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夏第一武世子 > 第244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范仲满道:“赵世子,我为官多年,虽说不上刚正不阿,但也倒不会畏惧权贵。你也不必担心于我,实在不行,我就告老还乡就是,朝廷总不至于赶尽杀绝吧!”

赵辰严肃地道:“范大人此言差矣,当今国朝世风日下,营营苟且,正是需要范大人这等正直清明之人之时,你放心,这些人不敢用你,回京后我自会向太上皇保荐于你入朝为官!”

范仲满一听微微一愣,自己与这个世子萍水相逢,他也不知道这个世子怎么会如此帮助自己。如果能够得到太上皇的认同,不要说入京为官,自己更上一层楼自是必然。

范仲满连忙拱手道:“这次得到世子大力相助,公子世子高义,范某感激不尽!”

赵辰感慨道:“朝廷看似烈火烹油,其实已经暗含危机。当今朝廷文官结党营私,苟且相和,整日歌功颂德,风花雪月,像范大人这样愿意为老百姓做事,我大夏国着想的人已经不多了。朝廷之中缺少的正是你这种刚正之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越是这种时刻越要有人敢于拨乱反正,我等年幼力所不及,只能仰仗范大人了!”

范仲满一听赵辰之言,肃然道:“公子所言极是,朝廷危机四伏,地方上也是如此,各地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大肆兼并土地,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就拿泗州来说,府中良田近一半被秦永刚这样的豪强占据,府中多数百姓已经沦为佃户,这些豪强依靠官宦人家逃避税赋,导致地方税收快速下降,府库空虚,粮仓难以充满。这样下去地方税赋一年比一年少,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这样下去国朝危矣!”

赵辰点头,忧心忡忡地道:“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朝廷重文轻武之风日盛,文人在朝廷结党营私,官官相卫,日益把控朝政,为所欲为,甚至有架空皇帝的趋势。杨阁老已经成为了权相,要不是有太上皇还在与其抗衡,杨家早就控制了朝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人在朝野的地位日渐式微,武官见之文官低人一等,一个四品翰林都敢直接申斥一品伯爷。朝堂军队糜烂松弛,就连京营也开始喝兵血,能战者不及十之一二。拓跋部落厉兵秣马,对西北地区虎视眈眈。北方草原部落也已经崛起,依本世子估计,这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也就是近几年之事。朝廷如此武备,如何能够抵挡草原铁骑,大夏国危矣!”

范仲满心中一惊,他作为一个地方知府,虽然多是管理地方之事,但也经常研究思考国事,不仅对大夏国地方管理几近崩溃忧心忡忡,对大夏国军备松弛也是十分清楚,各地州府豢养的厢兵几无一战之力,连地方剿匪杀贼都无能为力,甚至连地方衙役都不如,一旦少数民族南下还能言战?今天赵辰一说,他也感到态势十分严重。

范仲满道:“世子所言不虚,地方上军备形同虚设,大夏国太平了一甲子有余,地方上没有战事,军人缺乏训练和管束,他们的骨头早就软了,那还记得打仗之事?去年定国公一战之败,我看军务松弛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范大人言之有理,现在军中喝兵血成风,就是我父亲的手下那些人也不能例外,京中三位伯爷也是经常叹息,对此竟然毫无办法。当朝文人待遇优厚,武人俸禄只有文人一半,而地方上的武举人俸禄甚至不如一个秀才,他们心中焉能舒服,喝兵血也就见怪不怪,难以控制了!”

范仲满一看赵辰对时局了解得如此深入,也不由得深感佩服,此世子真是雄才大略,必为后世英雄。道:“听说世子弃文从武,如此大环境实属不易。我看世子年方十八,以世子的武功谋略,不久就将入驻军中,当殚精竭虑,革新弊端,为国效力。”

赵辰淡淡地道:“此种情况已经深入大夏国骨髓,连太上皇想要扭转都难上加难,更何况我一个新人。此种局面,非大破大立不能扭转,也许来一场与西北或者北方的战争,也未尝不是好事。让当今圣上和朝廷上的大臣们看到大夏国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清醒清醒,这些人还一直生活在大夏国繁荣鼎盛的幻影之中,一个个风花雪月、醉生梦死!”

“世子不要气馁,我辈当忠于王事即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它之事,非我等能力所及也!”范仲满道。

赵辰哈哈大笑道:“我辈之人,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革新时弊是迟早之事,只是要等待时机而已,一点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又怎能阻挡我们的步伐!”

“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诗句!就这句话,世子您又当扬名士林,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要敬你一杯!此句当浮一大白!”范仲满大声赞叹道。

“我辈本应如此,读书人为天子牧民,更应为百姓分忧,为民请命,不知道大人认可否?”赵辰道。

“善!善!就凭这些话,可立言也!”范仲满惊叹道。

“世子,你看这赈灾之事,朝廷钦差迟迟未至,范某心中总是有些不安啊!”范仲满道。

“范大人不必担忧,我等竭尽全力而为,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朝廷和百姓,问心无愧就是!”赵辰淡淡地道。

“好一个问心无愧,范某受教了,哈哈!”

数天的时间内,泗州地区下了几场大雨,然后雨水开始变小,淮河的水经历了高峰之后,开始缓和下来。而四里八乡幸存的村民却依然不断地向泗州城汇集。

大部分村子被毁,躲在山上高地的百姓没有吃的,泗州城征集到粮食的消息传开,大量的灾民再一次慢慢的汇聚而来,城里粮食供应、环境卫生的压力陡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