,这……”

摄影助理正感叹时,就看到关在笼子里的鸡产了蛋,一颗颗鸡蛋从笼子内滚落出来,直接到了笼边铁丝槽里。

孟钱多亲自拿着篮子过来,一次性把满满当当的鸡蛋收走。

接着展示如何补充饲料,补充水源,打扫卫生之类。

“这小小的乡下也太先进了吧……”

“你少说两句,有些地方录音呢。”记者提醒道:“少见多怪。”

其实她内心也受到了百万暴击。

易城里头也没有这么先进的。

她就不明白这么好的东西,城市里为什么不搞

养殖场她不是没有拍摄过。

可这里一进来,通风极好不说,味道还几乎没有。

如此干净敞亮的养殖场,还是头回见。

农家养殖场,一次性养几千只上万只的不是没有,可先不说那股味道了,光是一进去那股子热气,都能把人原地抬走。

拍完了养殖场,转身往零食工厂拍。

零食工厂里早做了准备。

所有人穿上了洁白的工作服,厨师帽子,手套,袖套,井然有序生产。

工厂这里只能粗略拍一拍大概生产,还有出货,不能拍摄细节。

切土豆片的厚薄,清洗,焯水,油炸这些,对外界来说还都是秘密。

“我有个问题,你们这个厂油炸过后要换新油,老油去哪里了?”

记者转了一圈,还是问出了自己最大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