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到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宋烁的母亲是她叔叔的情人。如今,叔叔不要他们母子了,就打发到了自己父母这里。
实际上,也只有宋烁一个人要留在冯瑶家中,毕竟他妈妈还要急着去嫁给一个离异的华侨。只是男方也有着自己的孩子,又不准小姨带着个拖油瓶嫁过去。
渐渐懂得了,冯宋烁当时会骂自己的母亲是“破鞋”,大概就是想表达她弃他而去这样的意思吧。
冯瑶其实不懂为什么会有人不要自己的亲生孩子,就像她的父母抛弃她。
没错,她和冯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被父母捡来的,因为她还是个婴儿时,就被抛弃在了路边。
3.
大概大城市里的孩子上学都很早,宋烁六岁就离开了学前班,十四岁时已经上了初中二年级。而冯瑶的入学年龄在国家的统一标准线上,所以只比冯宋烁小三个月的她才上初中一年级。
冯瑶与他并无血缘,长相更是没有可能相似。与他比起来,冯瑶总觉得自己显得平庸,没有他的皮肤白皙,也不会像他那样把英语课文朗读得那么流利,遇到了不会的算术题,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去请教他,虽然他表现得既不耐烦又不情愿,但还是会认真地帮她把题路解释清楚。
想来冯瑶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异常地依赖与崇拜宋烁的。就连冯煜也非常地喜欢这个哥哥,每个周末都会缠着他玩沙包。其实来到冯家多日之后,宋烁似乎稍微松懈了戒备。但也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会温和,惟独在对待冯煜的时候,他从没有厉声凶色。
父亲那天就笑着和母亲讲起:“宋烁这孩子本质还是善良的,小煜那么粘着他,却一次都没有发过脾气。”
母亲只是一笑带过,没有说其他的话。她只觉得宋烁会安分地留在这里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总有一天他会效仿他妈妈的路径逃似地离开镇子。他的心在遥远宽广的地方,井底锁不住他。
然而母亲的想法很快便被验证了。在宋烁来到镇上学校的第二个星期,他便惹出了事情。
事实上也不能说是他去招惹是非的,只不过像这样都市里来的孩子,无论出现在哪个班级上都会引起众人的格外注意。尤其是女孩子,就连在课堂上,也总是会忍不住地回过头去望他两眼,再望两眼。这是人之常情。
一直被称为是冷傲冰霜的宋烁班上的班花也在下课后主动来找他说话,并且一向抠门的她还把笔记本借给他,满面笑容地说:“冯宋烁同学,你刚刚来到这里,有赶不上进度的就抄我记下的,千万不要客气。”
对方的长相的确很漂亮。白皙的肌肤,纤细的脖颈,典型的南方女孩。比起家中的冯瑶,他宁愿选择和这样的女生“同居”。冯宋烁这么想着,也打量着她看了好几眼,拿过笔记后点了点头:“谢谢。”
这一幕被暗恋着班花的男生大海看在了眼里。他是这所小学的土霸王,小小年纪就长得凶恶高大,再加上他爸爸是镇上杀猪的屠夫,所以没有一个人够胆量去招惹他,不是围在他身边美言相哄以保性命,就是甘心情愿地做他的小跟班被呼来唤去。有大海罩着他们,走夜路都不用害怕会撞到鬼。
于是大海便将宋烁假想成了他的情敌而怀恨在心,拉拢过几个小跟班商量着要在下午的体育课上给他好看。
恰巧那节体育课是高年级与低年级同时进行的。冯瑶所在的班级和宋烁的班级是同一个体育老师。老师随便说了几句,又热跑之后,便全体解散各玩各的。冯瑶和朋友在这边跳绳,抬起头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看同学打球的宋烁。
上学放学从不会和她一起走就算了,在学校里也总是一个人,从来不会加入组织的大队伍。冯瑶有些埋怨地嘟起嘴,心里头在嘟囔着宋烁怎么这么不合群,是不是都市的孩子都要把眼睛放在头顶上的?
而这边的宋烁丝毫没有察觉冯瑶投来的视线,他只是毫无兴致地看着同班同学打球,偶尔还会脱口而出一句:“打得真烂。”
就在他百无聊赖的时候,背后突然推来的手让他几乎一个踉跄摔倒。
宋烁双膝跪在石地上错愕地睁大眼睛。
而周围打球的男孩们看着他的目光没有任何的善意。他回过头去,看到抱着篮球的大海朝他阴阳怪气地咧着嘴巴笑:“不好意思啊,没摔伤吧。你长得那么白,我根本就没看见你站在那里。要说你不玩球就站一边去,省得我力气大又把你撞倒。”接着他又幸灾乐祸地同身边的跟班们小声嘀咕着“瞧他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儿,哪像个男的”。
宋烁抿了抿嘴角,一声不吭地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就跑向大海,狠狠一脚就踹到了他的肚子上,用北方话大骂:“我去你妈的!”
4.
当冯瑶再次抬起头望向宋烁的方向时,球场已经演变成了战场。大海带领他的手下以众欺寡,团团将宋烁围起来。而宋烁却未因此有任何退缩,他擒贼先擒王,以纤细的手臂牢牢地勒住大海的粗脖子不放,任凭周围的男生对他大打出手也毫不屈服。
体育课变成了一场闹剧,球场上更是叽叽喳喳地叫喊不停。冯瑶吓了一跳,等她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跑到了球场上拼命地拉扯着那些欺负宋烁的男生,像只发怒的小鸭子一般扯着嗓子大叫:“走开,走开,你们都走开!”
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还是个又瘦又小的女的。看到她奋不顾身地护在宋烁的面前,大海更气不打一处来。他捂住被宋烁勒出了红印子的脖颈,痛得龇牙咧嘴,还不忘指着冯瑶身后的男孩骂骂咧咧:“你神气个屁!窝囊废,躲在女生身后算什么能耐!谁不知道你没妈没爸,突然间冒出来的外来户,我妈说你是没人要的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