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发现吗?”齐铭琳过来问。
“没有,这地方好像跟我没缘,没什么特殊的感觉。”陈峰来回看了看说。
“先让李叔采样吧,这里我们之前好像还真没采过。”齐铭琳回忆了一下说。
李光豪在那蹲地上左铲铲右铲铲,最后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
“不行,这地方的土跟之前的根本没区别,丝毫没有稀土的痕迹啊。”
他开口走回来说。
“没有就走,继续换个地方呗。”齐铭琳回到车里说。
几个人上了车,车子又往前开了五六百米,在上了一个小坡后停下。
陈峰下车扫了一眼,各种提示声不绝于耳,可惜没有陈峰想要的。
李光豪还想拿着仪器好好检测一下,结果没等他下来,就被陈峰推回去了。
这地方不行,再换一个。
“哎,可我还没测呢啊。”李光豪弯着腰,被陈峰直接推进车里说。
“没感觉测什么测,测了也白测,师傅,继续往前开。”陈峰一关车门开口。
就这样,陈峰他们一直开到了中午。
“中午怎么办,是赶回营地吃饭,还是等晚上再说?”齐铭琳看了下时间问道。
“赶回去就有点犯不上了,一来一回最少两个小时的路程。”
“车上什么都没有吗?”陈峰问。
“车上有一些备用锅灶,还有一些面条什么的。”
“咱们怎么煮啊,就在这?”齐铭琳说实话,有些不敢相信。
搭灶做饭这个活,反正齐铭琳是不会,她自从加入这个队伍以来,他都没干过这个活。
“有锅有面的,在这直接吃一口得了,还折腾什么。”
“春来,去取锅,准备搭灶生火做饭。”陈峰一挥手,自己准备去找一些石头过来。
“好嘞。”李春来让司机打开后备箱,手脚麻利的在后面挑着。
最终他搬出来一个大号的锅,还有四袋方便面跟一捆挂面。
“咱们只有锅,没有灶啊,你放哪里呢?”齐铭琳提醒说。
“峰哥不都说了吗,搭灶做饭,那肯定是现搭啊。”
“你们可以的话,薅一些杂草过来,一会引火。”李春来将锅撂在地上说。
看着李春来走远的身影,齐铭琳内心不禁有些哑然。
自己这个队长,怎么谁都能指挥一下子啊。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李春来说的也对,大家一起干吧,还分什么队长不队长的。
齐铭琳跟李光豪去薅枯草,司机从车里拿出一把斧子准备砍柴。
而陈峰跟李春来不一会就回来了,怀里抱着不少石头。
就这样,他俩搭出了一个简易灶,将锅放了上去。
齐铭琳跟李光豪此时回来,一人抱着一大捆枯草。
“这就搭好了,这不会一会自己出溜下来吧?”齐铭琳看着那个简易灶有些怀疑的问。
虽然身处勘探队,但齐铭琳确实没过过这样的日子,条件再艰苦,她也从来没为吃的犯过愁。
他们专门有一个车,拉的全是补给,锅碗瓢盆简易炉灶,甚至无烟碳都有老多了。
她啥时候像现在这样似的,直接野外搭灶啊。
“滑不下来,放心吧。”李春来打包票的说,随后从车上取下来矿泉水,往锅里倒了大半盆。
将枯草铺在最底下,再把一些枯树枝放在上面。
李春来用火机点了几次,火渐渐烧了起来。
说实话,这一幕齐铭琳看的还挺津津有味,以前总听他们这么说,她还真没亲身经历过。
“想当年,我们也是像现在这样啊,随身带着一些干粮,还有茶缸跟水。”
“到了中午,实在饿了的时候,我们就围坐在一起,拢一堆火,然后拿茶缸烧开水,有时候还能喝点茶。”
“然后咬着邦邦硬的干粮,就这么吃下去,那时候真是,中午能喝点热茶,都感觉老滋润了。”
“现在再看看你们这条件,真不是我们当时能比的啊。”
“在野外还能保证供应最少两天一顿的肉,我们当时那真是,就连点破茶叶都不管够喝,一个月都有指标的。”
“你喝完了,就只能喝水了,想喝茶?等到下个月再说吧。”
李光豪一看到这升起的火堆,就忍不住回忆起从前,或许是上了岁数的缘故,他总是爱说些以前的事。
“现在时代变喽。”李春来添着柴说。
“你们为啥还会这种技能,难不成你们现在也搭灶引火?”齐铭琳好奇的看着陈峰跟李春来。
“开玩笑,你在野外淘金,哪有那么多方便给你,你不自己准备家伙事,难不成还天天吃面包啊。”
“这对于我们这些淘金人来说,那简直就是最基本的技能。”
“根本不算事啊。”陈峰毫不在意的说。
“那可不,这也就是现在用不到了,如果能用到的话,我们都可以给你见识见识,我们以前的面包车里都拉的啥。”
“就那套家伙事,让你在野外活半个月都不费劲。”李春来也是得意的开口说。
“那不跟我们现在差不多吗,只不过我们是现成的简易灶,不用搭,拿出来就能用。”齐铭琳抿了抿嘴说。
“那可差多了,我们出去淘金,哪能像你们似的,这工费出差,还有帐篷睡。”
“我们清一色全睡在车里的,七八个人挤在一个车里,啧啧,那画面我不用说你也知道。”李春来继续往灶里填树枝说。
“那你们为什么不买帐篷,买两个帐篷,起码可以保证你们可以睡的开啊。”齐铭琳纳闷的问。
“姑奶奶,你说的好听,车本来就没什么位置,还买俩帐篷,就这位置都不够呢。”
“每次我们出发买的补给跟菜,最严重的时候都得怀里抱着,赶着吃赶着没,要不然晚上连睡觉都没有地方。”
“我们是去赚钱的,怎么省钱怎么来,一分钱也是钱啊。”李春来见水开,开始往里下面条说。
齐铭琳听到这,没有说话,而是坐了下来,眼中带着些许感叹。
她确实从小条件优渥,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乡间百姓平日里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