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说崔用会认命,不说唐晏成,就连御书房的这几个人,没有一个会相信。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次崔用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首先崔哲的事情基本上板上钉钉,而且被拱卫司闹的声势极大。崔用在朝中的势力虽然不小,但也并非完全一手遮天。

至少在勋贵那边就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不管是撇清自己的责任也好,还是要堵住百官之口也好,他都需要做出一个姿态。

当然在交出吏部之后,如何安抚好崔氏一系的人心,那就是考验崔用手段的时候。

这些也都是可以正常预料的,但唐晏成考虑的却并不是这么简单。

他根本不相信,一个做了数年宰相的权臣,会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做出这样的决策可以说就是不合格的。

除非他有更加长远或者宏大的布局,根本不屑于在这些小事情上与李鸿拉扯。

是不是忽视了什么?

不等他想明白,只听李鸿道:“你等都去办事吧,驸马留一下。”

其他三人施礼后退出御书房,只剩下了李鸿和唐晏成。

李鸿本来还是很兴奋的,当看到唐晏成沉思的表情时,也渐渐冷静下来,问道:“姐夫,朕怎么看你似有心事,你觉得这里边有问题么?”

唐晏成回过神道:“陛下,请恕臣直言,我总感觉崔相的让步有些大了。”

李鸿微微一笑,安慰道:“姐夫多虑了,朕一开始也有些担心。但前怕狼后怕虎如何能成事?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朝廷上下众口铄金,他不想让也得让啊。”

唐晏成也知道,现在不是给李鸿泼冷水的时候。

这次大获全胜,尤其是刚才御书房的奏对,结果超出李鸿的预料。因此他现在的心情极为舒畅,如果说些不中听的,还说不定会对唐晏成有意见。

因此唐晏成也是笑着道:“此次陛下运筹帷幄,决胜朝堂,动作犀利,让微臣大开眼界呢。”

李鸿一听果然开心,哈哈大笑几声,难掩心中得意。

笑了几声后,又恨恨道:“这次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将崔哲问斩,否则就完美了。”

按唐晏成心中所想,他当然也希望能把崔哲彻底搞死。

但唐晏成也知道,现在朝廷形势非常微妙,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打破这极为脆弱的平衡。

这一次李鸿的雷霆出击,也是因为上次崔哲诬陷唐晏成谋反,做的实在有些太过了。

在李鸿看来,这就是崔用在赤裸裸剪除他的羽翼。

你既然做了初一,也就别怪我做十五。

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崔用愿意退让的原因之一。

唐晏成心里暗叹一声,只能说道:“世上之事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的完美。况且崔哲虽然可以苟活,但却被赶出京城。今后如果有机会,想要处置他也就简单多了。”

李鸿点点头,随即却皱眉道:“那几个被处置的人就不提了,关键是吏部尚书的人选,着实让朕头疼啊。”

唐晏成低头不语。

涉及到这个层级的官员,李鸿不主动问,他是不会发表意见的。当然按理说,也是轮不到他发表意见的。

但李鸿现在又没有合适的人商量,不问唐晏成问谁?

说完之后见唐晏成没有反应,李鸿则是直接道:“姐夫,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朕?”

唐晏成刚要推脱,但看到李鸿那真切的眼神时,就知道不说肯定不行。

于是苦笑的摇摇头,“臣也暂时没有好的办法,不过陛下可以从官员名录里先圈定一些够格的,然后再慢慢筛选就是。”

这其实就是一个笨办法,也是手里没人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李鸿苦恼道:“朕自然知道,但吏部尚书的人选,不光是要考虑他是否胜任。更关键的是,这个人会不会跟朕是一条心。还有一点,到了这个层面,只要调动一人,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后边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跟着调动呢。”

唐晏成忽然灵机一动,脑子里快速思索起来。

李鸿也发现唐晏成的异常,但并未计较,而是喝茶等候。

半晌后,唐晏成才徐徐说道:“陛下,你说这个吏部尚书的职位会不会是一个陷阱?”

李鸿听后就是一愣,“陷阱?什么陷阱?”

唐晏成边说边理顺思路,所以并没有正面回答李鸿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现在涉及此次贪腐大案的,京城和地方官员已经有二十余人,这个数量已经非常多了。接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被挖出来,这些人都会被严肃处置。到时很可能会人心惶惶,怨言四起。所以陛下是要继续查下去么?”

李鸿明白了唐晏成的意思,如果要彻查此事,就必须要做好全面的应对准备才行。

一来就是要应对大量官员被查后,空出职位的填补,否则政务运转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来就是要应对百官内心的抵抗。只要是在官场上混的,谁的屁股是真的干净呢?如果朝廷没完没了的查起来,早晚都会被查到,那这些人会怎么想。

三来就是应对崔用的反击。现在崔用是退步了,但不代表到时他还能无动于衷。毕竟查出来的大部分,肯定都是崔氏一系的人马,如果崔用不能为他们出头,那以后也就无法再号令影从。

李鸿想到此,严肃的问道:“那姐夫你的意思是,就放过这些人不成?”

唐晏成道:“不,查肯定是要查的,国之纛虫岂能放过?不过臣建议是缓缓的查,这样对朝廷的冲击才是最小的。”

李鸿慢慢踱步,思考着唐晏成的提议。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还是认为唐晏成说的很有道理。

片刻后,李鸿停了下来,“那此事跟吏部尚书有何关系?”

唐晏成道:“朝廷职务一旦出现空缺,必然会有人来走门路。此事除非是陛下一人亲力亲为,否则绝对难以杜绝。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政务延宕,责任由谁来负?填补上来的人,如果回头也被查出来有问题,责任又有谁来负?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新来的吏部尚书能否准确分辨出哪个人是崔系?如果不能,做这一切岂不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