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一梦维艰 > 第35章 肃清淮州(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明帝国“拱治”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夜,天明帝国的京城皇宫之内,正在通正殿内批阅奏报的老皇帝,接到了外出巡游的皇太女的加急奏报,其中言道七月初一日,倭桑瀛人在济城的大军突然来犯我军硝山大营,硝山大营官兵在指挥使杜明率领之下,力抗来犯的倭桑瀛军,同时设计迂回穿插奇袭济城,而后兵峰回转与固守硝山大营的主力前后夹击,大破倭桑瀛军,斩敌首山下义仁及以下将官三十七人,敌侵夺督将鹿野明城兵败自裁,此战我方以七千人为代价,前后共歼敌四万余人,收复济城,夺回被倭桑瀛人数年所搜刮的物资、粮食、金银等物,其数甚巨。

老皇帝接到奏报之后一阵惊疑,惊得是天明帝国的军队在短短几日之内居然歼灭了一支四万余人的倭桑瀛军队,而且还夺回了济城,堪称是近十年来,对倭桑瀛人作战最为惊艳的一次胜利。

疑的是倭桑瀛人几年没什么大的动静,怎么突然在这几天就与淮州硝山大营的守军打了这么一场大战,而且这硝山大营的指挥使名声不显居然有如此将才,以弱胜强,仅以七千守军为代价就歼敌四万余人,让人难以置信。

果然第二天一早,兵部阁转呈的一份硝山大营指挥使杜明的奏报解答了他的疑问。

杜明这份奏报中详细讲述了硝山之战的起因、过程、结果和细节,其中提到是因为倭桑瀛本土到来的援军,促使鹿野明城进攻硝山大营,而这次的战斗,是由皇太女殿下制定了全部的作战计划,并亲领三千骑兵长途奔袭攻陷济城,并在其后折返兵峰,扫荡沿路木堡,又派伏兵用火攻之计烧毁敌方大营,最后与自己两路夹击,这才覆敌全军。而自己只是坚守大营,为皇太女殿下争取时间,并执行皇太女殿下的计划而已,他自己不敢居功。并表示由于硝山一战天明帝国的军队所剩仅数千人,如此时淮州其余各地倭桑瀛人闻风而来,那定然难以抵御,故请朝廷速派大军前来支援,以稳固目前的局势。

杜明奏报之中对斩敌数量,及收复济城之后缴获的物资、粮食、金银等物的数目,与皇太女的奏报一般无二。而杜明的奏报日期比帝女的奏报还要早一天发出,只是因为帝女用了她特殊的身份加急奏报,才提前了一晚送到老皇帝的手中。

老皇帝看过杜明的奏报沉吟半晌,却突然露出一抹会心的笑意,他对自己这位女儿的剔透心思,此刻已经是洞若观火。她在帮助自己除去历王萧威之后,便借巡游民情的理由跑出了京城,这是明显的不想掺和到之后的政务之中,如果凭着皇太女的身份,和带兵勤王锄奸的不世之功,再参与到政务之中,借此掌握了太多的权力,那么一定会遭到自己这位好不容易才重新夺回权力的皇帝猜忌,她定是想着,即便是父女,当站在权力顶峰之际,一旦有所不慎也会生出嫌隙。

而这次与倭桑瀛人的硝山战役,自己这位女儿一定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和决策人,凭借她皇太女的身份,硝山大营的将领们不敢违逆她的意愿,虽然没有自己这位皇帝的诏书,但是临机决断调动兵马抵抗外敌也不算有错。

但是她并没有承认是自己做的,而是将这些事完全推到了杜明的身上,作为硝山大营的指挥使,在敌人发起进攻之时,调兵遣将出兵御敌,是名正言顺的事,既将她自己稍显越权的行为掩盖了过去,又不与下面的将士争功,免得遭到自己猜忌她擅权调兵、功高震主。

其实老皇帝的心中并没有猜忌他这位女儿的想法,他在这位女儿的帮助下,除去了历王夺回了权力,再掌朝纲、重御天下,恢复了天子权威,可谓是中兴之主,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他继位四十七载,与两代历王明争暗斗多年,纵然有些才智,也早就耗光用尽了,如今年事已高,他只求能够在最后的时间里巩固刚刚掌握的皇权,在他中正平和的施政之下,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过上几年好日子,便没有了更多的奢求。

至于权力,他已经立了帝女为皇太女,这皇位早晚是她的,权力早一点交给她和晚一点交给她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老皇帝在之前对帝女虽然疼爱,但也是有诸多的失望之处,自从两名皇子相继死后,老皇帝夜深人静之时,并不是没有幻想过如果有一天除去了历王萧威,自己重新夺回权力,那等到他这位皇帝大限将至之时,将这万几宸翰之任交给他这位女儿。

他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帝女虽然武艺过人,外柔内刚,但是很多时候有些怯懦,一旦逼到急处,处事又难免极端不顾后果,老皇帝每每想到此处就是一阵唏嘘不已,感叹帝位后继无人。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这个女儿出嫁凉州不成,半路被截杀死里逃生秘密返京之后,一改往日的性格和做派,不仅思虑缜密,帮助他完善了许多谋划,而且行事果决,作风狠辣,完全具备了作为一代雄主的风姿,帮助他除去历王萧威之后,又懂得韬光养晦,避嫌去疑,深通明哲保身之道。

这一次对倭桑瀛人的战事,不仅临机决断智计百出,而且亲临战阵,剑锋所指敌将授首,可谓是智勇双全,更加难得的是她急公好义,弃己功而成他人之美,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想到这些,老皇帝仿佛一下释然了许多,他提起御案之上的朱笔,写下一道诏书,又召集御前会宣布了硝山战役的情况和派遣援军的事情,在与丞相霍正风等大臣商议之后,老皇帝任命了统领援军的将领,并让那名将领将他的诏书在援军抵达淮州之时,交付给皇太女向众将宣读。

那名将领不敢怠慢,带领援军急急向淮州进发,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历经十多天的大军跋涉,终于在天明帝国“拱治”四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抵达淮州重镇济城北门之外。

李患之带着杜明和蔺闻宇等一众将官,站在济城北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浩浩荡荡向济城缓缓进行的援军,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硝山之战的最后,他与杜明两面夹击,一举击溃了士气低落,斗志全无的倭桑瀛人残兵,天明帝国的将士们在那一刻似乎发泄了多年来的愤恨,刀劈剑砍、枪挑马踏,将倭桑瀛人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随着鹿野明城在李患之等人的围观之下,以短刀自裁,宣告了倭桑瀛人在淮州中路的全军覆灭。

但是倭桑瀛人在淮州的势力,并没有因为鹿野明城被消灭而彻底消失,在淮州东南部依然有多股倭桑瀛人的军队盘踞,虽然他们的数量都未达到如鹿野明城那般庞大,但是加在一起也足有三四万人,分部在济城东、南两个方向,在得知天国军队消灭了鹿野明城,收复济城之后,便开始变得惶惶不安起来,这些势力的将领一个个加紧备战,有些距离较近的势力串联起来组织防御,甚至有些居然互相联络想要组成联军一同进攻济城,搞得淮州局势一片紧张。

而李患之等人在全歼鹿野明城大军之后,便将驻地迁往济城,这里不但有许多物资,更有坚固的城墙作为防御,现在他们只有残存的五六千兵马,不得不据守坚城来维持局面。

而且济城虽然被鹿野明城统治多年,百姓被屠杀七成以上,但是目前尚有十万之众,里面不少青壮在得知皇太女殿下率军全歼鹿野明城的倭桑瀛人大军之后,踊跃报名参军,要为国出力抵御外敌,一时间倒也招募了七八千人,但是这些新兵未经训练,也没有上过战场,短时间还无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只不过就是空有个数量而已。

故而李患之日夜盼着朝廷的援军能早日到达,到那时自己才有再次与倭桑瀛人对抗的底气。望眼欲穿的等了十多天,今天一早接到援军传来的军报,说是援军已到济城北郊二十里,正午之前定然抵达。

李患之大喜之下便带领众将官来到城楼之上等待,此刻见不远处旌旗招展铠甲分明,一员大将带领一队队士兵从旷野之上徐徐向济城北门而来,李患之便命众人下城迎接。

待来到城下,援军已近,李患之望向那名统兵将领,只见来人六十上下的年纪,头戴金雁盔、身披锁子甲、腰系狮蛮带、脚蹬虎头靴,胯下一匹黄骠马,手提一柄金背象鼻刀。

待其人来到近前,李患之再观其相貌,只见此人两道白眉,一双虎目,鼻梁高挺,阔口薄唇,头大面方,三绺皓髯飘洒胸前,身材矮壮,显得极为精干,虽然年事已高,但却是龙精虎猛,气势逼人。

此一员老将乃是天明帝国的知名将领,名唤左英升,乃是淮州人士,年少时便在淮州为将领,数战有功,封征虏将军,调任朝堂任职,但是为人刚烈,与历王一脉不睦,后被历王派系打压,夺其官职令其在京城闭门思过,一晃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当初的中年将军如今已是皓首老将,这次老皇帝将其重新启用,一是因其忠心可嘉,二来也是因为他对淮州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十分熟悉,想来可为皇太女的一大臂助,故而命其领援军前来。

左英升带领援军来到济城北门之外,见一女子二十芳龄,面似桃花眉如粉黛,金钗步摇,凤裙花屦,有倾城之色,身后跟随一众武将以其马首是瞻,想来定是皇太女殿下。于是赶紧滚鞍下马,来到近前,倒身下拜,口中说道:“臣,征虏将军左英升叩请皇太女殿下金安!姗姗来迟,还望殿下恕罪!”

李患之见这位老将军器宇轩昂,一丝不苟,心中欢喜,上前将其扶起,对其笑道:“老将军为国操劳,一路辛苦,何罪之有?快请城内相叙!”于是命人安顿大军,又命人安排酒宴给左英升接风洗尘,便与众人带左英升进城内府衙叙话。

府衙厅堂之内,酒宴排上,待众人各自安坐,李患之手捧酒杯向左英升言道:“左将军一路劳苦,先满饮此杯再叙话不迟!”

“殿下且慢!”左英升站起身形却并未举杯,而是从怀中拿出一份诏书,正色对李患之说道:“殿下,臣临行之时,陛下吩咐待臣领兵抵达淮州面见殿下之时,将此诏交予殿下,由殿下当众宣读!”

李患之听到左英升说是老皇帝让自己当众宣读的诏书,不敢怠慢,走向前去双手接过诏书,立于厅堂正中,其余众将并左英升均是齐齐跪倒,俯首听宣。

李患之缓缓展开诏书,朗声读道: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倭贼猖乱,肆虐海疆,肇始至今十有七载,昔萧氏秉政,未以其重,至乃成心腹之患。幸赖汝曹殄灭贼寇,此胜前所未有也,今特诏嘉赉。

指挥使杜明,封征夷将军,赐爵关内侯;

蔺闻宇等硝山营千户皆封中郎将,赐金千两;

其余将士待有司叙议按功封赏,亡者赐绢五百匹,钱五百贯,免其家中赋税五年,伤者按律抚恤;

又有皇太女赞襄军务,斩将搴旗,厥功至伟,今授其镇军大将军、淮州经略使之职,总摄淮州军政,统领淮州诸路兵马相机讨御,无须另行请旨。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待诏书宣罢,众将口称遵旨,山呼万岁,又躬身向皇太女行晋见之礼,均是面带喜色,皇太女殿下之前统领他们作战,算无遗策,众人无不心服,但皇太女虽为储君,却是没有统兵的名分,难免有所顾忌,这次皇帝颁布了任命,之后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皇太女的麾下听命行事了,这怎能不让他们心中欢喜。

李患之在读完诏书之后,心中对老皇帝也是一阵感激,没想到自己这位便宜爹还真的是善解人意,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恐怕都已经被其看破了,故而干脆让自己总领淮州诸路兵马,以免对战事不利。

这般放权就连相机决断之权都给了自己,也向自己表明了绝对的信任,看来老皇帝是不会掣肘自己指挥作战了。

她不由兴奋起来,向左英升问道:“左将军,陛下此番令你带多少援军至此?”

“弓骑各万人,步军三万,共计五万大军!”左英升听皇太女问话,站起身形躬身答道。

李患之听闻有五万大军,其中还有一万骑兵,心中顿时大喜。在这个时代,骑兵乃是陆战之中的顶级兵种,战马的冲击力不是步兵可以轻易阻挡的,没有专门克制骑兵的战法和武器,任何胆敢阻挡在骑兵集群冲锋面前的活物,都会被奔腾的马蹄踏为烂泥。

但是由于天明帝国朝廷地处南方,产马之地稀少,马种也欠优良品种,而且骑兵的训练颇为不易,故而朝廷的骑兵数量一直不多,这 次一下就给自己划拨了一万骑兵,让李患之大喜过望。

众将也皆是面带喜色,李患之挥手让左英升落座,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看来此番自己又可以大展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