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古城一巡 > 第44章 狗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看着这座建筑,感觉就是一座普通的神庙,但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佛?

段老头看了看门头上立着一块普通神庙都有的木牌,上面写的东西不认识。又围着神庙看了一圈,发现这座神庙只是一座大房子,没有院子,也没有围墙。庙前后进深很深,大概有十米。

段老头看着王晓茹说:“晓茹啊,我们现在如果要进这座庙的话,只能把门推开,你觉得这些门腐化了没有?一推会不会烂?”

段老头这样问,其实是表示必须推门进去,不管是破坏还是不破坏。只不过是给王晓茹打声招呼。王晓茹见段老头记着自己说过的,表示理解。就说道:“从街道上走过来,看到这些建筑好像很结实,我们要探寻这里存在着什么,有些就必须得触碰。”

“我说的不破坏,是再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要强行破坏这里的建筑和物品,老段,你看着办吧,我没有意见。”

段老头点了点头,给一个手下说:“试着把门推一下,看能推开不?不过要小心,说不定里面有机关。”

段老头的一个手下听到安排,站在门侧的一旁,慢慢用手推庙门,其他人退到庙的台阶下面观察。

庙门是两扇,左右各一扇。那个手下将一扇门慢慢的推了一下,推开了一条缝,门没有因为腐化掉下来,只是在门轴处传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门里面也没有出现什么机关。

把门全部推开,看到里面正中供奉着一座神像,由于光线暗,看不清里面的陈设和神像的装束。众人打开手电走进庙里查看。刘振东三人看到这个神像和神爷山上的神庙的神像一样,头被盖着,看不到神像的头部。

众人看到神像下供桌上的牌位,上面的字居然是:狗爷之神位。大家疑惑不解,这供奉的是姓狗的一位神佛,还是成了神佛的狗?

西部的人把成了神佛的所有东西都叫什么什么爷,比如杨爷,神爷,还有就是常说的老天爷。现在这里又是狗爷,很符合西部人对神佛的口头尊称。

庙内的陈设和普通的庙宇一样,神像前是供桌左右,又有几个神位,但没有看见牌位。庙内地方很大,比起一般西部乡村的庙空间大很多,除了神像和供桌占的地方,大厅的空位大概就有五六十平,可能平常用作祭祀祈福动活动的场地。

段老头查看完说:“看这文字应该是明朝以前的写法,这种写法现在没有了,我只在明朝以前有些文物上见过。”

刘振东说:“看来这座城应该存在于宋金晚期和元末明初这个时间了。”

段老头说:“差不多,最晚也是明初时期。不过这儿是什么时期,哪个王朝管理,不得而知,毕竟这片在那时没有纳入正式管辖,有时是边境,有时是少数民族的地盘。”

段老头看了看牌位,又拿起来看了一下材质和做工,打着手电看了看房顶,还有房梁和柱子上的花纹,摇了摇头说:“估计没有啥好东西了。”

刘振东问:“为什么这么说,你看出什么了?”

段老头说:“这儿是很有历史学家研究宋金以后及明朝以前各民族混居,相互融合的重要地,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儿就是一个普通的城镇,估计这城里找不出有价值的好东西。”

“但我不知道这个狗爷是哪位神佛?为什么神像头部盖着盖布?”段老头喃喃的说着。

王晓茹说:“这可能是这面人供奉神佛的习俗,我们之前见的一座面也是头部盖着绸布。不过这个绸布应该化了吧,咱们能不能把它揭下来看看?”

段老头说:“可以,既然这地下城已经被遗弃荒废,不知道多少年了,说明神像神佛早已离开此地,留在这里的只不过是泥胎神像。咱们没有不敬神像,所以揭下来没事。”

说着,段老头的一个手下拿出一根细杆子,抽了抽,抽成了一根两米多长的杆子,原来是一根伸缩杆,伸缩杆伸上去挑开遮盖在神像头部的遮盖,刚挑起遮盖就成粉末掉落下来了,露出了神像的面目。

大家一看惊呆了,居然供奉的是真的是狗,人身狗头的神像。神像的眼睛朝天空看着,像是在乞求什么,眼睛很有神韵,里面还好像有些泪花。

刘振东看着这个狗爷的神像,突然记起了小时候村里老人为劝小孩不浪费粮食说的一个传说。难道这不是一个传说,难道真有狗为人们求粮食而使人类活命的真实事件?

如果这个传说有真实事件背景,那证明这个古城就是西部人生活的地方,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儿居住的人离开了,但传说保留了下来,可能这儿的人离开后,分散到了其他地方,这儿也留下了一部分。

那就证明之前自己的猜想是对的,这儿一直有祖先在生活,因为生活条件艰苦,人口流动,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这里的历史记载没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都几乎被遗忘光了。

刘振东把传说的事给大家一说,大家都很感兴趣,王晓茹说她怎么没听过?刘振东说那是在乡里流传的,你自小在城里生活,当然没听过。

段老头说:“东子,说一说那个传说,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供奉人身狗头的神像?”

刘振东说道:“好的,我把在村里老人口听到的说一下,说的没有当初村里老人说的那样传奇,大家随便听听。”

接着刘振东说道:在很早的时候,人们根本不必为吃饱肚子发愁,因为那时粮食产量很高,而且年年风调雨顺,最主要的还是麦子的穗很长,有多长呢?麦子有多长,麦穗就有多长,所以家家户户麦子很多,吃饭全是白面。人们对粮食也不珍惜,反正认为粮食永远吃不完。

有一年,主管人家粮食的天神巡视人间,他看到人们都能吃饱饭,而且都是白面,觉得人们生活很幸福。可看到人们对粮食的浪费也很多,吃不完的馍,吃剩的面,随意丢弃,不懂得珍惜。这让天神很生气。

不过,天神虽生气,可知道上天就是为了让人们吃饱饭而使年年风调雨顺。可当天神巡视到一家人时,天神彻底怒了,认为人们必须受到惩罚。

原来这户人家的女主人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在案板上擀面。当面快擀好时,在炕头上玩的小孩将屎拉在了炕上,眼见着小孩把屎弄的到处都是,女主人一时没找到擦的东西,便扯下案板上的一块面,给小孩擦屁股,擦炕上小孩拉的屎。

擦完把擦了屎的面随手从门扔出去,结果扔到了天神的脸上,当然女主人看不见天神。天神被女主人扔到脸上沾有屎的面弄得火冒三丈,准备现在就惩罚人们。这时院子里的一条黑狗发现了天神的存在,汪汪的叫着打招呼。

女主人见院子里没有人,黑狗汪汪的叫,嫌吵闹,就骂黑狗,再吵以后不给你吃的了,黑狗不吵闹了。

天神见到人们有了食物,随意浪费,还以不给食物威胁狗,立马就开始对人们的种的麦子的麦穗从底部开始往上捋。天神认为人们以后只配吃麦草杆,所以他把长麦穗的地方全部捋掉。

黑狗见状,连忙向天神求情。黑狗说,我主要靠人吃剩的残汤剩饭,人如果没有饭吃了,我也就没吃的了。求天神为了我能喝上人们下完面的面汤,给留点吧。

天神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但这时已经将麦穗快捋到头了。天神停了下来说,以后就这么些粮食,也不会再风调雨顺了,人吃的太饱了,必须饿饿肚子了。以后还再浪费粮食,会收走最后一点麦穗上的粮食。

说着天神走了。现在大家见到的小麦麦穗就是天神捋着剩下的一点。在原先农村,狗吃的基本上是剩饭和下完面的面汤。这个传说中是狗为了人有粮食吃,也使自己不饿肚子,向天神求下了粮食。

之后,年年的风调雨顺没有了,各种暴雨,冰雹,干旱,水涝频发,粮食产量大大减少,人们从此饿肚子了,也开始珍惜粮食,把浪费食物的人和行为被人们唾弃。

刘振东讲到这儿,大家都沉默着。原来,人们本可以食物充足,不会饿肚子,结果是人自己糟蹋粮食,受到了惩罚。西部人从灵魂深处对饥饿有着恐惧,以吃饱饭为第一要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

如果传说是真的,那至少西部人在很早以前就没有挨过饿,按这座古城供奉的狗爷神像,可能是在秦汉以后才开始挨饿的。经过上千年,饥饿刻在了西部人的dNA里了。

不过,近年来,人们解决了温饱,吃饱了,吃好了,浪费也出现了。给现在的人讲别浪费粮食,只是作为一种礼貌文明去自律,而不是因为对饥饿的恐慌。估计千年一过,上天会收走最后一拃麦穗来惩罚人的无知。

段老头等人听完这个传说,感觉这个古城生活的人还是有感恩的心,不然不会把城里最高大的建筑建成狗爷面供奉狗爷。城里见到的房屋几乎是土墙红瓦,这儿都是红砖红瓦,而且质量很好。庙前的立柱应该是上好的松柏木,历经近千年不倒。

感慨完狗爷的仗义和人类的无知。段老头始终没忘这次来的真正目的,寻到宝贝。段老头说:“这个古城被遗弃,一定有些金银财宝或重要物品没有拿完,我们在这里寻一寻,这里的东西都近千年了,拿出去应该比较值钱。东子,你们是跟我们一起还是单独去寻。我说明一下,谁找到就是谁的,不能眼红,想要拿钱买或用自己的东西换。”

刘振东知道段老头他们要寻宝去了,如果跟上,难免双方因宝贝眼红发生矛盾,所以他选择了三人单独行动。想好就问王晓茹应德:“你们是怎么个意思?”

王晓茹看看应德,意思是让应德先表态。应德说:“我们看看这座城,和我小时候的地方很像。”

应德意思很明确,几人想把古城好好看看,记住古城,保护古城,这座古城看来只能长存地下了,如果像某些热点景区一样,估计不到一年就会化成粉末。

王晓茹也说道:“我们三个转转看看,这儿毕竟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你们可以找东西,但请遵守先前的承诺。”

段老头也不想刘振东几人跟着,听他们要单独行动,心里高兴,说道:“这个自然,我们主要是找些宝贝,不是搬走这座古城。”

双方分开,段老头一行人去找比较大的看起来条件好的房子进去了。刘振东几人出了庙门,沿着各条巷子里走走看看。

像,很像。刘振东小时候生活的村子上的房子和镇子上的房子就是这样的。院墙是土夯的,大门是木头的,门顶是泥瓦的。院子正中一般是正房,当地人叫厅房,两侧一面是偏房,一面是厨房和库房,库房一般是粮房,堆放存粮的。院子里有水井。

所有房子的门都是老式木门,只有厅房的是双扇,其它房子的都是单扇。水井上有个大石板,石板中间凿了个只有水桶大小的洞,上面的木质辘轳清晰可见绳子勒的痕迹,不过绳子早已不见,旁边也没有水桶。

有些人家的院子前院有花园的痕迹,有些花园在房子后面。这些花园一般不种花,而是种一些食用的蔬菜,果蔬等。有些巷子的拐角处有店铺,这和小时候见的十字路口是小卖部的一样。

应德走着看着,给王晓茹说着。小时候,这儿是干什么用的,那儿和谁家的房子一样。最让三人感叹的是,城内一共有三家铁匠铺。现在的人几乎没见过铁匠铺,这里的铁匠铺和影视剧里的几乎一样,铁匠铺炉火上方应该挂有打制好的农具,菜刀等,可能上面的绳子断了,都掉地下了,几人走进铁匠铺蹲下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