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60年代末,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痕,不少国家等着看华夏的笑话,认为华夏一旦离开了老苏,恐怕连最基本的电力保障都成问题。”

“面对这种恶意揣测,我们不做辩驳,只是以实际行动,给了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1972年,一条输电线的出现,令世界看见了华夏电力真正的能量。”

“这条输电线途径刘家峡、天水与关中,电压超过了330千伏,是一条超高压输电线,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最重要的是,这条输电线由华夏人一手打造,从设计到建造,都是纯正的华夏血脉。”

“在华夏电力工程的发展史上,这条线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华夏电力事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09年后,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华夏真正迎来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时代。”

“这就是国家电网的核心技术:特高压输电。”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技术味,但咱们就简单点说,这玩意儿就像电力的高速公路,能把偏远地方的电迅速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大城市。”

“比如,从西域的风电场到徽省的电网,只需要7毫秒。而且国家电网还掌握了±1100千伏输电的技术,全球独一家,这可是实打实的绝活。”

“也许很多人只看到了现在国家电网的辉煌,却不知道这一切背后的艰辛。”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自力更生总是错不了的。总是依靠别人迟早丢了自己。就像天幕一样,哪天它不在了,咱们就不发展了?”

刘彻当然知道后来和老苏分道扬镳了。所以对自力更生这个词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众人听到刘彻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天幕这东西本来就不知道受谁的控制,哪天真的消失了谁也没有办法。

所以他们也不曾放过任何一个天幕透露的信息。同时也对以往的东西一直在总结研究。就是怕哪天没有天幕后,大汉还能自己继续研究发展。

“看看,若是光想着靠别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刘彻见到老苏撤了,顿时就觉得后世真的太有先见之明了。

“任何时候都要将命脉握在自己手中,国家之间哪有可靠的。”

公孙弘从来都不相信国家的承诺。利益足够,反悔什么的又不是做不出来。

“330千伏的超高压,这全是后世自己的技术手段,总算不用受制于人。”

主父偃相当的佩服后世的坚毅作风,总是能在逆境中做出突破。

“不知道这个技术是怎样的,不过应该算不上最先进吧,毕竟是72年的技术。”

桑弘羊想着即便不是很先进,但可能相较于那个时候应该是先进的。

之前1912年的时候用的是高压输电,而这条线路是超高压。

“天幕说这条线路的意义重大,或许是因为掌握了输电技术的原理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刘彻清醒的分析了潜在的意义。

“原来特高压才是电力的王者,不知道这种划分代表着什么。”

主父偃看到特高压是国家电网的核心技术后,不禁对比起了几个高压的名字。但也仍然对其一无所知。

“直流输电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刘彻有些遗憾,天幕并没有明说,没有科普。看来这些东西都需要研究院自己去研究了。

“原来输电技术的意思就是电力高速公路的含义。天幕上这一路都是高大的铁塔就是这条高速公路吧。”

卫青有些恍然的看着天幕,心想华夏这么大的地方,要修建多少这样的铁塔才能保证供电?

“几千公里的路程瞬间便至,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公孙弘虽然不知道毫秒的概念,但也知道肯定是瞬间的事。在他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光的速度才有这么快。

“难怪有这么多铁塔,几千公里的线路难道其中没有损耗吗?而且为什么这些铁塔上的线路都是光秃秃的?我记得电线好像是黑色的。”

桑弘羊一连串的问题将所有人都问倒了。不过他们倒真记起了电线似乎是黑色的,好像是被一层东西包裹。

“等咱们搞出了电力,自然有人会去研究这些东西的。我们不懂这些,再多揣测也是徒增笑料。”

刘彻觉得只要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行,研究院的人一定能弄明白。

他此刻想的是日后对电力发展可能也要有一个系统且合理的规划。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汉能弄清楚电力的最基础的问题才行。

天幕继续播放。

“几十年前,最普通的电力设备我们都需要进口。”

“西方还经常搞捆绑销售,我们买电力设备,竟然要附带买水龙头,草皮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老电网人表示,当年看到大院里被强迫买来的水龙头就窝火,简直太耻辱了。”

“从饱受白眼的落后,到如今的引领行业制定规则,华夏电力人是如何做到的?”

“自02年国家电网成立之后,直接就将特高压技术摆在了桌面上。特高压技术,西方研究了几十年,最后不了了之。”

“老苏搞了几十年,最后也只是个半成品。当国家电网提出要搞特高压时,整个世界都是嘲笑。”

“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发电厂集中在西北,而电力消耗的大头却在东南沿海城市群。”

“长距离大容量,却又要低损耗的传送电力是一个急需也必须完成的任务。”

“就这样,无数科学家只能日以继夜的投入到特高压的研究中。如果之前的超高压还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特高压就连石头都摸不着。”

“09年,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营,我们成了那个石头。”

“11年,国家电网又攻克了一直被西门子和abb垄断的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

“我们不但干成了西方没干成的事,还把他们擅长的事干得更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