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本从明治天皇到内阁成员,都一致决定对清开战,但占领朝鲜王宫,爆发丰岛海战,再到联合舰队北上寻敌,这些庞大的军事行动,无不是出乎了明治天皇的意料。
他通过伊藤博文不停地向朝鲜前线发出命令:
“在弄清楚清国军队动向之前,要暂且停止一切攻击。”
但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认为,前线战争既然已经开始,那就不能停下进攻的脚步,所以他常常私自扣压了明治的命令。
对此,明治天皇感觉非常愤怒,并多次发表声言:
“这场战争不是朕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国运之战!”
就因为在战争时期,明治天皇表现出了愤怒之情,以至于在后世,还有日本的军国主义者,把明治天皇的声明强行解释为:
“我们的明治天皇,在骨子里,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君主。”
可扑朔迷离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明治真的是一个和平主义爱好者吗?朝鲜前线的日军真的是不受君命吗?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只要前线能打胜仗,民众再没有反战情绪。
其他的事,对于明治而言,又有何碍呢?
“八格牙路!果米裤子(垃圾人渣)!起哭肖(畜生)!西涅(去死)!”
位于日本广岛的两层木质建筑里,一把搁置在木桌上的两尺纯白宝剑,和一颗形似尖椒形状的玉坠,煞是引人注目。
“伊东佑亨这个白痴!竟敢先斩后奏!这些前线的将帅,哪一个是把朕放在眼里的?!
朕殚精竭虑,好不容易才打倒了幕府统治,现如今,他们又要朕做回一个仅能答敕,而无实权的虚君吗?!”
这座木房里的布置很是简陋,除了剑和玉,还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御玺以外,其余的,几乎是要啥没啥,甚至连一个皮沙发和烤火炉都没有配置。
就这样靠着全民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换来的孤注一战,怎么可能让前线武官这些莽夫胡乱搅和,要是有一步踏错,那自己将要面临的,就是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
“陛下何苦如此恼怒,若是因为前线将帅的激进做派,臣以为,此事完全不值得陛下如此大动肝火。”
伊藤博文将上身挺直,双腿并拢,屈下膝来后,又把臀部落在脚后跟上,他以一种极其端正的坐姿,坐在明治对面几步远的地方,他始终保持着一脸的风轻云淡,似乎在心中对这些武官的我行我素,早已习以为常。
“唉~~”
明治闻言后,先是摇头叹息,随之也收膝坐下,心里自我安慰道:
“就算我骂的再狠,又能如何,自己还不是要依靠这些将官行军打仗,如果真能在战场上大获全胜,那自己必将扬名立万,名垂千古,如此,就算受些委屈,又有何妨呢?”
“伊藤首相,朕只是担心这些武官没有规矩,胡乱行事,从而会导致内外不合,文武不睦。”
伊藤博文微微一笑,平静接话:
“陛下大可放心,您的五条敕语,臣一直牢记在心,无论武官们如何无理,臣都将与之和睦共处,以期共抗外敌,完成扩张大业。”
“嗯。”
明治重重点头,有了伊藤的这句话,自己总算能放宽些心,也算是没有白白在他的面前,失态发怒。
“陛下,臣已得信,我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一带,发现了北洋军舰的踪迹,此刻正在围追堵截。”
见明治怒气已消,伊藤博文这才坦然讲出了火烧眉毛的紧急军情。
“呀!我们终于要和大清水师一决雌雄了!”
明治覆在膝上的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连说话,也是颤音连连。
“那...眼下的战况如何?!”
“并不理想。”
“啊?!”
明治不免大惊失色,心中难过至极:
“难道自己倾尽所有,掏空国本打造出来的帝国水师,还是扳不倒大清这个东亚霸主,难道自己还是得世世代代苟活在他的淫威之下吗?”
“陛下。”
伊藤博文似乎很享受从精神上折磨对方,不管对方是敌是友,见明治一脸的黯然神伤,他的内心竟然产生了丝丝快感。
“联合舰队并没有发现大清水师的主力舰队,这次堵截的几艘北洋弱舰,也毫无对抗之心,还未交手,他们便开足马力,一路狂奔,舰身中弹冒烟后,也没有停下逃跑的步伐。
臣担心北洋是以弱舰作诱饵之用,所以正准备致电前线指挥官,让他立即停止追击,以免误入敌方虎口。”
“咦?”
明治捻了捻下颌短须,用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伊藤博文。
“还未开战,就先怯战,伊藤首相,这不像你的一贯作风呀?”
要说这大清官员隐瞒战情,谎报战功就已经足够离谱,但在日本的高层面前,这些都是小巫见大巫,高手在江湖。
为了维持自己“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至高地位,伊藤博文竟敢在至关重要的敌情分析会上,对大清添炮购舰、组建外援的事,只字不提,故意隐瞒不报。
甚至,他还敢弄虚作假,多次呈给明治天皇的,都是大清水师在七八年前的战力数据。
那有没有人站出来指控他的瞒天过海呢?
有,而且还不少,不过这些人要么已是身首异处,要么已是葬身海底,懂事点的,早就已经拿钱闭嘴,所以任由明治派出了多少间谍刺探,它们最终的口径,也都是与伊藤博文,不谋而合...
虽听得些风声,心头有些疑虑,可大战期间,又只能用人不疑,眼下除了选择相信他,还能有何他法?
但是,如果仅从内阁呈上的纸面数据来分析,大清水师可以说是毫无胜算。
不管是火炮射速、炮弹威力,还是动力配置、后勤供给,一通折算下来,双方的海军实力,从理论上来讲,差距至少在十倍以上。
所以别说追击大清的受损战舰,就是一路打到大沽港口,明治也不会觉得有太多吃惊。
反而是面对伊藤博文这胆小如鼠的做派,让他不由得心生疑虑,转而,又生出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感。
“伊藤首相啊,要是这次帝国海军不能大获全胜,那你我二人,就之只能自裁谢罪,以慰天下了~~”
与此同时,远在大清京城的养心殿中,一场关于是战是和的朝堂会议,也在如火如荼的召开着。
李鸿章在朝堂上接连列举出日军现有的海军优势,随后又把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服役年限长、设备老化、航速缓慢,机动性上远不如敌军战舰的客观事实,拿出来又讲了一遍。
然而,以翁同龢为首的清廷主战派,却在公堂上,当着李鸿章的面,大加嘲讽:
“李中堂啊,老夫听你这意思,合着建立北洋水师的这几千万两银子,就只是扔在水里听个响?
大家都是进口铁甲舰,我们的主力战舰还大了敌人的军舰一圈,你搁这说不行?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要我说,这还分析个屁,就这种事,拍拍脑袋就能决定了,不就是打个小日本吗?那还不是谈笑之间的小事?”
随之,堂上一半以上的官员纷纷随声附和,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不满李鸿章权倾朝野,可又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于是乎,这些官员便心照不宣的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倒李风潮”,只要这李鸿章稍有过错,他们便摆动笔墨,大加重伤。
并且这些人无不认为,在这场“必胜的战争”中,让李鸿章的北洋军队倾巢而出,那就能实现“一石二鸟”的战略思想:
一方面,能通过军事胜利树立大清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则能通过与日军的战斗消耗,从而大幅削弱李鸿章的实权力量。
这个策略啊,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