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重山,本来我是想说单个人的,但是后面发现,他们的成就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说一个人就必须要说另一个,当然,你们也可以是认为我没法选出最知名的那个,于是我就把他们整合在一起, 他们就是——学宫英才。】
所有人都精神一震,来了来了,终于要说这个提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学宫了!
【学宫英才,顾名思义,就是洛阳学宫、长乐学宫培养出来的人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两座学宫的起源。
先是昭明元年,圣天子发布招贤令,广邀天下人才来洛阳,宣布成立洛阳学宫,日后大晋的人才都会在学宫甄选。
昭明元年开始,学宫里的构成是这样的,通过招贤令选出来的人才、丞相写信邀请过来的着学派大贤和他们的弟子,以及找了各种门路,贵族和官员们举荐来的两位贤才和他们的弟子。
学宫这个时候的工作就几个,配合天子改新字、编《洛字》、《诸国字典》和《诸国史书》。不过编书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在这么多人才的努力,和扶仙宫的纸张供应下,一直到昭明五年,也就才编好了《洛字》和《诸国字典》,《诸国史书》一直等到昭明十五年才编好。】
不管是大晋官员还是没入朝堂的学派们,他们都觉得后人对这编书这事有误解。
5年就能制编好《洛字》和《诸国字典》,15年编出一本《诸国史书》,这已经不慢了,甚至可以说是速度非常之快。
【明面上学宫的主要工作好像就是编书,可来了洛阳的英才们,做的事情可远远不止。
先说鲁氏,被齐王举荐,昭明元年入京,人家直接就去给广阳公主送礼,走捷径赶紧先见天子。
在和圣天子聊天,确定了用工器来改变、提高大晋人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针,鲁智直接就被封了建造署署长,挂靠在少府名下,还有了能出入扶仙宫的资格。
昭明二年朝廷官制大改,少府的建造职能归了工部,税收职能归了户部,鲁智一跃成为户部副部长,官职从二品。】
等等,你先别继续,跟我们说清楚这个改官制是个怎么改法?
什么叫少府的税收职能给了户部,建造职能归了工部?
那少府还有什么?
还在齐地的鲁氏纷纷心头一震,很是不敢置信。
居然有皇帝,接纳了他们鲁氏学派,并且还是真心实意,又给官职还给发展方针的。
圣君!不愧是后世都认可的天赐圣君!
【昭明元年,元年鲁氏的主要工作是在扶仙宫协助重山一起造纸炼铁,昭明二年,除了几个鲁氏子弟留在京城做官和在学宫修书,剩下的大批鲁氏子弟都随圣天子去了蜀地,挖井炼盐。
鲁氏先祖鲁大师曾受蜀地商人委托,让蜀地也能有自己的盐,只是他有生之年这个目标都没有实现,鲁氏子孙们却牢记他的嘱托,每一代都会有人入蜀,去找合适开凿的盐井,试验提炼出食盐的方法。
圣天子得知了鲁氏的目标,很是赞同。他不只想让蜀中百姓都能吃上盐,还想让天下百姓都无需为盐烦恼。
于是他亲自带着鲁氏子弟去蜀中,用鲁氏弟子们探索百年出来的深井技术,成功提取出了食用盐,让蜀地从一个需要在巴地买盐的地方,一跃成为高产又高品的井盐产地。
蜀地的打下的第一口深井,名叫念鲁井,就是为了感念鲁氏几代人为蜀盐的付出。
蜀地的雪花盐不止成为蜀地百姓的能负担起的廉价日常所需,还卖到了巴地、汉中、甚至是西南,成为蜀地收拢山民、少民的重要工具,也是对西南诸越的贸易利器。】
远在蜀地的蜀人都听的如痴如醉。
他们现在只有少数大商人手里有盐井,盐井都不深,品质也有限,蜀民吃盐都还仰赖从巴地购买。
以后的蜀人,不止自己能吃便宜又质量好的雪花盐,还能往外卖,圣天子、鲁氏子弟,大善人啊!
算算时间,他们蜀地想 吃上盐,还得等个十多年,等到圣天子继位,和鲁氏一起过来。
以前那是不知道蜀地能出盐,现在知道了,真的等不下去啊!
而宣政殿,诸公们又是因为后人的一些话而窃窃私语。
大家其实这话都挺想直接和小白说的,但是现在小白的身份又还只是一个普通皇子,不普通的点就是他好像确实跟老天有点关系,但这会儿他又还是个厌人状态,大家不能直接去和他说话,只能借着光明正大蛐蛐的时候,侧面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他小白。
比如皇帝最好一天天别瞎跑,尤其是跑到蜀地那种又远又没被开发,危险的不得了的地方。
再比如,虽然让天下百姓都能吃盐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您都把价格打那么低了,朝廷挣什么?
【打出第一口盐井之后,鲁氏还要继续留在这里打出更多的盐井,还要综合测算这些盐井的出盐能力和出盐所耗费的柴火数量,配合盐政每年固定好产盐量。
弄盐务的同时,他们还协助蜀郡郡守杨珺搞测绘,建造省力的机械,修建让蜀地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设施都江堰。
除了这些,他们还协助杨珺的夫人一起改进蜀地的纺织工具,为蜀锦、蜀绣日后在大晋的盛行打下基础。
至此,鲁氏子弟在京城的做官,在蜀地的也忙活个不停,留在学宫修书的人一只手都不到。就这么些人,后面天子有需要,还出了两个拨给天子,去长安为天子实验沼气。
学宫英才,光从鲁氏子弟就可见一斑。】
在老家齐地的鲁氏子弟们纷纷抬头,很是骄傲。
是的,我们鲁氏子弟就是如此能干又厉害,一心为天下民的英才!
要不是修书也很重要,不参与修书就是丢失了自家学派的话语权,他们鲁氏完全可以更多人都出去在大晋干活的!
话说回来,沼气是什么?这么得圣天子看重吗,还需要人特意要去长安试验?
也有不喜鲁氏的人嗤笑,这天下的英才那么多,学宫中也不少,怎么就优先说他们鲁氏了!
【在鲁氏第一个就赶在诸学派、甚至是招贤令之前投奔圣天子后,邹氏是紧随其后的第二个。
曾经的琅琊学派的一分为二,坚持先人自然之道的东琅琊邹氏也是被齐王举荐来的,也是去给广阳公主送礼直接进宫见天子。
他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怕在朝中的西琅琊完善理论,重点是打击天人感应,毕竟圣天子是真天人。
当时的大晋太史局,很多官员都是西琅琊的,他们日常工作就是观天象、编历法。圣天子改元之后,也去太史局,一起参与太史局的工作,一起花费一年的时间,重新编纂了阴阳合历的《农历》。
有了扶仙宫的纸张和印刷,每年夏天,第二年的历法就会刊印出来,发往大晋各地。《农历》上不仅有准确的,合适指导农业生产时间,还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适合娶嫁出行的黄道吉日,基础的算数歌谣,大晋的法律和地方物产科普。
或许大晋的文化普及率不能做到让人人都看的懂《农历》,但农历上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生活经验和习俗,农人们代代相传,农历上的九九算术歌,也让晋人能学会基础算术。
这本我们至今都还在使用《农历》,就是大晋朝廷对地方治理的重要体现!】
历法的重要性,懂点知识的晋人都能够明白。只是没想到,除了确立朝廷合法性和统治权威,那位圣天子还能把历法玩出花来。
每年的历法需要新历,地方和朝廷的联系就不会断绝,来自朝廷的历法还能给地方做生产指导,做基础扫盲,做晋律科普……
简直是一鱼多吃,玩到了极致。
有在宣政殿的西琅琊官员惊讶不已,忍了又忍,实在受不了,也顾不得御前失仪,直接小跑道十三殿下面前,坐下来看他,很是惊喜道:“十三殿下,您也会观星呢!”
小白还没说,求定这个大喇叭大声道:“对!我小叔叔每天晚上都上屋顶看星星,他每颗星星都认识!”
小白给了求定的头一巴掌,让他安静下来,然后说:“略懂一些。”
略懂?略懂可没办法参与历法制定这种重要工作。
听到这话的所有人:不是说十三殿下打小就不学习的吗,观星这么有门槛的学问,他打哪儿学来的?
以后都能跟着太史局一起干活了,这能是不学无术的隐形人皇子?他到底怎么在宫廷这么多年都不受陛下重视的啊!?
众臣们的目光缓缓看向第五婴,第五婴面不改色回望他们。
怎么着,我就是也不想搭理他,不行吗?
远在齐地的邹氏上下都齐齐皱眉,大家毫不犹豫,赶紧派一些人收拾收拾去洛阳。
这种能流传到两千多年后还在使用的好历法,绝对不能只让西琅琊来做,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们东琅琊也要参与!
【好在圣天子和他们一拍即合,很是认可东琅琊天地自然的理论,他们聊日月星辰,聊天地万物,发现邹氏叔侄观星和数学能力都很不错后,直接就带人去了太史局,给人封了气象局的官。】
“这不对吧!”
凑在小白面前的西琅琊官员很是错愕。
“十三殿下,明明您就是能和天感应之人,为何您不认可我等西琅琊的学说,反而去支持那东琅琊!?”
你一路怎么被雨淋过来的,我们可都看在眼里。都和老天这么亲密了,结果你反而拥抱对家,这合理吗!?
小白:“……”
我是读过多少年书的人,天人感应这种的东西,就算是真的,但怎么可能拿它来治国啊!
【所谓气象局,就是圣天子计划以后在洛阳学宫专门培养人才,除了观星测历法,还观测记录风向、温度、云层,来做气象和重要灾害预警的。
要做到这点,大晋数得上的城市都需要气象局的人员,这海量的专业人才,光靠东琅琊和西琅琊都无法做到。
等后面大量邹氏子弟来洛阳,进入洛阳学宫,两个分道已久的琅琊学派会共同在学宫任教,教授数学、天文、历法、气象的知识。
当然,在昭明五年,洛阳学宫正式开始招生教课后,东西琅琊不止教这些科学课,自己也要去上天子的课,什么气象、地理、天体物理,他们边学边教。
然后两边除了教这些科学课程,还都开了文科课程,都是哲学,东琅琊还是他们的天地自然哲学,西琅琊就是教天人感应,人与自然的哲学,选修的学生算是五五开。】
别管什么课了,总之东西琅琊都听见了,他们只要肯去学宫教他们的观星、数学技能,就能跟着天子学更不一般的课程,还能在学宫收学生教他们学派的核心理念。
虽说是要他们也教出自己的一身技能,但是问题不大,想进他们学派的,不能只会文科哲学,观星、数学这些也是必备技能,这都不会的怎么好意思继续学他们的学派哲学呢!
听听,海量的人才,东西琅琊现有人才都不够,需要他们广开教学,挑出优中之优的学生,放到大晋各地。
这是什么,这是给他们琅琊学派的通天大道!
天啊,这么好的君主,真的是第五家能出来的?
就算是极其反西琅琊的东琅琊,这时候也不得不认为,有时候天也还是会有私的,无私的话,第五家哪来这么好的明君圣主!
方才还觉得他们很受重用的鲁氏都听得不得劲了,这给琅琊学派的路,也未免太广了吧!
太子倒是注意到了关键字眼,戳戳小白:“你以后居然也去学宫教书了,还是给琅琊学派的人教天文气象,我怎么不知道你还这么厉害呢,天体物理是什么?”
小白推开太子的手,眼睛一抽,没好气到:“大哥想学吗,我也可以教你。”
太子点头,确信了,“你现在就能教我了……果然我们小白生而知之,是上天送我们第五家的宝贝!”
求定猛地点头,很是认可。
小白没否认生而知之的话,都是自己上辈子刻苦学过的,重生都还记得,这就是生而知之。
倍感糟心的第五婴和心情复杂的百官:你要不要想一想,你的身份是太子的,不是这孩子亲爹!
【很多人也都会有疑问,为何圣天子这么一位可以做天人感应学说模板的君王,自己却主动摒弃天人感应。
说道这个,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人感应着作,都是圣天子继位之后,西琅琊照着他为模板,紧急完善的,前期的天人感应学说还很粗浅,甚至逻辑很多都不对。
圣天子即位之后,他自己作为道德楷模,修身治国,毫无私心的管理大晋,让大晋有了四年风调雨顺,以后每年一个不一样的灾害,他也都能提前得知,做好防御,基本都在大晋可控范围之内。
后面更是几年闹点灾,就又来个一两年风调雨顺。
有了他,才有了完善的天人感应学说。】
一继位就能有四年风调雨顺,后面还灾害可控,经常就能全年无事。
史书可能有假,但不会在这种地方造假,何况除了史书还有各学派和个人的私书,以及地方记录。能被后人如此提及,这事绝对假不了。
这下别说后人了,大晋上下,听到这话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在齐地挑选来洛阳人选的邹氏深吸一口气,各个表情惊异。
都能做皇帝做到这样了,直接帮着西琅琊一步到位完善了学术理念,你这让我们都不够好意思再骂西琅琊异端了啊!
连殿堂里的第五婴都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表情看向小白。
“登基四年风调雨顺……你如何做到的?”
他登基这么多年,以前只是晋国的时候,也能有个好年景,主要是因为辖地范围有限,别的国家遭灾不关他们晋国的事。
自从统一天下了,大晋面积一广,那是一年好年景都没有啊。
看看以后第五小白手里的大晋舆图,西吞月氏,北扩到长城外都有城,东南日后全拿下了,西南也在一点点收。
比现在大晋都要大个好几倍的领土,还能做到风调雨顺,你这太过分了吧!
被所有人都盯着的小白真不想搭理他们,但是自己旁边的大侄儿求定,好大哥第五崇之,还有重山都是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小白没法不理这几个,只好咬着牙,恨恨道:“如果都要我做皇帝了,那肯定不能来什么大的天灾吧,不然百姓伤亡全算我头上怎么办!损功德的事,我不干。”
太子同样错愕了。
其他人可能听不懂小白什么意思,但是常年接触小白的他是能明白弟弟说话什么意思的。
感情你做皇帝了也不忘记修道,为了不损自己道行,能直接找老天要来风调雨顺的是吗?
其他人不懂功德什么意思,但他们能听懂,眼前的十三殿下,那是真的能和天沟通,给大晋一个海晏河清的。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后人说他是唯一的天子,从他之后只有皇帝,没有天子,可能是说一个真实陈述。
第五婴破防了。
他抬头看着天空,想想自己统一大晋这几年,今年这里发大水,去年那里有地震的,就没个什么安静的年份。
要是一直都这样也就算了,结果现在才知道,老天真的一直都在,其实是有特殊的人能和他沟通,让天下稳定的,只是这个人目前为止仅限第五小白罢了。
这如何能不让经常加班干活,忧心大晋的第五婴破防!
但是西琅琊的官员更不理解了。
“十三殿下,您就是真天子,为何反而去迎他东琅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