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乾六皇子 > 第78章 打败英吉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汪明红在南洋的征服与治理如火如荼之时,意外得知一块远离南洋的神秘大陆——一个辽阔的土地,水草丰美,资源丰富,南洋的土着和海盗都将其称为“南方之地”。他立即意识到,这片大陆将是大秦扩张版图的宝贵资源。

经过审慎思考后,汪明红派遣舰队远航,开始探索这片大陆。在航行数日后,他们终于在一片开阔的海岸登陆。看到眼前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汪明红振奋不已,立刻将这片新发现的大陆命名为“南秦”,正式宣告此地为大秦的南秦行省。

汪明红召集所有船员和随行的官员,庄严地立下宣誓。他说道:“今日起,此地便为大秦的南秦行省,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疆土,建设城池,广施文明。让大秦的辉煌在此地延续!”

随行的官员们纷纷应和,士气高涨,一致赞同将南秦视作新的开疆之地。为此,汪明红指挥手下开始在沿海建立初步的驻地,并对周边资源进行勘探。

一名副将带来报告:“将军,这片大陆似乎从未有人类居住,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我们可以在此设立农田种植粮食,并利用天然的矿脉资源,为大秦提供充足的矿产。”

汪明红深感此地的重要性,点头道:“很好!此地环境优越,不但适合农耕,未来也能成为大秦在南方的军备基地。我们要扎根于此,将南秦发展为大秦的南方重镇!”

随后,汪明红下令建造港口,以便与南洋行省的联系更加便捷。港口的建成不仅使大秦的货物和资源能够往来于南秦与南洋之间,也为未来的远洋航行提供了稳固的落脚点。

大秦的第一批移民船队也陆续到来。大秦的工匠、农夫、商人、士兵都被安排在这片新土地上,开始建设港口、修筑城池。汪明红亲自主持开拓计划,制定南秦的基本治理体系,吸引更多的百姓来到南秦。

为了鼓励移民,汪明红实行了优惠政策。凡愿意来南秦开荒种地的百姓,可以获得免税两年的优惠。土地开垦后,百姓还能享受朝廷的粮种和工具支持,所有定居者都得到了极大的安置帮助。

南秦的开发迅速取得成效,短短几个月内,便涌现出数座新城镇。贸易网络随之迅速发展,南洋的商人开始纷纷向南秦输出商品,将大秦的瓷器、丝绸等高品质货品运往南秦,同时也将南秦的丰富矿产运往南洋,形成互惠共赢的贸易链条。

不久后,李宪在朝堂上接到南秦的消息,感到十分欣慰。他在群臣面前宣告:“南秦的开发将大大拓展我大秦的疆域。朕命将南秦行省列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未来的税收减免政策将继续推行,助力其发展。南秦行省的官员们也要将百姓安置妥当,务必让大秦的荣光在南方绽放!”

此时,汪明红在南秦行省逐步实行他设计的“镇守制度”。每一个新建城镇都配有一支驻守军队,既是为了保护百姓不受外敌袭扰,也为当地秩序提供保障。

副将向汪明红报告:“将军,南秦的西北方似有其他未知部族,他们人数不多,且装备简陋。我们要与他们交涉,展示我们大秦的实力。”

汪明红思索片刻,点头道:“去探访他们,但要展示我大秦的诚意。若他们愿意归顺,便安排妥善的安置。南秦若能吸纳这些部族,将更加壮大。”

在随后的几次接触中,周边的部族对大秦展现的力量深感敬畏,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南秦行省,成为大秦的一部分。汪明红也借此机会,逐步同化周边部族,将他们纳入大秦的治理体系中。

与此同时,汪明红在南秦行省的治理方法也受到了朝廷的赞赏。李宪下令给汪明红特赐金银,并下旨嘉奖南秦的官员和士兵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将南秦打造为大秦在海外的重镇。

南秦行省逐渐成为了一个稳定的、充满生机的行省,吸引了无数商人、冒险家和移民者的到来。汪明红则不懈努力,带领南秦的百姓们在这片新土地上开拓疆土,不断向前。

随着南秦的日益繁荣,汪明红不仅仅是南秦行省的总督,更成为了百姓们信赖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南秦逐渐成为大秦帝国南方最重要的行省之一,象征着大秦帝国在海外的开拓与辉煌。

汪明红将南秦行省特有的珍稀动物装载在船上,经过漫长的航行,最终抵达长安。随行的官员们小心翼翼地将两只袋鼠和一只鸭嘴兽带进了宫廷,一路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这些从未见过的奇特生物令长安城的百姓议论纷纷,争相一睹南秦异兽的风采。

在太极殿上,皇帝李宪在大臣们的簇拥下静候着礼物的到来。很快,侍卫们抬着木笼,将袋鼠和鸭嘴兽呈到殿前。袋鼠蹦跳的身姿和鸭嘴兽奇特的扁嘴、毛皮引起了众人一片惊叹。

李宪坐在龙椅上,饶有兴致地俯身观看着这些南秦奇物,笑着说道:“这便是南秦特有的生灵吗?朕闻袋鼠可跳数丈,鸭嘴兽也堪称罕见,真是奇妙非凡!”

汪明红上前拱手行礼,答道:“启禀陛下,此乃南秦行省才有的异兽,微臣特地将其带来献给陛下,以彰显南秦忠心于大秦天威。”

李宪听罢,十分高兴,微笑着说道:“南秦果然奇妙,朕也好奇此地风物,明红,你统领南秦行省有功,治理有道,果然不负朕之所托。”

他转头对群臣说道:“如今南秦行省不仅资源丰饶,还汇集如此珍奇的生灵。汪明红尽心开疆扩土,南秦行省不负大秦荣光。朕当重赏,以嘉其功!”

汪明红再次俯身拜谢:“微臣感激陛下厚恩,必将继续勤勉,不负陛下所托。”

李宪点头示意,命人将袋鼠和鸭嘴兽安置在宫中专门开辟的园地里,供后宫嫔妃和皇室子嗣观赏,同时命史官记录下南秦异兽的详细情况。

过了几日,大英帝国的使者们远道而来,在长安等待觐见。穿着典型西式服饰、携带着贡品,他们满心期待着大秦皇帝的召见。然而他们的目的却十分明确:要求大秦开放泉州作为通商口岸,以便欧罗巴的商船能在大秦境内自由往来,贩售异域商品。

李宪听闻此事后,眉头紧锁,对朝堂上的群臣说道:“这些蛮夷妄图踏入我大秦疆土,意图非善。开放泉州,不过是他们妄图窥探我大秦内政的第一步。”

丞相杨安上前拱手,沉声道:“陛下所言甚是,这些欧罗巴蛮夷贪婪无度,既想分我大秦宝货,又欲探我疆土。若不加以警惕,恐生后患。”

大将军黄飞虎也踏步而出,满脸严肃地道:“陛下,这些蛮夷目光短浅,不知大秦之天威,微臣愿领命除去他们,以保我大秦之威仪。”

李宪目光冷冽,微微颔首道:“传令下去,将这些妄图侵犯我大秦尊严的蛮夷使者尽数诛杀!让他们带来的贡品一并焚毁,送信欧罗巴,警告他们:大秦不容侵犯!”

随即,命令传达出去,锦衣卫迅速行动,夜间突袭了驻扎使者的营地。使者们一片慌乱,却无力抵抗大秦的精锐之师。片刻之间,大英使团尽数被擒,诛杀殆尽。翌日,长安城内街道干净如常,犹如从未有过这些使者的到来。

李宪负手立于大殿之上,冷然注视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暗自笃定:大秦疆域,不容他国觊觎。

英吉利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听闻使者在大秦遇害,震怒不已。她立刻召集议会,以此为契机,决定对大秦发起一场足以动摇其帝国根基的战争。她选中了菲利普亲王担任总司令,并为其配备了王室最强的舰队,命他“彻底征服大秦,夺回帝国尊严”。英军庞大的舰队从伦敦港起航,浩浩荡荡,越过欧亚大陆,直奔大秦印度行省。

菲利普亲王的舰队一进入印度行省洋,侦查船队便快速向长安传来消息。大秦皇帝李宪正值朝议,忽然接到八百里加急电报。李宪展开情报,看着“百艘铁甲舰压境”几个字,面露冷笑。

“皇上,英军竟然敢大举入侵我国海疆,实属狂妄!”丞相杨安沉声说道。

“冯子材!”李宪眼中锐光一闪,“传朕旨意,命南洋行省总督冯子材迎敌,必须将英军彻底击溃,不得有误!”

“是!”传令官领命而去。

冯子材接到命令后,立即集结南洋行省的所有舰队,亲自操练,并督促将士们加紧备战。作为大秦的南洋总督,冯子材不仅具备过人的军事才能,也有着一股无畏的忠诚。他知道,这场战役关乎到大秦的尊严,决不能有任何失误。

冯子材站在指挥舰“荣耀号”上,面对集合的众将士,铿锵有力地说道:“英军意图侵犯我大秦疆域,是可忍孰不可忍!诸位,正是我们用热血扞卫国家的时候了!”

“誓死守卫疆土,誓死不退!”众将士齐声回应。

冯子材见状,微微点头,随后下令舰队进入战斗状态,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英军舰队已推进到印度行省洋的深处。菲利普亲王站在旗舰“皇家威严号”上,俯视海平线,神情笃定。英军舰队被分为三部分:主力舰队、先锋侦察队和后方补给舰队。百艘铁甲舰排列整齐,炮口对准远方。菲利普亲王对左右的军官说道:“不论他们如何顽抗,我们必将赢得胜利!”

英军军官们个个自信满满。作为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军不认为这场战斗会有任何悬念。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南洋行省舰队的强大战斗力与冯子材的战斗决心。

两支舰队在印度行省洋上相遇,紧张的气氛在海面上蔓延开来。冯子材的舰队迅速展开阵型,“荣耀号”率领第一舰队,站在最前方。冯子材稳坐舰桥,双目如炬地望向英军舰队。此刻,他的心中已然决心,“今日必让英军有来无回!”

战斗号角响起,双方舰队缓缓向对方接近。冯子材下令道:“全舰队,目标锁定敌方旗舰‘皇家威严号’,所有火炮准备!”

“准备完毕!”炮兵长官回道。

冯子材面色凝重地说道:“开炮!”

一声令下,南洋舰队的火炮齐发,巨大的火光和震耳的爆炸声充斥着战场。炮弹如雨点般向英军旗舰飞去,虽然英军旗舰防护坚固,但猛烈的轰炸仍在船身上炸开巨大的裂缝,水花四溅。

英军一阵骚动,菲利普亲王怒目圆睁,冷笑道:“回击,给我击沉他们!”

英军的火炮随即开始反击,双方交火的炮声震耳欲聋,战场一片火海。英军舰队拥有强劲的火力,但冯子材的舰队在战术布置上更加精妙,他们通过灵活的操控不断调换位置,避免了英军的正面打击。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对战,英军舰队渐显疲态。南洋舰队凭借良好的协调和战斗力逐渐取得上风。“荣耀号”带领几艘灵活的战舰,绕到英军舰队的侧翼,从侧面猛烈炮击,使得英军阵型大乱。

菲利普亲王看着己方阵营不断被击溃,心急如焚。他意识到,若再不退兵,将全军覆没。然而此时的他已无路可退,退便意味着失败!

冯子材一声令下,荣耀号率先冲向英军旗舰,炮火猛烈轰击,击穿了“皇家威严号”的甲板。菲利普亲王被震得踉跄后退,满脸绝望。他从未想过,大秦的舰队竟然如此顽强和强大。

眼见旗舰即将沉没,菲利普亲王下令残余舰只撤退。然而,冯子材并未打算放过他们。他高声命令道:“全军追击!决不能让他们逃脱!”

南洋舰队继续追击,紧追不舍,将英军残余舰只一一击沉。直到最后一艘英舰也被击沉在印度行省洋的海面上,冯子材才下令鸣金收兵。

冯子材回到荣耀号的舰桥上,望着散布在海面的英军残骸,心中充满了胜利的骄傲。他下令统计战果,将战报上报给长安。当天夜里,南洋行省舰队在海上鸣炮庆祝,庆贺这场伟大的胜利。

消息传回长安,李宪闻报大喜,立即召集朝臣,向众人宣布:“冯子材忠勇无畏,为我大秦击溃英军,守护疆土!此等英勇之士,必当重赏!”

朝臣们纷纷庆贺,并称赞冯子材的英勇。

李宪转头看向杨安,冷声说道:“传旨天下,凡敢侵犯我大秦疆土者,无论何国,必将粉身碎骨!”

至此,英军舰队的覆灭震惊了全世界。

英吉利惨败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席卷欧洲各国,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那些曾视自己为世界中心的欧洲君主们此刻才意识到,东方竟然隐藏着一个如此强大而神秘的帝国。

教皇方济各深感事态的严重性,决意亲自前往大秦,寻求与大秦皇帝李宪的和解。教廷经过多次会商,最终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方济各亲自起航,率领一支庞大的教廷使团,带着丰厚的礼品和大量教义书籍,历经数月终于到达大秦京城——长安。

长安城热闹非凡,尤其是异国使团的到来,更是让百姓议论纷纷。方济各带着高规格的礼仪进入大秦皇宫,在宫中使者的引领下,步入大殿。此刻,身着龙袍、坐于龙椅之上的李宪,威严庄重,睥睨天下的气度让方济各不由心生敬畏。

方济各恭敬地行礼,用流利的汉语说道:“尊敬的李宪陛下,我乃欧洲教廷教皇方济各,特来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希望能够为欧洲和大秦带来持久的和平。”

李宪冷静地望着方济各,微微颔首,说道:“本皇早已听闻欧洲的传教士意图在我大秦传播教义,但天下大同,各有其道。本皇领受你们的好意,然大秦已有千年文化,传道更是本土根基,故不需要其他教义干扰。”

方济各听到此话,面色有些不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圣主之教是为了普度众生,若能让您开恩,允许我们在贵国小范围传播福音,亦是一件功德之事。”

李宪的神情未曾改变,声音清冷而威严:“教皇远道而来,不畏风霜,实属难得。但大秦已有自己的文化与信仰,不需他国教义介入。若教皇此行只为此事,便不必再多言了。”

方济各见李宪态度坚决,心知此行恐怕难以如愿,但他不甘心轻易放弃,便再次躬身说道:“陛下明鉴,圣主之教并非要改变贵国,而是增添福祉。请陛下再三思量,圣主教义绝不会妨碍贵国根基,反而能带来福音之光……”

话未说完,李宪便轻轻一挥手,语气虽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教皇,贵国若有外人前来传教,你是否也会允许?天下不同道,何必强求一致?大秦自成一体,外来教义并无立足之地。”

方济各一时语塞,教廷虽有雄厚的教众,但的确从未允许他国教义在欧洲传播。此时,他也明白,面前的这位东方帝王不仅智慧过人,更有强大自信。

方济各见大势已定,只得无奈地低头说道:“既然陛下意已决,便是圣主的旨意,我们也不敢强求。但愿我等此行能增进东西方之友谊,日后若有机会,教廷依然期盼陛下能对我主之教再做考量。”

李宪面无波澜地点头,淡淡说道:“大秦一向待远客以礼,但求相安共荣,便是最好。”

方济各再次恭敬行礼,退出大殿。这位曾在欧洲备受尊崇的教皇,此刻心中带着不甘与无奈,但也无力改变这一切。离开长安时,他带走了对于大秦威仪的深深敬畏,也带走了西方对东方的进一步了解。

这次失败的谈判让欧洲各国彻底明白,东方的大秦有着其不可动摇的文化自信和强大底气,难以动摇。

方济各回到欧洲后,带回的不仅是失败的传教经历,还有他对大秦的无尽感叹与赞誉。在他眼中,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帝国是他所见过最壮丽、最繁荣的国度。他在欧洲各地的教堂、宫廷中广泛宣讲,将他在大秦所见的种种奇景和先进技术向世人娓娓道来,让欧洲的教士、王公贵族甚至普通百姓都为之着迷。

方济各在教堂中对信徒们说道:“你们可曾想象,在遥远的东方,有这样一个国家,百姓安居乐业、城池巍峨壮丽,街道宽阔整洁,处处洋溢着生机?大秦的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五谷丰盈,手工艺人技艺高超,甚至普通百姓所穿的衣物都是精美的丝绸。而他们的军队装备更是超越我们所能想象,那些铁甲战船、精良武器使得大秦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他的这些话语,立刻吸引了无数听众,不少人神情中充满憧憬。

回到欧洲后不久,方济各便撰写了《方济各游记》,详述他在大秦的所见所闻。书中从大秦帝国的宫廷到民间生活,从强大军队到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方济各一一细致描写,书籍很快就在欧洲广为流传。他在书中回忆道:“我曾进入大秦皇宫,那是我一生中见过最宏伟的宫殿。那里的建筑气势恢宏,宫墙巍峨如山,雕刻精美的石柱与穹顶让人仿佛置身神圣之地。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宫廷侍卫,穿戴都显得华贵整齐,显示出大秦对礼仪和秩序的重视。”这些文字让欧洲的宫廷和教廷纷纷震惊,他们原以为世界的中心在自己脚下,但显然有一方疆土的辉煌已远超他们的想象。

方济各还在游记中描述了大秦的市集和繁荣的城市景象:“我曾见长安街市繁忙如蚁,整齐而井然有序的集市上布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大秦的商贸不止限于国内,他们的货物已远销各地,瓷器、丝绸、茶叶等珍品成为他们重要的贸易产品。许多商人甚至专门开设了茶馆、酒肆供人聚会娱乐。集市中人来人往,百姓们衣着整洁,和善有礼,这种繁荣的景象是我们在欧洲的城市中难以想象的。”方济各的这些描述引发了欧洲贵族阶层的无限向往。许多欧洲君主纷纷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目睹这繁荣昌盛的东方世界,甚至派遣使节前往东方,试图与大秦建立联系。

而他对大秦先进技术的描述更是让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们震撼不已。方济各写道:“大秦之铁甲舰船,坚固无比,造型奇伟。每艘铁甲舰都如同一座海上城堡,火炮齐全,机动性强。这种战船是我见过最先进的海上武器,它们的航行速度和威力足以击退任何敌人。欧洲的战船在大秦铁甲舰面前,根本无法相比。”他在书中详尽描述了大秦海军的实力,这无疑深深刺痛了欧洲各国的自尊心,但也激发了他们对军事和技术革新的强烈渴望。

方济各的游记还详细介绍了他在大秦见到的各种机关和工艺品。他写道:“大秦的匠人不仅技艺精湛,且在每一件小物件上倾注了心血与智慧。我曾见过一种水力推动的机关,它可以昼夜不停地带动庞大的机械运作,甚至一些复杂的计算也能在这机器的辅助下完成。工匠们用铜铁制作了极为精巧的模型,模仿人类的动作,甚至会发出声音,令人惊叹不已。”欧洲的学者们闻听此言,纷纷开始研究大秦的技术,许多人设法从游记中寻找灵感,试图在欧洲的工坊中实现这些先进的机械构思。

方济各还对大秦皇帝李宪的治国之道赞誉有加。在他看来,李宪不仅是一位强大而仁爱的君主,还是一位极具远见的帝王。他在书中提到:“大秦皇帝不仅治军有方,治国更是以礼法为纲。他极力发展百姓生活,使得民间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庞大的王朝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纪律与礼仪,使得整个帝国如同一部运作良好的机械,效率极高。大秦的官吏们各司其职,百姓对他们充满敬仰和信任。”这些话让欧洲的君主们深思,他们意识到大秦的成功不仅是军事强盛,更在于其制度的完善和秩序的严格,许多国家的统治者开始在国内效仿大秦的治理方式。

在《方济各游记》的最后部分,他坦言自己在大秦未能如愿以偿地传播福音,对此深感遗憾,但他也深刻理解了大秦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他写道:“大秦人民对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充满了自豪和信仰,这是一个根基稳固的国家。在那里,我看见了忠诚的臣民与强大的帝王,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信仰和道义,外来教义在他们眼中是多余的。”这一番话让欧洲的教士们感到震撼,大秦独立且坚定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这样一个国家是无法被轻易改变的。

随着《方济各游记》在欧洲的传播,许多欧洲人对大秦的向往与日俱增,一股前往东方的热潮逐渐兴起。方济各的亲身经历让欧洲认识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方,欧洲各国的学者、探险家、商人和使节纷纷踏上了前往大秦的旅程,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个强大而富饶的国度,并从中学习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