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22章 星含宝剑横,但愿海波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2章 星含宝剑横,但愿海波平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女子拿着一个篮筐,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男子杀了一只羊,却没有流出一滴血。劳而无功,什么好处也没有。

我们费尽心思地去争、去斗、去抢,争到最后却发现,是非成败转头空。当年的刀光剑影,勾心斗角,几千年以后,只不过成为人们的谈资而已。

大明最牛首辅张居正,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万历中兴,他成为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头衔的文官,锋芒之盛一时无两。他病逝之时,明神宗为之辍朝,追谥文忠。

然而仅仅四天,朝廷掀起了对张居正的清算运动。一众言官纷纷将矛头指向张居正,明神宗毫不客气地直接下令抄其家,削其宫秩,追夺其生前所赐。张居正本人险遭开棺鞭尸,家属则或被饿死或被流放。

恩怨荣誉,只在一夕之间。

历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何止张居正一人如此?几千年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多少人走茶凉、死后清算的戏码?

明朝历任首辅,自解缙以降直至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有几个不是一生荣耀却晚景凄凉?

文官如是,武将亦如是。

明朝开国名将中,得善终的恐怕只有汤和一人。明中叶三大抗倭名将,胡宗宪惨遭构陷自杀身亡,俞大猷屡遭弹劾而被免官,最年轻的戚继光同样未能幸免。

公元1567年,胡宗宪已死,俞大猷还在东南沿海平倭,而戚继光已转战北疆。他上《请兵破虏四事疏》,请求明穆宗“授臣以十万之师,假臣便益”,平定北疆。

他获得了三万步兵,三千浙军,统一由他训练和指挥。

第二年,戚继光受命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他在蓟州防区设东西协守,建立七座车营,配合马、步兵进行协同训练,并在青山口击退了蒙古朵颜部的来犯。

戚继光戍守北疆期间,一边在山海关到镇边(今北京昌平西)的长城沿线修筑空心台一千余座,加强长城东段的防御能力,一边加强边军训练。公元1572年冬,戚继光举行过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十六万边军参与演习,以车、骑、步三军配合,使部队士气大振。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迫使蒙古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于是挥师辽东,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大败蒙古四万军队,因功晋升为少保。他镇守蓟州十六年,使边备修饬,边境泰然无事。

和屡遭弹劾的俞大猷相比,戚继光擅长向上管理,与上司、同事关系处得极好。他讨平倭寇的时候,深得胡宗宪、谭纶的赏识,北镇蓟州时,又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倚重和支持。尤其是张居正,更是无条件支持戚继光。

因为这层关系,明神宗在清算张居正的时候,不可能不拿戚继光开刀。

公元1583年,戚继光被调任广东。随着好友谭纶、俞大猷等相继离世,年老体衰的戚继光请求辞职,回到了老家蓬莱。三年后,他又遭弹劾而被停发退休金。

戚继光为人慷慨豪爽,善待士卒和朋友,因此野无成田,家无余财。他罢官去职之后,穷得连请医生抓药的钱都没有了。此时,曾经深爱他的妻子王氏也离开了他。

公元1588年,戚继光贫病而死。朝廷得知他的死讯后,没有给予任何抚恤和祭典。他能诗善文,曾写过一首五律《韬钤深处》抒发壮志报国的热血情怀: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尊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就在戚继光停发退休金的那一年,朝廷上演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太子者,国之根本也。所谓国本之争,是指皇长子朱常洛与三子朱常洵的太子之争。

明神宗极为宠爱郑皇贵妃,于是打算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李太后和朝廷大臣却执意拥立朱常洛。

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本是慈宁宫宫女。有一次明神宗到慈宁宫向太后请安时,因太后不在,他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

只此一次,王氏便怀孕了。李太后知悉后,想起自己当年当宫女时的辛酸,对王氏深表同情,于是请明神宗封王氏为恭妃。

公元1586年,首辅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以他年龄还小为由推托,示意过两三年后再说。大臣们怀疑他要废长立幼,纷纷上书请求册立东宫。

明神宗不愿面对朝臣一致的反对之声,开始不再临朝听政,转而沉迷六宫佳丽之中。

他的消极对抗态度,使事态愈演愈烈。百官集体要求册立太子,否则就集体辞职。明神宗无奈推说等朱常洛十五岁时册立,之后又延期至二十岁时举行册立大典。

习惯当和事佬的首辅申时行先是与大臣联合上疏反对,后又悄悄向明神宗表明心迹。此事曝光之后,申时行名誉扫地,只得灰溜溜地辞职返乡。

这次立储之争前后持续十五年之久,在李太后的强势干预下,明神宗被迫让步,立年已二十的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十五年纷争之中,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这场国本之争,使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等四位内阁首辅被逼辞职,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员被罢官、解职或发配充军。

明神宗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他贵为天子却身不由己,从此开始懈怠朝政。此后三十年间,他始终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据说新入内阁的辅臣从来没见过皇帝长什么样,他们每日枯坐朝房一筹莫展,只能靠着数太阳影子的长短来打发上班时间。

明廷就此陷入空转。公元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诡异的是,明神宗虽然不上朝,但他在位四十余年间没有宦官之乱,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甚至就连朝廷党争也有所收敛。

但是,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渐渐腐化堕落,他不仅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同时有意偏袒满族人努尔哈赤,最终导致满族入主中国。难怪《明史》断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