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应天,就是今日的南京。

当然,清廷不敢将之称为应天或者是南京,而是称之为金陵。

曾经繁华的秦淮河畔,如今少了往日的喧嚣与热闹。画舫依旧在水面摇曳,却难觅那曾经的欢声笑语。

街道上,清军的甲胄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巡逻,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四周。

百姓们脸上满是不安与迷茫,他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往日巍峨的城墙,仿佛也在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曾经象征着明朝荣耀的宫殿,如今已换了主人。

清军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宣告着新的统治秩序。

集市上,交易虽在继续,但气氛却格外压抑。人们低声交谈,生怕说错一句话而引来祸端。

至于那些文人墨客,心中更是充满了惆怅。

他们怀念着过去纸醉金迷,诗酒风流的岁月。

自从清军占领了应天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逍遥过。

因为他们不敢再口出狂言,更不敢喝酒,只怕酒后胡言,害得自己的脑袋和身体分家。

现在大明的皇帝要回来了,某种希望又重新在他们的心中燃起。

镶黄旗汉军,钦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得知由朱由榔亲自率领的明军已然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池州,而池州与应天之间,仅仅只隔着一个太平,顿觉心中慌乱如麻,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心头乱爬。

此时他的手中仅有一万多汉军,其中更有七千多人是收编的明朝军队。

这让他心中越发没底,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知晓,除了朱由榔这一支气势汹汹的明军之外,还有李成栋和高一功这两支明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如潮水般压了过来。

洪承畴紧皱眉头,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大明的叛逆,一个逼死了崇祯皇帝的流寇余孽,怎么如今都会成为大明皇帝的大将呢?

而且大明皇帝还如此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们,让他们都独帅一军。这太不合常理了!

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现在最让洪承畴感到恐惧的是,一旦明军兵临城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深知城中那七千汉军,军心不稳,恐怕明军一到,他们就会立刻反水。

一旦如此,他洪承畴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那场景,他只要稍稍一想,就觉得后背发凉,冷汗直冒。

怎么办?

洪承畴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降?

别人或许还有投降这条路可走,可他洪承畴绝对不能投降。

当初他在松山被俘虏的时候,整个大明朝都以为他已经为国殉节了。

甚至崇祯皇帝为他辍朝三日,那几日,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肃穆悲伤的气氛。

而后,崇祯皇帝还亲自举行祭祀仪式,以表对他的沉痛悼念。

那祭祀仪式极为隆重,香烟袅袅,钟鼓齐鸣。

崇祯皇帝亲自参与对洪承畴的祭祀,这不仅仅是对洪承畴个人的表彰,更是为了向天下臣民宣扬洪承畴的 “忠君” 精神。

可谁能想到,他却狠狠打了崇祯皇帝的脸,做出了让世人唾弃的选择。

如今若是再投降朱由榔,朱由榔无论如何是不会放过他的。

逃走?

不,洪承畴连想都不敢想。

对于清军的军纪,他洪承畴实在是太清楚了。

尤其是金陵这样重要,具有如此重大象征性的城池,他若不战而走,被斩首那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他的一家老小都会被无情地发配到宁古塔给皮甲之人为奴。

那宁古塔地处偏远,天寒地冻,环境恶劣至极,去了那里无疑是生不如死。

洪承畴独自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愁苦。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眼眶深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与无助。

眉头紧锁,仿佛拧成了一个死结,额头上的皱纹也因过度思考而愈发深刻。

他时不时地长吁短叹,嘴唇微微颤抖,嘴里喃喃自语着,却又不知在说些什么。

那副模样,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往日的威风与自信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被困境逼得走投无路的可怜人。

最终,摆在洪承畴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和金陵城共存亡了。

无奈之下,洪承畴咬咬牙,当即发出布告:有敢擅自勾引城外前明余孽者,全家斩首,绝不姑息;并从今日起,城门每日只在中午开半个时辰。

既然要抵抗,那首先就是要加强城中的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做最后的挣扎。

洪承畴发出布告后,依旧坐立不安。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场景,每一个都让他心惊胆战。

夜晚,洪承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仿佛看到明军汹涌而来的画面,那喊杀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他的手心全是汗水,湿漉漉的,不停地在被褥上擦拭着。

第二天清晨,洪承畴早早地起来,双眼布满血丝,神色疲惫不堪。他来到城墙上,看着守城的士兵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些士兵们有的神情紧张,有的则显得有些迷茫,他知道他们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感到担忧。

就在这时,在西南面的地平线上,一面黄龙大纛旗正在缓缓升起。

洪承畴认识这面旗帜,这是大明皇帝的旗帜。

大明皇帝来了!

来的又何止是大明皇帝呢?

李成栋、高一功的人马也都相继抵达了。

想当初从江西赣州城下出发之时,三路明军合计约有十三万左右。

然而此刻,大明的人马竟然已然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这剧增的数量,无疑给洪承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仿佛一片阴云,沉甸甸地压在了洪承畴的心头,让他愈发感到局势的严峻和紧迫。

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