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学生愚见,上师怕是已经入了当今圣人的法眼。”

杨寓初次参加这种议事会,虽不知道场底细,但他对于时政的洞见明显超出其他人一筹。

就连刘学勤这个穿越者也比不了,他有俯瞰历史的上帝视角,也有远超时代的知识储备,可若论细致入微,他其实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怕什么!咱老刘家本是响马出身,大不了带着乡亲们进山,做那化外之民!凭借我儿的通天手段,我就不信还能饿死咱们!”

“咳!咳!”

刘学勤开会带上老爹,主要是凑数的,想不到关键时刻,刘喜贵的土匪血脉觉醒,慷慨激昂地力挺自己。

其实他从来没做过反朝廷之类的话,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若被皇上盯上,那便意味着自己整个家族,包括那些弟子或许都无法在大明生存下去。

但也如刘老爹所说,他家也并非死路一条,由于在边地,大不了提桶跑路。方国珍余部现在仍在外海游荡,朱元璋也拿人家无可奈何。

现在局势还没到那一步,刘学勤感激地看了老爹一眼,又问杨寓道:

“杨先生可否说的详细些?”

“有杨壁传经在前,潘知县催逼在后,两相呼应,令人心生疑窦。”

略一沉吟,杨寓接着又道:

“最可疑者,乃是舅父无故被调。军阵调动升迁,皆有章法可循。那马千户远在洮州卫,近期既无战功,也无贵人提携,有谁会平白无故地调人啊?”

一番分析后,屋子里的气氛沉重起来,刘家父子不过边陲小民,真被朝廷盯上,感觉很是不爽。

“如今潘知县逼迫太甚,我将何以应对?”

潘知县是接替段嗣宗的新任狄道知县潘从善,自上任就跋扈行事。屡次传刘学勤过堂问话,道场说人不在,潘从善不肯信,甚至派衙役上塞山拿人。

狄道县早被塞音教渗透的无孔不入,有人提前通风,拿人的衙役自然被赶跑。

大约是意识到刘家堡势大,潘从善便打起橡胶草的主意。

刘家堡自营的橡胶草田只有五百亩,大多是原段知县的政绩工程,如今落在潘知县手里,他便越俎代庖,替民户喊出一石八两的天价来。

这些年风调雨顺,临洮的粮食连年丰收,一石粮食不过半两银,一亩地产粮二石,产值只值一两银子。

而先前刘学勤与段知县约定的橡胶草收购价是一石四两银子,算下来亩产值约八两银子。对农民而言,简直跟捡钱似的。

潘从善不是不会算账,根本是在恶心人。

“但他这么作妖,正说明朝廷是在观望,这叫投石问路。否则以今上行事作风观之,此刻怕已经发大军将刘家堡团团围住了吧?”

杨寓的分析相当在理,他说这些话其实也担了极大干系,“臧否朝廷”,“与虎谋皮”,随便一条都够他喝一壶的。

可是形势比人强,谁让他如今拿着老仙丰厚的俸禄呢。

“想来是这么个理,是福不是祸,我先会会这位潘知县再说!”

如今龙门镖局的身价陡然飙升,刘学勤又从道场派来一队护卫,保障老爹和书局的安全。

又与杨寓反复交代了书局的发展规划,将道场派来的机械师留给杨寓,还给刘喜贵留了几只信鸽,以便往来通信。

随后便带了眼爷和了凡回归山门。

“若是上师想要做大做强,我看咱们还需要一位谋主。”

回去的路上,了凡与老仙共乘一辆平板车,别看他是技术宅,但对于洞悉人心这块,也有些独到之处。

但凡是个精细人,都会对道场的产业算账。

水泵算是白给了朝廷,替段嗣宗铺了前程。

可橡胶厂、车行、铁厂、书局、茶叶……还有山上诸多没有产业化的发明,跟着老仙混了五年多,了凡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些产业未来规模可是惊人的,塞音道场经营一方富可敌国的势力根本不在话下。

特别是受了【海底两万里】的启发,他发觉这种商业冒险完全具备可能性。

“嗯,人才难寻啊。”

知他意有所指,刘学勤笑道:

“你是看上杨寓那小子了吧,这个人的前程很大,我不想动。”

若是以才干论,若是仔细雕琢,杨寓绝对能干的了谋主。

可是,这位是未来仁宣朝的首辅,此时收下他,意味着未来的历史走向一定会被干扰。刘学勤的那些先见之明,将变得毫无价值。

这就太不划算了。

回山之后,刘学勤先是安抚了熊天球。

这人也是倒霉,送别父亲回来,恰好赶上潘知县上任,去商议橡胶草收购之事,莫名其妙挨了顿板子。

“好在衙役里有咱们的人,没照实了打,现在已经无碍了。”

熊天球皮糙肉厚,又颇通拳脚功夫,很是抗揍。如今和县里闹的关系紧张,堡子里也有些人心惶惶,他不想刘学勤为自个儿分心,作出一副无事人的样子。

刘学勤哪里不知道他?轻描淡写道:

“你这是代我受过,放心吧,有合适机会,我会找回这个公道的。”

他眼中闪过一道杀意,心里已经判了潘知县死刑。

熊天球读懂了他的眼神,忙转移开话题,说起今年招收弟子之事。

算是个好消息,今年共录得内门弟子五人,外门弟子十二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也是扩大数学培训班规模,结出来的硕果。

如今道场已经有内门弟子二十四名,外门弟子一百五十八名,散落各地的记名弟子也有十来号人。

外门弟子之所以数量众多,是因为其中有一小半是这些年连哄带骗拐上山的匠户。

什么木匠、铁匠、玉匠、泥瓦匠都有,只要他们愿意转职,老仙是来者不拒。

还是因为这个时代匠人太稀缺了。

当然,道场里的待遇和技术,对这些匠户的吸引力也是极大的,足够他们养活家小,又能学到各种超前的本事。

所以九成以上的人,都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

至于那些不愿意留的人,以后再也没在狄道出现过。

看着大殿里跪成两排的弟子,刘学勤非常满意。一一问过姓名,有几个还得他亲赐了名字,然后便举行了新弟子入门仪式。

塞音老仙开坛讲经,一连三日。道场连印刷机的生产都暂停了,新老弟子,个个听的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