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戚继光就任总督京营戎政后,朱翊钧会同内阁、兵部,决定重新整训京营。

虽然文官不希望皇帝掌握兵权,可在拱卫京畿安全上,双方还是能够达成一致。

更重要的是,这是京师。

京师以外,皇帝可以不管,但京师,皇帝不可能不管,这个很难阻拦。

庚戌之变后,嘉靖皇帝随即整顿京营。

己巳之变后,崇祯皇帝立刻着手组建勇卫营。

朱翊钧虽然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危机,但凭借彻底实控缅甸等地树立的权威,以及前番京营公然欺君,并在取得内阁和兵部的支持后,得以整训京营。

文官中也是有真心为国为民之人,这些人是真的希望这个国家强盛。

不过朱翊钧也做了部分妥协,那就是按旧例,以给事中、御史各一人,巡阅京营。

政治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

而且有文官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鞭勉那些腐化堕落的勋贵。

议定之后,朱翊钧随即下旨,九边各调精兵五百、精壮一千入京听用。

调中都司留守司,大宁、山东、河南三都司,马步官军入京。

大宁都司并没有被裁撤,只是被迁移到了保定。

在京卫、上直卫的士卒也尽皆抽调至京营。

这些也是京营一直以来的主要兵源。

同时,将随戚继光从征缅甸并奉诏入京的六千南兵,也编入京营。

这六千南兵,不仅仅是充实京营,更重要的是替戚继光镇场子。

隆庆年间戚继光在蓟州练兵,为什么要调三千浙兵至蓟州,就是替戚继光镇场子的。

不然,戚继光凭什么让那些老兵油子听自己的。

原有京营士兵,则加以甄别,剔除老弱。

另外再派人到各地募兵。

在各地兵马入京之后,朱翊钧又着手对京营的编制做了调整。

原来的京营有三十个营,五军、神枢、神机,每营十个,统称三大营,以五军营人数最多。

这三十个营中,人数最多的,七千,有两个。其次六千,有四个。剩下的都是三千人。

原本五军营还有一个大将,统兵一万,管副、参、游、佐等将官。但因权柄太大,后被裁撤。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兵力分散,真要出什么事,也起不了大乱子。

坏处就是,各营之间没有向心力,无法撑起大规模作战。

而在地方上,一营的兵力,一般在三千左右,还不如京营呢。

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朱翊钧便对原有编制做了调整。

朱翊钧也不是随意调整,而是在综合考量之后才做的决定。

京营原有的编制。

何良臣采用的军队编制。

戚继光采用的军队编制。

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所采用的兵制。

后世的军政双主官制。

朱翊钧是各取所长,做了如下调整。

京营士兵分三种,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

常备兵用于作战。

续备兵充当预备役。

后备兵则再次之,同时负责辎重等事,类似于辅兵。

常备兵以十人为一队,设队长一人统之。

五队为一旗,共五十人,设旗总一人统之。

两旗为一连,共一百人,设百总一人统之,试百总一人佐之。

五连为一司,共五百人,设把总一人统之,副把总一人佐之。

两司为一团,共一千人,设千总一人统之,副千总一人佐之。

三团为一旅,共三千人,设游击将军一人统之,佐击将军一人佐之。

五旅为一镇,共一万五千人,设主将一人统之,副将一人佐之、参将一人佐之。

五军、神枢、神机,为常备兵,每营统辖四镇,互不统属,共计十八万人。

同时,设政训官。

每镇设督军一人,每旅设督察一人,每团设监察一人,每司设教导一人,每连设指导一人,负责监军。

政训官从内廷、禁军、锦衣卫、各地世袭卫所军官中选拔。

续备兵分五镇,编制与常备兵相同,只是每镇兵额一万,分为续备第一镇、续备第二镇、续备第三镇、续备第四镇、续备第五镇,不设主将,设副将统之,参将佐之,同时设政训官监军。

后备兵与续备兵相同。

朱翊钧也没指望这十八万常备兵全都练出来,就是广撒网,能多练出一个来也是好的。

五军四镇,神枢四镇,皆由勋贵统领,以一侯爵为主将,一伯爵为副将。

续备四镇、后备四镇,也是由勋贵统领。

朱翊钧也没按照资历来,而是按照爵位来的。反正也没指望他们真的能成事,主要是用来安抚勋贵。

同时,也是怕文官抢权。

勋贵别管能不能用,先把位置占了,省的文官惦记。

勋贵那么多人呢,也不是都不堪用。

如今的勋贵中,有四人是有能力,灵璧侯汤世隆,平江伯陈王谟,镇远侯顾承光,临淮侯李言恭。

灵璧侯汤世隆,久历地方,现任漕运总兵,只是年纪大了,朱翊钧就没有动他,还是让他提督漕运。

平江伯陈王谟,这位在嘉靖朝带过兵,平定过张琏叛乱,勋贵中为数不多有作战经验之人。

镇远侯顾承光,深得其伯父,也就是上一任镇远侯顾寰真传,之前一直在宫中管理红盔将军。

临淮侯李言恭,李文忠和李景隆的后人,长相不用说,很漂亮,英俊潇洒。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赵云的形象就是照着李文忠写的。

李言恭本人更是文武双全。

此人也是勋贵中能力最强的,更重要的是,他是嘉靖二十年生人,如今还很年轻。

这一次整顿京营,朱翊钧把南北两京,只要是身上没职务的,包括担任南京五军都督府掌印、佥书的,全召到京师来,塞到京营中任职。

不要说我朱皇帝不重用勋贵,我把你们勋贵放到京营了,可你们要是不中用,那我朱皇帝再把你们撤职,这你们可就说不出来什么了吧。

神机四镇,是朱翊钧重点打造的,没用一个勋贵,全部安排有经验的将领统兵。

神机第二镇,主将陈璘,副将戚继美。

第三镇,主将尹秉衡,副将李应祥。

第四镇,主将张臣,副将尤继先。

神机第一镇,可是朱翊钧的心头肉,阵容也是相当豪华。

主将,李如松。

副将,麻承恩。

参将,萧如薰。

督军,驸马都尉侯拱辰。

李如松,大明朝顶级勋二代,有能力,但为人也很狂。

为了压制李如松这股狂劲,朱翊钧也是特意挑选了有背景的人和他搭班子。

督军,驸马都尉侯拱辰,这是朱翊钧的妹夫。

副将麻承恩,那可是麻锦的儿子,麻贵的侄子。

东李西麻,麻家虽然没有爵位,可论起底蕴来,不比李家差。

参将萧如薰,延安卫人。

其祖父萧汉,官居都督佥事、凉州副总兵。

其父萧奎,官居都督同知、京营副将。

其妻乃是前兵部尚书杨兆的女儿。

萧家一门四子,老大萧如兰,老二萧如蕙,老三萧如芷,老四萧如薰。

这哥四个,历史上都官居都督,相当了得。尤其以萧如薰为最。

东李西麻,可是,西北的将门,虽不如这两家显赫,但论起底蕴来,一点也不差。尤其是榆林卫、延安卫这两个卫中的将领。

朱翊钧是煞费苦心的把这三家揉到一块。

而且,朱翊钧还将五位国公中除了黔国公以外的四位,包括世镇南京的魏国公,也塞到京营里了。

英国公在有明一朝,也并非世人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国公不止英国公一家,朝堂最重要的就是制衡,不可能让一家独大。

像初代英国公张辅,在宣德、正统两朝就被束之高阁,受重用的是成国公朱勇。

明末的英国公府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张维贤有两次从龙之功,所以英国公府在天启、崇祯两朝才格外受宠。

这一次朱翊钧将四位国公塞到京营,没有给他们具体官职,因为他们已经是国公了,不会再特别委以重任,不然很容易就封无可封。

朱翊钧便让他们提督京营训练。

成国公督五军营训练,定国公督神枢营训练,英国公辅神机营训练,魏国公辅续备兵训练。

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左侍郎辛应乾,督后备兵训练。

辛应乾本来是跟着总督京营戎政的彰武伯杨炳一块上的辞呈,可他是新官上任,朱翊钧就让他继续留用。

辛应乾之前是山西巡抚,知兵。以他的能力和脾气,能知耻而后勇。

再一个,也可以鞭策那些勋贵。

要是勋贵们不中用,辛应乾作为文官,而且是受勋贵牵连,一世英名险些付之东流,他能骂死他们。

为了更好督促京营训练,朱翊钧还特意设置了军法官,专职负责整治那些偷奸耍滑之人。

军法官的人选,朱翊钧则是特意选择了向来漠视军纪的刘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