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塞音老仙闹大明 > 第198章 延安新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磊是延安府保安县人,他家是第一批动迁的,从塞音十五年九月初出发。

因为走的早,也是最惨的一批。

为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官府是动用了极大资源的。

每天要求必须走一百里路,因为临时营地设在百里之外,倘若不能按时赶到,就没法吃一口热乎饭。

石磊他们几家凑够二十人,坐一辆大板车,有两匹马拉。

所有大件家具都不许带,只准每人带个包袱,细软、干粮、衣服这些。

这样的行军对人的消耗是极大的,何况还有妇孺、老人、残疾人这些。

有时候赶上沿途营地还没建好,那就只能靠随身带的干粮就和了。

唯一比较有利的是,从北往南走,气候越来越温暖湿润,倒是没怎么挨冻。

尽管如此,石磊他们这个县的移民每天都有人死亡。

死就死呗,不可能让你留下来办后事的。

好在官府不是一点理也不讲,事后管烧埋,但烧埋银子得家属出。

如果你想要骨灰,那事后也可以安排邮寄,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到云南的时候,干脆把家里有残疾和病人的都留了下来,大伙儿才感觉轻省了些。要不整天都是各种哭哭啼啼的声音,跟魔音似的,好人都要听出毛病了。

值得庆幸的是,石磊家的身体素质相当彪悍,一直到达目的地,他家人都全须全尾的,包括他家六十三岁的老奶奶。

到升华府义纯县的时候,他们这个县就还剩一千六百多人。就连知县老爷都在路上被土匪射了一箭,为了怕位子被顶,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好在医护队的水平给力,到义纯县上任的时候,人家已经痊愈了。

到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正好是北方的小年。但到了这里,宝安县的人直感觉时空都错乱了,根本没过小年的心情。

等于是从塞国最北边到了最南边(升华府义纯县是安南最南部的一个县),毗邻南海。

虽然汉乡没有沿海,但海洋略带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令所有看惯黄土地的保安人略有些陶醉。

气温也很舒服,大约二十几度的样子,带来的大棉袄早就穿不住,估计以后只能拆了做褥子了。

和巩家兄弟在河湟的遭遇类似,保安人入住汉乡时也有些发呆。

人没到,汉乡住宅工程都已经竣工了。但就是水平板房,两层楼的那种,一共二十栋,足以住下这些人还有富余。

不过屋里啥设施都没有,没有上下水,更不需要暖气,只在两栋楼中间有水房和厕所。

县衙在汉乡北面,仍然 是坐北朝南的格局。由于是官老爷们要住,所以那边还在施工,已经是室内装修的地步了,条件比汉乡那是好了一百倍不止。

这项目是户部统一招标的,云南、安南两省,近百个汉乡工程呢。接这活儿的都是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

像李月峰家的锦绣置地,王跃进的红川置业等大公司是看不上的,人家做的都是升龙城、清化城的核心地产项目,比如先锋百货大楼、银行大厦之类的。

往往是一个老板带着十几号建筑工人就南下做工程了,水泥都是从广西那边装船,直接走北部湾过来,到了安南再销往各地。

有了种种便利,工程才会这么快。

这边的汉乡属于官府搞的安居工程,户部给拨了一般费用。等项目完工,房地产商拿着当地县衙出具的验收凭证,去成都领那一半费用。

县衙的分量就凸现出来了,请客送礼之类的歪风邪气那是免不了的。

剩下一半或租或卖,也是需要官府去和老百姓交涉的。

水泥房子质量肯定比石磊他们老家那种土坯房要好,但没有独门独院,不能种树,养鸡养牲口那种住的踏实。

石磊他们家一共八口人,父母,奶奶,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其实石磊还有个姐姐,已经嫁人了,按照陕北那头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真就是泼出去的水。

兄弟姊妹成年后都是只论兄弟的,基本上对姐妹是不闻不问的。

他家一合计,还是咬牙买了三间屋子,花了足足三十块钱!

也是听说这房子官家给出了一半的钱,买下就等于赚到。加之这些人迁徙都从官府领到了补贴,各个手里有现钱。

只要有人带头,就跟着呼啦啦全都买了。

这种工程连县衙在内,也就万把块钱,房地产商的利润主要从工钱里抠的。他们带的都是技术骨干,小工是从当地招的。

安南小工干一个月也就给一两块钱,干的是最苦最累的工种。但还是有大把人来工地做事,这边不缺劳动力,有些人已经注意到内地来的商品,对这种纸币的购买力是感到吃惊的。

从广西那边来的粮商,给的稻谷收购价都是五毛钱一石,还得是上好的新谷才行。

跑的最快的商品就是香烟,一条才卖五毛钱,还带了十盒火柴的。这种又实用,又上瘾的商品,当地人很难拒绝。

汉民们刚安顿住下,正准备迎接在安南的第一个新年,石磊家就有媒人上门提亲了。

媒婆是当地人,请了县里唯二的翻译,大伙儿都熟的不能再熟,叫陈民贵的广西书生。他们是被户部特招的,基本就算端上官家饭了。

“贤侄,恭喜恭喜,阮家女看上你了,特意请我过来提亲!”

这下石磊全家张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给搞糊涂了。这才来了几天?全家人都没怎么出过汉乡的范围,大儿子就给人看上了?

“是这样的,我们也是刚接到廷寄,户部刚通过了【生育法案】,这个是天大的好事呀!”

还是陈翻译给解释了一番,听说生娃还有补贴,石家人都惊呆了。

阮家是义纯县的大户,家中有肥田千亩,池塘两座,其它家产更是不计其数。他家在朝中原本是有人做官的,虽说如今改朝换代,但贵族还是贵族,人家在汉民来之前就得到【生育法案】的消息了。

“我说咧!这两天总见到有本地贵人的马车在乡里转悠,原来为了这事!”

石老爹一拍大腿,算是把整件事串起来了。

仔细端详自家儿子,虽然谈不上英俊,但模样周正,关键是副大骨头架子,今年才十七岁,已经有一米七八的身高,这在南边可是很稀罕的。

“要是一般人,阮老爷指定看不上,但听说贤侄可是读过书的,已经小学毕业了是吧?”

媒婆眉飞色舞,看着石磊像是盯着一块稀世珍宝。

也亏得前些年官府给补贴,让石磊这样的穷孩子也读了书。有没有文化,从气质方面就能表现出来。

要不人家大户人家的闺女凭啥看上你呢?

“嗯。”

石磊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他前天去县衙办理房屋过户的事情,其实看到过一辆马车,似乎有个女的挑帘看他来着。

那一张小脸只露出约么三分之一,但眉眼是极美的,搞的他心中狂跳起来。

“该不会是那个女的吧?”

他有些不自信,但婚姻之事,还是父母说了算的。他家啥条件啊,容不得他挑三拣四。石老爹是个果断人,当即就应承下来。

接下来就是综合两地习俗,开始纳彩定亲。

从这年年底开始,到往后的两三年,有数以万计的延安青年像石磊一样,与安南富家女成就婚姻,因而石磊这批人被称为延安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