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胡亥决定,以王离、冯劫为主将,分别统领两支大军,杀向九原。
而且由王离担大军主将,统领从山东诸郡县抽调的三万大军,加上王离最近组建的五万新军,冯劫所率领的先锋两万都尉军。
王离领命后,心中却满是忧虑。
这赵高的计谋看似巧妙,实则暗藏风险。大军开拔途中,王离找到冯劫。
“长治侯,此役凶险,赵高之计太过冒进,我等不可不防。”王离面色凝重地说道。
冯劫也是一脸愁容,他叹了口气,回应道:“武成侯说得没错,可圣意难违啊。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了。”
而此时九原城中,蒙恬收到密报,知晓敌军来袭。他镇定自若,召集众将。
“敌军虽兵分两路,但吾等早有防备。”蒙恬沉声说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九原城可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另一边,赵高派出的奇兵,潜入了九原城后,在城内散播着各种谣言,搞得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
随即,赵大所率领的锦衣卫,察觉到城内的异动后,迅速摸清了这帮人的来路,便立即禀报了蒙恬。
在蒙恬的精心布置下,这一队人,死伤惨重。
王离和冯劫的大军按计划推进,来到了上郡与九原郡的交接地区山谷。
却发现前方道路如被堵住一般,巨石树木横七竖八,让人寸步难行。
忽然,上谷上方两侧大石头、大木头还有弩箭,如雨点般纷纷往下射过来。
“不好,有埋伏!”王离大喊一声。
冯劫也立刻反应过来他迅速挥舞着手中的军旗,大声喊道:“快!结阵防御!”
士兵们纷纷行动起来组成防御阵势。
然而,弩箭如密雨般袭来,巨石滚落,一时间不少士兵发出痛苦的呼喊,倒在血泊之中。
“蒙恬!你这个卑鄙小人!”王离愤怒地吼道,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
“哼,王离,少说废话,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蒙恬在上谷上方冷笑一声。
正当王离指挥大军往后撤的时候,李由带领着精锐从后方堵住了上谷的出口。
“王离,你逃不掉的!”李由高声喊道,他的脸上露出了凶狠的笑容。
王离奋力抵挡着李由的攻击,他的额头渗出了汗水,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兄弟们,不要惊慌,保持队形!”王离高呼道。
冯劫则带着先锋队试图冲破阻碍,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冲啊!”
士兵们受到鼓舞,他们怒吼着,跟随冯劫向前冲锋。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声此起彼伏,整个上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王离这边战况激烈,秦军士兵虽训练有素,但面对突然的夹击也有些慌乱。
“稳住!莫要惊慌!”王离手持长剑,亲自斩杀数名敌兵,大声喊道。
冯劫那边先锋队冲击受阻,损失不少兵力。他心中暗恨赵高出此昏招,咬牙切齿地说道:“赵高这个蠢货。!”
此时,蒙恬指挥若定,不断变换阵型攻击秦军薄弱之处。他眼神犀利,口中不断发出指令:“左翼进攻,右翼包抄!”
王离心知如此下去必败无疑,他观察四周地形,发现一侧有一小山包。
于是他令部分士兵佯攻,自己带领主力悄悄朝小山包转移。
“兄弟们,跟我上!”王离低声喝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敢。
冯劫见状也明白其意图,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喊道:“兄弟们,冲啊!与王离将军会合!”
蒙恬见秦军改变策略,知道对方不好对付。但他依然冷静应对,命令李由绕到小山包后方截断秦军后路。
“李由,务必截断他们的退路!”蒙恬严肃地说道。
“遵命!”李由应道,他带领着一队精锐士兵,迅速向小山包后方奔去。
王离和冯劫登上小山包后,迅速组织防御工事。他们搬来石头,筑起简单的防线。
然而,李由速度极快,很快就带兵赶到小山包后方。
“不好,敌人来了!”一名士兵惊叫道。
王离和冯劫腹背受敌,形势愈发危急。就在众人即将绝望之时,远方突然扬起漫天沙尘,伴随着阵阵马蹄声。
“是援军!”冯劫高声地喊道。
原来是王离感知赵高计谋风险太大时,特地安排副将雷凌率领两万大军,远远跟在后面。
当下,蒙恬果断下令撤军。李由不甘心,还想再战。
蒙恬喝止道:“今敌军援军已至,再战无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王离和冯劫松了口气,望着远去的蒙恬军。
冯劫叹道:“今日之战,蒙恬果然名不虚传,若非武成侯料敌于先,怕是我等皆要命丧于此。”
王离点头称是,两人整顿军队,回营向朝廷禀报战况。
然而,与此同时,起义军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迅速突破了陈县的城门,攻占了陈县。
陈胜和吴广进入陈县后,了解到城中有不少旧贵族势力,其中包括了魏王假的异母弟宁陵君魏咎,其亲弟魏豹,以及张耳、陈馀、周市、蔡赐、武臣等人。
陈胜、吴广二人决定召集张耳、陈馀、周市、蔡赐、武旧等贵族们以及县中父老豪杰前来共同商讨。
众人齐聚一堂,气氛紧张而热烈。
其中有阿谀逢迎之辈,满脸谄媚地对陈胜说道:“将军,您身披坚甲,手执锐利的武器,征伐无道之徒,重新建立了楚国的社稷,立下了赫赫大功,理应成为楚王啊!”
陈胜听了,心中不禁一动,但他还是保持着冷静,转头看向张耳、陈馀这两位曾经的魏国卿大夫,问道:“你们觉得我可以成为楚王吗?”
要知道,张耳和陈馀都是大梁人,张耳年少时曾为信陵君门客,曾任魏国外黄县令,后成为大梁守将。
而陈馀乃是张耳的亲信,因为陈余年纪比张耳小得多,所以事奉张耳如父兄,张耳也看待陈馀如子弟。
当年王贲攻破魏国都城大梁时,张耳是大梁的守将之一,已经进入卿这个级别。
陈馀作为张耳义子,当时也在军中供职,是大夫级别,也参加了大梁保卫战。
大梁城破后,二人开始逃亡生涯,始皇帝当时专门开价悬赏张耳和陈馀的人头,张耳悬赏千金,陈馀悬赏五百金。
后来张耳和陈馀避开村镇,逢林便入,在中原兜兜转转数年。
直到秦军南下岭南,北击匈奴,中原兵力空虚。
二人才找到陈城这个地方定居,改名换姓,担任里监门(守城门的小吏),可谓刎颈之交。
所以,此时张耳听到陈胜的询问,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并未说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不屑,似乎根本不愿搭理陈胜。
陈馀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他的神情显得有些焦急,连忙答道:“天下苦暴秦久矣,今将军为天下除暴,初至陈城便自称楚王,恐天下人心不附!愿将军暂缓称王,急引兵西向,并遣人立六国宗室之后为王,为将军援兵,由此灭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将军再称秦王,霸业可成。”
陈胜心中暗自冷哼一声,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色。
心中暗道:“哼、要是按照你们的想法,魏咎继任魏王,你张耳陈馀为将为相,再助你们起兵收复魏国旧地。那我们辛辛苦苦、拼死拼活为了什么?难不成最后打下来的基业全送给你们这些贵族了。凭什么你们就该高高在上?一直享受着特权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