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套国术体系,目前白无过自己都只推演到了第四个阶段。

明劲,暗劲,化劲和丹劲。

至于更往上。

哪怕是眼下的白无过,他自认已经处于一生中最巅峰的阶段了,若是连此刻都无法推演出第五个境界。

那么等到将来身体逐渐衰老,再想把这事做成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他自己。

白无过倒是有把握,他有生之年可以修炼到“国术”的第五个阶段。

但是要把他的感悟传给别人。

这难度可高了一倍不止。

真想做到那种程度,自身恐怕距离第六个阶段都相差不远了。

好在,白无过比较欣慰的是。

太子与皇孙,对他的这套立竿见影的锻炼之法,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

但这还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他们身为天家贵胄,那些价值千金的宝药,他们是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气血的持续弥补,再通过运行功法将其消化掉。

这便是字面意义上的“锻炼”。

至此——

白宗师之名算是一炮打响了。

首先是京师的达官贵人,再就是书院中的同僚们,纷纷想要学习白无过的锻炼之法。

他没有藏私,而是将自己编纂的《大明国术要领》放在书院中。

任由旁人学习。

他的高风亮节,更是极大提高了白无过的口碑与声望。

……

两年之后。

这是承乾十年的一个午后。

如同往常一样,正在批改奏折的承乾帝,忽然间感觉自己两眼一黑,然后就晕倒在桌案上,不省人事。

等到更晚些的时候。

承乾帝醒转,看到了在床榻旁侍奉的皇孙,不由松了口气。

他立刻命令掌印太监过来,又叫皇孙亲自在旁监视,确认诏书上的即位人选是太子“朱权垚”之后,承乾帝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登基以来,这大概是承乾帝最轻松的时候。

没想到,竟然是落在颁布遗诏上。

他微微正过脑袋,视线看着寝宫天花板上的花纹。

十年前,父皇就是这样躺在这里,然后对着他和太子交代后事。

兴许他们爷俩看到的东西也都一样。

时间真快——

就仿佛,父皇是昨天才走的。

承乾帝看得出神,慢慢合上双眼,他知道太子已经接替自己监国,这时候没必要叫他。

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太重,所以不需要为无益于国朝的事情分神。

随着眼皮子逐渐闭合。

承乾帝好像还听到了耳边传来的呼喊声,越来越小,直至鸦雀无声……

……

十年前的丧钟再一次敲响。

宣告着大明第九位帝王离开人世。

太子朱权垚终究是没能见到他父皇最后一面。

这位在皇祖口中平庸,可是在位十年兢兢业业的帝王。

朱权垚要替父皇争取来一个好的帝号。

等到处理完承乾帝的后事。

在关于承乾帝的帝号选择上,百官们显得比较为难。

毕竟——

他们已经习惯了“青帝”和“工帝”这两位,往皇位上一坐就熬走了几代人的类型。

可是承乾帝在位时间不长。

而且,他大致上延续了工帝的官职人选。

所以在场的朝臣里,有不少人也参与过对“工帝”谥号的选取。

平心而论。

承乾帝作为皇帝,他干得绝对是不差的。

尤其是前面还有工帝这样一个放在青史里都绝无仅有的人物,他能够承接工帝留下来的发展势头,当得上一句“天启遗风”。

这理应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唯一的缺憾在于。

因为前面的青帝和工帝,二人身上的烙印过于明显。

承乾帝的光辉必然会被他的父祖遮掩。

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朝臣们在选择好的“名号”上达成了一致,最终取了一个“仁”字。

承乾帝是为仁帝。

朱权垚则在这个基础上,打算将他曾祖,祖父以及父皇,三代帝王在位的百年时间合在一起,推出一个所谓“青仁盛世”。

这算是极力帮助他父皇扬名。

至于被夹在中间的皇祖。

他作为“工业时代”的开创者,那本身已经是独一档的存在了。

……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

朱权垚登基,年号地元。

这是与他皇祖父的“天启”二字相对,意在延续前人留下来的“工业时代”。

地元帝即位,白无过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他直接赐给了白无过一个“国术宗师”的头衔,与昔日的“玉致真人”与“张真人”相似。

只论待遇不比封爵要差。

朝臣们如今,大部分也练过白无过的国术,对于他等高风亮节的品行也相当敬仰。

因此这事情就顺利在国朝通过了。

白无过获得大量封赏。

他将这些银钱大部分用来印刷自己的“国术”拓本,免费分发出去,还有一小部分则拿来开辟药园,种植气血药物。

不到一年的时间。

他的国术就推向了江湖。

四喜茶楼。

今年已经九十好几的司徒志,此刻宛如悠闲的邻家老者。

他在八十五岁的那年,就把剑主的位置,连同自己的“太平剑”一同传了下去。

即便司徒志经过这些年的经营,他在剑池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心所向。

但是,司徒志仍然选择遵照他祖父的承诺。

司徒家担任剑主一事,到他这里为止。

司徒志选择了他的小徒弟,其人名为唐倾城。

这是唐门的后人。

当初唐门破灭,司徒志因着剑池祖上与唐门的几代交情,收留了其中一支唐门子孙,并且收其为弟子。

唐倾城的剑法天赋不低。

虽然比起司徒志还有差距,但是在剑池她已经是独一档的人物了。

司徒志退下剑主之位,他动身来到扬州,成为了四喜茶楼众多的老客之一。

每日与江水流闲聊,叙旧。

这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就在数日之前,他们二人同样也拿到了白无过的“国术传承”。

以二人的实力与眼界,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套不同于“道分六品”的体系。

双方各有侧重。

前者,讲究一个“气血”,而后者是在于“精气神”。

若要分出高下,明显是“道分六品”更为高明。

可是在这末法时代。

再高明的武功,要是练不成,那都是白搭。

司徒志听着“白无过”的名字,总觉得有些熟悉。

忽然间,他灵光一闪。

当初在泰山派的那一幕从眼前掠过。

“不会是那小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