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农家崽崽捡到未来手机,吃香喝辣 > 第89章 粮食丰收了,县衙门来人见商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粮食丰收了,县衙门来人见商家人

商喜梅疑惑地眨着眼,跑到了院门外,顺着兰宝儿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但她什么也没有看到。

这时候,太阳还没有下山,夜光灯还没有发挥作用,根本看不到五彩霞光,兰宝儿是故意骗商喜梅的。

这是刘佳的交待。

“哪有光?你个小骗子,哼!”商喜梅瞪了眼兰宝儿,又跑回家去了。

商六柱家里,商五阿公和商大阿公正在骂商六柱不该嫌弃女儿。

骂着骂着,天渐渐黑了。

兰宝儿一直盯着商六柱家的屋顶看,这时,她发现那屋顶处,果然有了微弱的光。

“兰宝儿,吃晚饭了!”商大阿婆走来,朝她招招手,“你先回去吃饭,我到喜梅家喊你大阿公。”

“大阿婆,你看六婶卧房的屋顶,那是什么?”兰宝儿指着屋顶,睁大双眼问。

商大阿婆抬头,眨了下眼,定睛看去,“哎呀,了不得!”她拍了下大腿,朝商六柱家大声喊,“老头子,六柱,你们快来看,那是什么?六柱媳妇屋顶上冒彩光呢!”

商大阿公几人听到声音,一起从屋里跑出来。

大家纷纷往屋顶看去。

果然,那屋顶有淡淡的五彩霞光,从屋顶的瓦片中透射出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商六柱疑惑地抓着头皮。

“怎么回事?这还不明白吗?你个蠢货!”商大阿公推了把商六柱,“但凡有出息的娃娃,出生后那屋顶都会冒霞光,你家生的这个娃娃,将来必是大富大贵之人,你要是送人了,就是便宜别家了!”

商五阿公也不赞成儿子将刚生的女娃送人,之前小儿子悄悄送走两个女娃,他发现时已经晚了,儿子媳妇已经把孩子送走了,找也找不到了。

这次他幸好拦得及时,便也说道,“六柱,你大伯说的对!你把这孩子送走,这不是便宜别人了吗?”

商六柱盯着那霞光看着,皱起眉头,那个算命的说,他婆娘会生一个贵子,莫非,这就是贵的意思?

商六柱做梦都想发财当贵人,他活到快三十了,还没有发大财,只好将希望寄托于后代身上了,要是这个孩子能当贵人,让他发财,那就不送走了。

“成吧,那就不送走了。”商六柱点头。

“这就是了嘛,把孩子好好养着,将来她一定不会亏待你!”商大阿公说。

商六柱回了家,卧房里,商六婶喊道,“六柱,外头说啥呢?什么霞光啊?”

“咱屋顶冒光呢,喜梅娘。”商六柱一改刚才的颓废,喜滋滋将看到的霞光说给商六婶听。

商六婶眨着眼,“你是说,咱这丫头将来是贵人?”

“对。一定是贵人,古书都是这么说的。”商六柱欢喜说。

“那,不送走了?”商六婶又问。

“这不废话吗?这可是将来的贵人,送走了不是便宜别家了?不送不送,坚决不送!”商六柱道。

商六婶眨着眼,“那……你不怪我没生儿子了?”

“这个贵人女儿顶得上十个儿子!”商六柱又说。

商六婶松了口气,“行吧,你说了算。”

其实,她对女儿儿子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反正都是她辛苦怀胎辛苦生。

但男人说不喜欢,骂她不会生儿子,男人不喜欢丫头,她有什么办法?

她一个人又养不活孩子。

-

很快,商六柱家屋顶冒霞光的事,传遍了全村。

大家都跑来看稀奇。

一直闹到半夜才散去。

为了不让村里人发现端倪,第二天天朦朦亮趁着村里人还没有出门时,杨瑞丰又悄悄爬上屋顶,将那个夜光灯悄悄移了个地方。

白天时,商六柱盯着屋顶瞧了瞧,爬上屋顶去看昨天发光的地方,但什么也没有找到。

但到了晚上,那霞光又出现了,而且光色跟前一晚有一些不一样,位置也变了。

商六柱对霞光的事情,更深信不疑了。

不仅他相信,村里人也全都相信了。

第三天,杨瑞丰才将夜光灯拿走,还给了兰宝儿,并让她保管好。

因为这时,商六柱的女儿睁开了双眼,能看人了,而老人们的说话是,孩子睁眼了,表示认可了这个家。

至于那个夜光灯,杨瑞丰重新做了包装,将夜光灯装在一个竹子做的小灯笼里。

白天是不起眼的莲花竹灯,到了晚上,会发出五彩的光来。

兰宝儿收到杨瑞丰的小竹笼,又惊又喜,“太好看了!”

她开心地将竹灯笼挂在床头。

商安平看到了,嫉妒得直瞥唇,这个杨瑞丰又在贿赂兰宝儿,自己没妹妹吗?老是找兰宝儿,真可恶!

“兰宝儿,安平哥哥也会做上灯笼。”

兰宝儿睁大双眼,“真的吗?安平哥哥你要给我做个什么样的灯笼啊?”

商安平,“……”他抓着头皮,“我……我先想想,反正我一定会的。”

不过,一直等了好几天,商安平也没有做出小灯笼。

兰宝儿想追问,可听说家里要忙碌起来了,她便不问了。

反正有一个小灯笼了,她也不急啦。

商大阿公在给两个大些的孙子吩咐任务,“明天起早点,去将咱们地里的水稻收割出来。这会儿你们俩去磨镰刀,准备工具。”

“知道了,爷爷。”商安平和商安顺点头。

-

商大阿公家,只有两亩的水稻,爷孙三人虽然老的老,弱的弱,但紧赶慢赶的,三天就割完了。

他们将最后的一点稻谷分别搬上驴车和三轮时,听到不少同时期收割谷子的村里人在抱怨,说今天因为干旱,减产了不少,怕是交不起明年的田税了。

回到家,商大阿公和商安平商安顺正要往屋里搬粮食,这时,陈里正匆匆走来了,笑着朝他们打招呼。

“商大伯,哎呀,总算找到你了。啊,安平安顺也在啊?太好了太好了。”

商大阿公疑惑问,“我们刚到地里收割粮食,有什么吗?陈里正?”

“县衙门来人了,在我家里查田里收成的情况,你家安平和顺不是县令家的恩人吗?也算是咱们村里的大人物了,一起去见见县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