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也来了,是想参加这次的集资吗?”
但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家境普通,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价格。”
同时也提到他不愿意借助任何其他力量或利用他人提供的捷径来获取财富。
蒙逸建议他设立自己的工坊,并引用一些人已经成功募股并从中获得了大量收益的例子。
相爷摇摇头说他的专业技能在于 ** 而非商业。更担心一旦所有人都追逐私利,整个行业的匠心精神将荡然无存。所以无论有多诱人的好处,都不能动摇他的原则。
最终
景云心头闷闷不乐,但看到大势所趋,也只能勉强接受这个局面。家族的名声显赫,在这次股票热潮中名列前茅,分配些利益给大家也无妨。看着市场上交易活跃,尤其是自家九原水泥股价遥遥领先,心中颇感欣慰。
毕竟,再精明的老狐狸到头来还是为他做了嫁衣!
——
时间飞逝,几日后的一天早晨,证券交易所外依旧人头攒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新的消息。忽然,一个尖瘦的人压低了声音说:“昨晚秦家发生了大事!”众人顿时围拢过来,纷纷追问详细情况。
“是造纸的秦家?”
“你们可要掏钱才听得明白哦。”尖瘦之人狡黠一笑,收下一些零散钱币后接着说:“秦家一位高管携十万贯公款逃跑,还带着家主的妾室!”
人群顿时议论纷纷,有疑惑也有震惊。
股市一开门便不同往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猜测起原因。“纸坊都没建成呢!秦家人竟然就这么上市了!” 话未完音,股民们已经开始质疑其他上市公司。
就在此时,一声锣响传来:“开市喽!”人们才逐渐安静下来,鱼贯而入。
午后的阳光洒在地上,大臣们在朝廷门口说笑聊天。
“上宫大人!” 户部官员急匆匆跑向郑淳:“今日开市后所有股票都暴跌,尤其是秦家的造纸坊跌到个位数了!民众开始怀疑股市是骗局!”
郑淳一听脸色突变,“怎么会有这种事?我们一直遵循规范啊。”
蒙毅在一旁冷静说道:“不要慌张,一切事情都有因果。现在需要找出导致股灾的根本原因。”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据我所知,秦家内部管理出问题,有人带走建厂资金,并传出未经朝廷批准无法生产。这引起了股民的信任危机。不过,大家合力购买市价崩跌的股票,并让郑尚书出来解释安抚,市场或许能稳住。”
宁远焦急问及自家股票跌了多少,但被蒙毅打断:“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得赶紧稳定民心,消除传言。”众臣纷纷表示赞同蒙毅提议。蒙毅心想:难道真有个别人暗中操作导致这种情况?但他随即想到,任何行动都难以避开监控。这次只是个意外罢。此时,他对同僚们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过于急躁草率地上市,不顾风险与实情。于是,公卿世家在这次事件中学到了更多关于‘包装上市’的实际操作方法。
手段虽有些粗糙,但一不小心露出了破绽。
“诸位同僚。”
“股市的起伏与我们息息相关。”
“在这个危急时刻,请务必握紧手中的股票。”
“老夫不愿看到有人背信弃义。”
蒙毅不放心地提醒道。
“蒙尚书多虑了,下官怎会做那种事!”
“维持股市,我们义不容辞,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大家荣辱与共。谁私下卖股,就成了公敌!”
“不过些许波动罢了,股票迟早会回升。谁也没那么愚蠢。”
众人面带轻松,爽快回应。
蒙毅轻轻点头:“既然大家齐心协力,股价很快就能稳定。”
“各位静待佳音便是。”
郑淮也紧跟在后,两人坐上马车直奔交易所而去。
“蒙尚书……”途中两车并行。
郑淮略显不安地轻声呼唤。
蒙毅抬手示意:“有老夫在,怕什么?”
郑淮无奈叹道:“没想到接手股市刚没几天就遇到了风浪。如果陛下责怪怎么办?”
蒙毅暗骂一声,问:“郑大人知道股票主要掌握在谁手里吗?”
郑淮摇了摇头:“不记名交易,追查去向困难。”
蒙毅郑重说:“老夫告诉你,在 ** 上任时,新股开始发行。买股者多为投机取利之辈。你接任后情况大不一样。”
郑淮惊讶问道:“有何不同?”
蒙毅微微一笑:“为祝贺我家九原水泥上市,上百位故旧同僚及亲族均来祝贺,并购入股份。从数千到数万贯不等。此外,不少部门和官员也都参与购买。”
蒙毅又笑道:“其余人等商号上市时,我也投桃报李购入不少。现在大部分股票都攥在百官手里!”
郑淮闻言欣喜。“是这么回事啊!朝廷内部消化了一大半新发行的股票。”
蒙毅自信地说道:“老夫在朝中说话还算有用吧?”
“当然是有用的!只是股市开张时恰逢早朝,消息不通。若发生动摇,就会出现大规模售股潮。现在大家齐心,卖家自会取消订单。”
“您一露面,还有愁股市不涨的道理吗?”
郑淮擦了擦额头汗,“尚书已有妙计,为何不早些说?害我空担心一场。”
蒙毅默然。“冷静想一想,就知道没那么可怕。”
此时的股市就像秦国征战征税。高层带头捐献,世家响应,普通百姓也跟着参与,三者的结局各不相同。
打赢战争,高层和世家用官职和财利回报。而普通百姓则白费力气。
蒙毅深知这种模式无法持久,但这与他无关。利用市场先机吸纳了大量资金。不依赖官员捧场、下属出资,股市难以攀升。
无论何时崩塌,蒙家都会抢先一步离场。只是一线小吏损失点钱罢了。不过目前不是时机,还需股市继续保持热度,直到最佳卖出点抛售全部。
蒙毅计算得失之时,交易所在前已然映入眼帘。
内里的喧哗隔着街道仍能听得清清楚楚,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