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乾六皇子 > 第70章 侍中惠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秦国内部因李站身世的秘密逐渐逼近一场危机之际,大乾的相国惠施突然出现在长安。他原是乾国丞相,在乾国战败割让蒲阳后,感到乾国的国势衰微,已无力与秦抗衡,于是萌生了前往秦国自荐为相的念头。

这天,秦国朝堂上,李宪端坐龙椅,正在与群臣讨论国家大事。忽然,一名太监急匆匆进殿,禀告道:“陛下,外有乾国使者求见,自称大乾丞相惠施,前来拜见陛下。”

李宪闻言微微一怔,转头对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说道:“乾国丞相前来,倒是意外之举。你们以为此人来此意欲何为?”

瑶光沉思片刻,轻声说道:“陛下,惠施一向以智谋着称,大乾战败后,乾国元气大伤,此人突然来秦,恐怕有些蹊跷。”

杨安点头附和道:“确实,陛下,惠施在乾国地位极高,如今亲自前来,恐怕不单是为了求和,或许别有用心。”

李宪冷笑一声:“不管他有何打算,既然到了我秦国,就没有他掌控局势的机会。宣他进来,我倒要看看这位大乾的丞相有何本事。”

惠施被宣进大殿,他身着乾国官服,步伐从容,神情不卑不亢。入殿之后,他恭敬地向李宪行礼:“秦皇陛下,惠施拜见。”

李宪眼神锐利,注视着他,淡淡说道:“大乾战败,丞相前来,究竟有何事?莫非乾国欲请降?”

惠施从容一笑,坦然答道:“陛下误会了,惠某此来并非为乾国请降,而是为秦国献策。”

李宪听到这话,顿时兴趣大增,微微抬眉:“哦?你堂堂乾国丞相,竟要为我秦国献策?有何打算,不妨直言。”

惠施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沉声道:“乾国如今确实战败,惠某心知乾国已无力与秦抗衡。但惠某也深知,秦国如今虽强,却内有隐忧,外有敌国窥伺,正需有能者为国效力。惠某愿献身于秦,助陛下成就霸业。”

李宪轻笑道:“惠施,你虽才智过人,但毕竟曾为乾国丞相,朕如何能信任你?”

惠施神色坚定,毫不退缩:“陛下,我虽为乾国臣子,但才智不拘国界,乾国已无大势,而秦国正如日中天。为臣者,自当辅佐明君成就千秋伟业。惠某虽出身乾国,但心向盛世,只愿为大秦贡献绵薄之力。”

李宪依然不动声色,冷冷道:“你说秦国内有隐忧,究竟何意?”

惠施面带沉思之色,答道:“陛下,秦国如今的强大,有赖于陛下的英明统治和四方征伐。但臣观察得知,陛下的继承人李站虽为皇子,却传闻并非陛下亲生,朝中已有诸多风声。这一隐患若不尽早解决,恐怕会在未来引发大乱。”

李宪脸色微变,虽然他并未对此表现出明显的动摇,但心中早有对李站的怀疑,此刻听惠施一语点破,心中隐隐产生了警惕。

“你倒是说得直白。”李宪缓缓道,眸中闪过一丝寒光,“既然你提到此事,那你可有应对之策?”

惠施微微一笑,低声说道:“陛下,若要避免内乱,最好的办法便是尽早确立真正的继承人,并铲除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李站虽贵为皇子,但其身世若有问题,朝中诸臣难免会质疑其合法性。为避免日后纷争,陛下或可考虑另立储君。”

李宪眼神深邃,心中已然动摇。他知道,李站的身世问题确实是一大隐患,而惠施的建议虽然大胆,却不无道理。

就在此时,丞相杨安突然出声:“陛下,惠施此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立储一事不可轻举妄动。毕竟,李站乃是陛下亲封的皇子,若贸然另立,恐怕会引发朝中不安。”

瑶光也轻声附和道:“丞相所言甚是,立储乃是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惠相虽有忠诚之意,但此事尚需慎重。”

李宪陷入沉思,惠施的建议虽颇具诱惑,但杨安与瑶光的提醒也让他意识到,轻举妄动可能带来更多麻烦。

惠施见状,笑道:“陛下不必急于决断。惠某只是为陛下提供一条建议,至于如何决策,陛下自有主见。不过,若陛下愿意接纳惠某,惠某愿为秦国效犬马之劳,助陛下成就千秋大业。”

李宪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惠施,你确有才智,但要我立刻任你为相,恐怕为时尚早。你若真心效忠秦国,便从小事做起,朕自会观其后效。”

惠施恭敬地拱手:“惠某愿为陛下效劳,不敢有违。”

李宪点了点头,转身对杨安说道:“丞相,惠施虽是外臣,但确实有才,朕且命他暂时为侍中,协助丞相处理国事。若他日后有功,朕再行重用。”

杨安微微躬身:“陛下圣明。”

于是,惠施暂时留在秦国朝堂,暗中筹划着他的下一步计划。他清楚,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才刚刚开始,而他,将成为这场风暴中的关键人物。

惠施虽然被封为侍中,职位并不高,但他心中没有丝毫不满,反而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知道,要在秦国站稳脚跟,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一步步地积累势力和人脉。他暗中盘算,等待着时机成熟之日再施展宏图。

李宪赐给他一座长安城内的宅子,虽然不算奢华,但位置优越,靠近权贵们的聚居区。惠施住进新宅后,表面上与其他侍中无异,恭敬地上朝议事,谦逊地对待同僚。可暗地里,他早已在府中布置了一张无形的网,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收网。

一日夜晚,惠施独自坐在书房中,烛光摇曳。他面前的桌案上摊开着一幅秦国的地图,尤其是长安的布局图,他的目光紧盯着几个重要的地点,若有所思。

突然,一个身影从暗处闪现,悄无声息地站在惠施身后,躬身低声说道:“大人,按照您的吩咐,所有安排都已经妥当。那些与李站相关的人,都已经秘密监控,等候您的下一步指示。”

惠施微微点头,依旧盯着地图,缓缓说道:“李站的存在是我最好的突破口。他的身份隐秘,且在朝中受到怀疑,只要掌握好他的动向,迟早能找到撼动秦国权力结构的机会。”

那名侍者低声问道:“大人,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惠施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轻声说道:“不急,眼下还不到动手的时候。李宪虽有疑虑,但他尚未下定决心。我要做的是让局势更加紧张,迫使李宪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顿了顿,继续道,“你去密切留意天牢中的芈启。乾国太子李承晚已经救他出逃,此事李宪尚未察觉。若芈启在暗中有所动作,正是我们借力打力的好时机。”

侍者领命离去,惠施则继续凝视着地图,仿佛在思索一场未曾开始的博弈。

与此同时,长安的权力中心正在悄然生变。李宪的心腹国师瑶光、丞相杨安都在密切关注着朝中的动向。尽管他们并未直接怀疑惠施,但对于这位来自乾国的才俊,他们始终保持着警惕。

一日,瑶光与杨安在朝堂后私下交谈,瑶光微微皱眉道:“惠施此人不简单。他的聪慧与才智非同一般,虽表面上顺从陛下的安排,但我看得出,他心中自有打算。”

杨安点头表示赞同:“是的,此人虽暂居侍中之位,但并未显露出任何不满,反而显得过于安分。这种隐忍,恰恰是最可怕的。”

瑶光叹道:“陛下将他安置在朝中,或许是想借其才干,但我们必须防范他是否会在暗中另有图谋。我们应当密切监视他的动向,特别是他府中的来往人员。”

杨安深以为然:“确实,凡事需防患于未然,我会安排人手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而在惠施府邸中,他早已将瑶光和杨安的怀疑纳入考量。他深知,这两位重臣绝不会轻易让他放松警惕,因此,他在府中所有的动作都极为谨慎,避免任何可疑的行为暴露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惠施在书房中的筹谋逐渐成型,他清楚,长安这个权力中心不容他贸然行事,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他才能真正撬动这座庞大的帝国。李站的身世是他手中的王牌,而芈启的存在则是一颗暗中埋伏的棋子。

未来的局势波诡云谲,惠施正静静等待着,他相信,属于他的机会即将到来。而一旦机会到来,他将毫不犹豫地抓住,改变整个秦国的命运。

就在秦国局势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来自天竺的一支使团悄然抵达长安。这次天竺遣派的使臣身份十分特殊,竟是一位身穿袈裟的和尚。这位和尚名叫罗什,举止端庄,神态肃穆,表明了他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僧侣,背负着天竺国皇帝的重托,肩负外交使命。

天竺使团的到来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极大关注,尤其是罗什的身份。李宪听闻天竺遣和尚为使,心中颇感意外,立即召见群臣商议,讨论如何应对。

在朝堂上,丞相杨安率先开口:“陛下,天竺虽远,但其文化与信仰自古影响广泛,此番派僧侣作为使者,恐怕不仅仅是外交交涉,或许还带有其他深意。”

国师瑶光点头赞同:“杨相所言极是,天竺向来以佛教闻名,此次派遣僧侣,或许是希望通过宗教途径加强与秦国的关系,甚至可能与我们的信仰体系产生碰撞。”

李宪闻言,眉头微蹙,问道:“那依国师与丞相之见,天竺此行目的何在?”

瑶光沉吟片刻,回道:“臣认为,天竺或许是希望通过这位和尚来进行文化、信仰的传播,甚至可能打探秦国的国力与现状。我们应当谨慎应对,既要展现秦国的实力与大度,也需防范他们暗中有其他企图。”

李宪点了点头,随后转向侍中才惠施:“惠卿以为如何?”

惠施略一思索,淡然回道:“陛下,天竺的僧侣使团自远道而来,彰显出天竺对我秦国的重视。我们不妨以礼相待,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但同时也需保持警惕,探明他们的真正意图。臣建议由臣暂时接待,使其明白秦国的威严与胸怀。”

李宪对这个提议表示认可:“好,惠卿,便由你负责接待天竺使者,务必查清他们的意图。”

数日后,罗什和尚被正式安排进入宫中觐见李宪。他双手合十,缓步走上前,低头向李宪行礼,口中说道:“贫僧罗什,奉天竺国王之命,特来拜见秦国皇帝陛下,愿两国友好相处,永结善缘。”

李宪笑道:“罗什法师远道而来,辛苦了。我秦国与天竺虽远隔万里,但素来尊重贵国文化。此番法师到访,不知天竺国王有何要事?”

罗什抬起头,面带微笑,语气恭敬地说道:“陛下,天竺国王希望通过贫僧向秦国传达和平与友谊,并希望能就两国之间的商贸、文化以及信仰交流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尤其是佛教文化,天竺愿与秦国共享教义,使两国百姓同享智慧之光。”

李宪闻言,心中若有所思。他知道佛教在天竺盛行,若引入秦国,势必影响国内的思想和信仰。但他同样明白,天竺此举表面上是传教,实际却有进一步拉近两国关系、打探秦国的意图。

李宪不动声色,温和地回应道:“天竺佛法博大精深,本国自古以礼佛为重,愿意与天竺共同交流。不过两国制度各异,文化有差,任何合作都需逐步进行。”

罗什听出李宪的谨慎,但仍不露声色,继续说道:“陛下英明。贫僧愿以佛法教义,化解两国之间的隔阂,助秦国更加昌盛。”

接下来的数日,罗什和尚在长安城中四处活动,宣扬佛法,吸引了不少官民前来聆听。然而,惠施在暗中密切监视着罗什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天竺使团的真正目的。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也并未放松警惕,他们深知,天竺的来访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文化,或许背后还有更深的政治动机。

惠施察觉到罗什表面上看似一心传播佛法,暗中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作为侍中,惠施对天竺使团的一举一动格外留心,尤其是在罗什的活动逐渐扩大时,他派出心腹探子悄然监视。

经过数日的秘密调查,惠施终于发现了罗什的真正目的。原来,罗什不仅是一位佛教僧侣,他还与天竺密宗有着深厚的渊源。密宗信仰中的某些仪式需要特殊的献祭,而罗什的任务就是在长安寻找年轻美貌的姑娘,将她们带回天竺,成为密宗的献祭品。

罗什行事极为隐秘,每次选中目标后,他会通过寺庙中的信徒,打着讲经布道的幌子,逐步引导姑娘们接近他,再以传授高深佛法为名,诱骗她们随行。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逃过惠施的眼睛。

一日夜晚,惠施的探子回报,罗什正在城中一处偏僻的宅院秘密会晤几个信徒,似乎已经选中了几位姑娘准备行动。惠施听闻后,面色凝重,立即决定采取行动。他秘密召见了自己的心腹,并吩咐道:“今晚不必声张,你们立刻前往罗什所在的宅院,暗中监视他的举动,若发现他准备行动,立刻回报。”

心腹领命而去,惠施则独自一人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已然有了对策。

次日,惠施亲自前往宫中觐见李宪,将自己查到的消息如实禀报:“陛下,那天竺和尚罗什,其实并非如他所言只是传教。他暗中勾结长安的一些信徒,拐带年轻姑娘,意图将她们送回天竺,用作密宗的献祭。”

李宪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此事确凿无疑?”

惠施点头道:“属下已经派人暗中监视,罗什的举动确凿无疑。他将姑娘们秘密聚集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偏僻宅院,打算近日行动。”

李宪听罢,怒不可遏:“竟敢如此明目张胆行恶!朕绝不会容忍此事!”他沉思片刻,冷声说道:“惠施,立即调集禁军,彻查此事。务必将罗什和其同党一网打尽,严惩不贷!”

惠施领命,随即带领禁军突袭了罗什藏匿的宅院。当禁军冲进宅院时,发现几名姑娘已经被罗什控制,准备在深夜运送出城。罗什见事败露,企图用佛法之力反抗,但禁军训练有素,迅速将其制服。

罗什被押回长安大牢,面对李宪的审问,他虽极力狡辩,但最终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李宪怒斥道:“身为天竺使臣,却背地里行如此恶事,朕绝不会轻饶你!”

最终,罗什被处以极刑,而那些受骗的姑娘则被安全解救。此事传开后,长安城中的百姓对惠施的机智和果断纷纷称赞,朝廷上下也对惠施更加敬重。

惠施在处理此事后,回到自己的宅子,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他知道,这只是他在秦国权力斗争中的一个小胜利,未来的路还很长,李宪和他的臣子们依旧是他要面对的强大对手。而他,正在为自己日后的大计一步步谋划。

在罗什事件平息之后,惠施回到了自己那座深藏于长安巷道中的宅院。这座宅院是李宪赐给他的,表面上朴素无华,实际上暗藏玄机。宅内的布局巧妙,暗道和密室遍布,为惠施提供了谋划和秘密联络的便利。

一日夜晚,惠施在书房中,点燃了烛火,静静思考着下一步的棋局。他深知,虽然成功揭发了罗什,但这并不足以让李宪完全信任他。要在秦国站稳脚跟,他还需要在朝廷中积累更多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支持。然而,这并非易事,李宪身边的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都是难缠的对手。

就在他沉思时,一名心腹悄然走进书房,低声道:“大人,今晚您安排的密会者已经抵达,正在密室等候。”

惠施微微颔首,站起身来,带着心腹走进了书房中的一个隐秘通道,通道尽头是一间精心布置的密室。房内灯光昏暗,桌前坐着一个身着斗篷的身影。惠施走上前,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人,轻声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有不少要讨论的事情。”

那人摘下斗篷,露出一张年轻但神色冷峻的面孔,正是乾国太子李承晚的秘密使者。这次密会早在罗什事件之前就已经策划,但因种种原因被推迟至今。

李承晚的使者开口说道:“惠施大人,太子殿下得知您在秦国中的表现,对您的智慧极为钦佩。殿下相信,您我联手,一定能推翻秦国的霸权,重振乾国。”

惠施微笑着回应,语气不紧不慢:“太子殿下果然英明。秦国如今看似强盛,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在西北刚刚吞并吐蕃与程、韩两国,国力消耗巨大。这个时机,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使者点头:“乾国已经在筹备,准备伺机而动。不过我们需要内应,您在朝中的影响力,是乾国能否成功的关键。”

惠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自有打算。眼下李宪正忙于巩固西藏与吞并的两国,我会逐步在朝中拉拢人心,削弱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的权力。一旦时机成熟,我会在朝中发难,让乾国大军有机可乘。”

使者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子殿下非常信任您,惠施大人,期待您在秦国掀起变局。”

惠施挥手示意使者退下,独自一人陷入沉思。他清楚,李承晚和乾国并非他的唯一选择。虽然乾国承诺他巨大回报,但他更关心的是在秦国能否抓住机会谋求更大的权力。

这一夜,惠施的谋划更加深远,暗中的棋局也逐渐展开。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李宪,似乎察觉到了朝廷中的某些异动。他对惠施的信任始终有限,密令国师瑶光开始暗中调查侍中的举动,试图查出他背后的真实意图。

一场隐秘的斗争,正在长安悄然上演,所有的棋子都在等待被推向前台的那一刻。而惠施,将是这场大局中的关键人物。

惠施的谋划渐渐铺开,朝中局势开始变得复杂。虽然他表面上仍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但暗中已逐步渗透进了秦国的权力核心。与此同时,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都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李宪也时不时表现出对惠施的冷淡。这种隐隐的警觉使得惠施更加小心谨慎。

一日,惠施正在府中静思,心腹突然匆忙走进,脸色凝重:“大人,国师瑶光最近似乎在暗中查探您的动向,您看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惠施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光:“瑶光虽然聪明,但还未到真正威胁我的地步。暂且按兵不动,我倒想看看她能查到什么。”

他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被动。传话给朝中那些被我拉拢的官员,让他们分散国师的注意力,制造一些混乱,尽量拖延她的进展。”

心腹领命而去,惠施则继续筹划。他清楚,瑶光和杨安并非等闲之辈,尤其是国师瑶光,她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情报网,一旦被她发现太多,自己的谋划将会大大受挫。但惠施自信,只要处理得当,他仍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占据上风。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李宪心情沉重。他虽是一代雄主,但对于朝中暗流涌动的局势也并非完全掌控自如。最近,他对侍中惠施的举动多了几分怀疑,于是密令国师瑶光暗中调查惠施。然而李宪也知道,惠施是个极为谨慎的人,要找出他的问题并非易事。

瑶光奉命后,日夜忙于调查,她心中对惠施的怀疑与日俱增。她利用自己手下的探子,仔细搜寻惠施府中的蛛丝马迹。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每次调查的结果都被惠施提前察觉,反而引导她去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次,瑶光在调查中得到了一个密报:惠施的宅院内有一间神秘的密室,传闻里面藏着他与乾国太子李承晚勾结的证据。瑶光得知后,亲自带领一队心腹潜入惠施的宅邸,夜探那间密室。

然而,当瑶光进入密室后,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有几本普通的书籍。惠施显然早已将一切痕迹清除干净,瑶光不禁眉头紧锁:“这个惠施,果然不简单。他一定知道我在查他。”

次日,瑶光带着些许失望的神色来到皇宫,面见李宪。李宪看着她神情中的忧虑,问道:“瑶光,你可查到了什么?”

瑶光摇了摇头:“陛下,惠施非常谨慎,臣暂时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我相信,此人绝非心怀忠诚。”

李宪微微皱眉,沉声道:“朕早已对他有所怀疑,只是无证据难以动他。瑶光,你需再接再厉,不能让此人继续在朝中暗中操控。”

瑶光点头领命,但心中隐隐感到了一丝危机。

与此同时,惠施已然洞悉了瑶光的调查。他在自己的密室中,独自思考着如何应对未来的局势。心中一边想着如何化解眼下的压力,一边继续秘密筹备与乾国的合作。尤其是李承晚的使者最近传来消息,乾国太子已经准备好兵力,随时可以发动对秦国的反攻。

一场权力与智慧的角力,在长安城中悄然展开。惠施与瑶光、杨安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而李宪作为最高决策者,始终在暗中操纵着这一切。他们每个人都在盘算,如何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而就在这时,乾国太子李承晚突然向惠施发来一封密信,信中内容让惠施顿时心头一震。他明白,这封信意味着乾国即将采取行动——一场比朝中的暗斗更加残酷的战争正在逼近。惠施站在灯光下,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紧握着信件,低声自语:“这盘棋,终于要走到关键一步了。”

接到李承晚的信后,惠施便立即着手与公孙衍接触。第二天,惠施策马来到长安东郊,假装偶遇刚结束早朝训练的公孙衍。两人虽未曾深交,但毕竟同是魏国人,互相有几分了解。

惠施笑着拱手:“大良造,久仰您的威名,早有心拜会,只是事务繁忙,今日有幸得见,实在荣幸。”

公孙衍看到惠施,心中已有防备,但脸上却带着淡然的微笑:“惠侍中过奖了,我不过是初任此职,日后还需向您多多请教。”

惠施心中暗自盘算,知道公孙衍是个智谋之人,便不急于表明来意,而是顺势与他闲聊起来:“听闻大良造早年在魏国为将,颇有建树。如今在秦国为国效力,不知有何感想?”

公孙衍语气不冷不热,答道:“天下动荡,国土分裂,各为其主。如今既已在秦国,自当尽心为秦国效力。”

惠施点头,随即转入正题,压低声音道:“大良造,您我同为魏人,在秦国自然应同舟共济。眼下朝中局势复杂,虽然陛下英明,但也不能忽视那些暗中的蠢蠢欲动。我虽身为侍中,常伴君侧,然只是一介文臣,许多事还需仰仗大良造您这样的人物。”

公孙衍眼神微微一闪,表面依旧不动声色:“惠侍中过谦了,您乃朝中栋梁,辅佐陛下治国安邦,哪里还需仰仗我这个武夫?”

惠施见他话中有防备之意,便笑道:“大良造不必谦虚。我知道您心中怀有大志,不愿局限于一时一地。秦国虽强盛,但四方虎视眈眈,您若想真正施展抱负,需有我们这样的文武之士联手才行。我以诚相待,若日后有需要,必愿为大良造效劳。”

公孙衍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知道惠施的目的不单纯,然而眼下局势确实如惠施所说复杂多变。作为新任大良造,他虽然手握兵权,却没有绝对的根基,若想在秦国长久立足,或许惠施这样的朝中人物是个合适的盟友。

他沉吟片刻,表情略显缓和:“惠侍中此番言语,我会铭记在心。只是朝中事务繁杂,还需慎重应对。若有合适时机,我定不负您所言。”

惠施心中一喜,知道公孙衍已动了心,便没有再多言,拱手道:“大良造多虑,我不过是为国效力之人,愿与您同舟共济。今日能得此机会交谈,实为幸事。日后有机会再多多请教。”

两人告别后,惠施回到府中,暗自筹划。他知道,公孙衍虽然未立即表态,但已显露出合作的意向。只要时机成熟,公孙衍必然会成为他的有力盟友。而这一步,是他在秦国朝中布局的重要一环。

而公孙衍回到府中,心中亦在权衡利弊。他虽然对惠施有所防备,但也意识到自己身处异国,必须借助更多力量才能站稳脚跟。秦国朝中的局势错综复杂,惠施的提议或许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