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田园生活录 > 第68章 收玉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粱老哥的效率很高,晚上抓知了猴的时候碰到黄小米,人家就给带消息过来了。

“叔,我爸让我碰到就告诉你一声,收割机找着了,后天也就是周五的时候过来,如果有什么事的话早点准备。”

“行,回去告诉你老爸,叔知道了。”

“好嘞叔,我先走了。”黄小米说完转身就走。

“注意安全,别玩太晚。”

“知道了”

等小米走了以后姜川也是在心里感叹,“这老哥有两把刷子。”

一般这种大型收割机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机械维护、零部件检修、润滑油更换等等检查工作。

这一套流程下来大概需要几天时间,不会直接开动使用。而现在也不是堰州地区玉米大范围收割的时间,这老哥还能这么快把事儿定下,可见其路子比较广。

姜川来到村里这段时间也有一点了解,黄粱在村里就相当于半个农时负责人。在他家里播种机、旋耕机、小麦收割机、手扶式插秧机等一应俱全,虽然都是装在拖拉机上使用的小型机械还是二手的,但不得不说在农忙时节根本离不开这些东西。

平时村民找他干个什么活人家也是很利索,碰上需要抢收抢种的时候在地里昼夜连轴转也是丝毫不含糊。总之黄老哥在村里的口碑是很不错的。

紧接着周四上午姜川找到许哲,请他帮忙联系一下李家村的熟人,商量商量秸秆换牛粪的事。

许哲乍一听有些错愕不过随后也反应过来,当即拿出新买不久的手机给李家村的熟人打电话。

这段时间南山村的情况不错,一些村民为了方便联系就办了卡买了手机。当然了都是那种按键字符很大声音很响亮的老年机。

第一就是便宜一百多两百就能买一部,让大家一次性花千把块钱买个手机,那根本舍不得。

第二就是操作简单,能打电话就可以了,就连短信功能都很少使用。毕竟文化水平差点,平时看个东西还好,如果是用拼音打字就有点难为自己了。

至于李家村人家强的多,村里好几户人家安装了固话,其中就包括许哲现在联系的这家。

bb机应该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或许在一些地方可以找到坏掉不用的。

电话接通以后许哲单刀直入说明目的。

听完以后电话那头的人一愣,心想现在还有这好事呢!

李家村养牲畜的农户比较多,每年也没少为饲料发愁。春天夏天还能出去放牛放羊,那过完秋天冬天咋办?

还是得提前储备过冬的草料,这也使得每年秋天他们村的秸秆根本不够分,更别提有的人家烧火做饭留点当柴火烧。

虽然现在还早,没有到储备的季节,好事上了门也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所以电话那头的李家村人直接就答应下来,人家说了“不就是要牛粪嘛,到时候来装就是了管够。”

许哲放下电话对姜川道:“完事,我跟他聊清楚了,明天咱们收割的时候他们会提前到,自己过来拉。完事以后我给你把棒子拉到家里去。”

姜川不好意思的笑笑,“那就劳烦大哥帮忙了。”

许哲一摆手,“小意思明天一早我就过去。”

这边事情确定,姜川告辞回去把院子清扫一下收拾出一块地方放放玉米,到此万事俱备只欠收割机。

等周五黄粱带人来的时候,许哲和李家村的人已经在姜川这里等着了。

李家村人开来的是两辆农用三轮车,上面装了架子和铁丝网周遭还围了篷布,这样装打碎的秸秆比较方便还多。

等到了地头姜川才发现这次来的收割机和他以前在老家见的收割机不太一样,等开工以后才确认上面加装的东西居然是碎秸秆的出料口,三轮在后面跟着直接流到车上。

不怪姜川没认出来,他以前见过的那种都是在机器尾部口还朝下直接撒地里,像现在这么一改方便太多了。

等收的大概还剩半亩地的时候,姜川向司机挥手示意停车。

司机放下车玻璃探出头来,“咋啦兄弟?”

“老哥到这里就行了,剩下那一块我自己用人工收一下。”

司机闻言点点头,坐回车里又让机器转了空转了几圈确保传送带上的玉米都落进储存箱里才熄火下车。

这位司机师傅姓严是黄粱的朋友,一个挺健谈的中年汉子。

姜川往前迎了两步递了根烟,“辛苦了老哥,来根歇会。”

严师傅接过以后点上这就打开了话匣子,“老弟你这玉米种的可以啊!”

“是吗?还行吧我没感觉有多好,严老哥你看这一亩地能出多少。”

“这周围就你一家种了春玉米,没有对比你可能看不出来。我这两天刚和朋友从南边完成收割回来,那边种春玉米的多。咱们这边周县市都是收割麦子以后种夏玉米。”

“南边他们一亩地大概在一千两百斤左右,至于你家的这些可能得有一千五百斤。”

姜川惊讶“能有这么多!”

“晒干以后应该差不多。”

“对了严老哥,我看这个收割机的秸秆出料口跟我以前见的不一样,这是新的型号吗?”

严师傅走过去拍了拍车上的铁管子,“你说这个?不新了好几年前就有的型号了。”

“规定秸秆禁止焚烧以后,第一代秸秆还田的收割机出料口就在车尾巴上,口朝下位置很低。”

“后来秸秆直接还田的弊端慢慢显露出来,直接还田不太好,而且原来的那种设计不利于秸秆收集,所以就出现了我开的这种。”

“其实我这个车后面还能牵引一台秸秆打捆机,把两边的料口对好了直接在地里给你把秸秆打包好,很方便。不过我的打捆机出了故障还没修好,也就没带过来。”

“至于现在最新式的是一种,履带式收割打捆脱粒一体机。优点比我们现在用的这种轮式要灵活方便的多。缺点也同样明显新收割的玉米水分含量高,脱粒效果不理想。”

看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才几年一体机都整出来了,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脱粒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姜川猜测大体应该就是装烘干机这类东西,要是做的黑科技一点。以后前面收割鲜玉米后面倒出爆米花的情况都有可能实现。

聊了几句姜川给严师傅结了费用每亩地七十块,黄粱作为朋友去送送,许哲和姜川回去把这最后一车给卸了。

收拾妥当以后姜川去园子里摘了些菜、池塘里捞了条鱼、又买了点肉,让庞伟帮忙打下手,中午把许哲和黄粱留下吃了顿饭。

“黄老哥,这严师傅也是咱们镇上的人吗?”

黄粱往嘴里夹了一片猪耳朵慢悠悠道:“他是镇上西街人,早年听说是出门跑业务跑合同,后来不知道为啥不干了,买了收割机跟人合伙天南海北的下地。我是前几年在县里农机站认识的他。”

“对了,你是怎么想到拿秸秆跟李家村的人换牛粪的?”

姜川摊摊手“我到这来种地种菜的不都得施肥嘛,我又不愿意用化肥所以就换点牛粪呗,村里人应该也有这么干的吧。”

“当然有了,”黄粱放下酒杯开始回忆。

“早年间村里喂牲口的不多,大部分是用来当柴禾烧。后来李家村得了好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点东西,这样一来饲料就不够用。”

“那时候他们想的办法跟你一样,没钱去买就用些粪肥出去换,所以当时经常能看到李家村的人套着牛车驴车,在四里八乡来回的跑,也就这几年有钱了才买的三轮拖拉机。”

“再后来农资站推广化肥农药,有些村民试了试觉得比用牛粪效果好。于是一部分人就舍弃农家肥改用化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大家对于种子农药化肥产生了分歧。”

“而李家村人觉得,既然你认为我的东西不好那我就不跟你换了,大爷我收钱,从二十、三十、涨到现在的五十。”

“前年的时候县里城关开了个收购站,秸秆一百二十块一吨。每亩地也能多换两百多块。”

说到这里黄粱又干了一杯,面露苦色。“这两百块钱看着不少实际用起来却根本不够。”一旁的许哲知道他要说什么也是心有悲戚。

他掰着手指头给姜川算,“种子要钱、化肥要钱、农药要钱、播种要钱、收割要钱,样样都要钱。”

“但是就靠种粮食种菜能挣几个钱?镇上粮食收购价一块一或者一块二每年都差不多,一亩地也就打个一千来斤。”

“再说咱们农村夏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点菜,在本地卖不出价,就算想卖到外面去也没有门路。”

“这么一算很明显跟本就剩不下几个钱,怎么办?只能出门打工!”

“村里出去的人多了,平时就没有个村的样子。咱们这里还好,在镇西有个下洼村,村里就剩老头跟娃娃,年轻都跑光了。好在国家心里记挂着农民,免除农业税以后每年还发放补贴,日子多少能好过点。”

坐在一边的庞伟满脸震惊,虽然知道很多人还过着比较贫苦的生活,但没想到能到这个地步。

说到这里黄粱有些似笑非笑的看着姜川,“现在你知道四个村子的人为什么感激你了吧!”

姜川连忙摆手说“不敢”。

“你也不用谦虚,咱们就拿桃花村来说。今年他们村的大白桃零售卖四块,给省城和市里的商场供货也能卖到三块多都不愁销路。要是往年呢?拿到镇上赶集一块五都嫌贵根本卖不出去。这中间差了多大一笔收入!”

“还有咱们村,一开始说要接待游客的时候村里人都觉得不靠谱,最重要的是穷害怕花出去的钱打水漂。”

“最后还是村长以身作则,又花了大力气说服几家做榜样。”接着又看向庞伟,“后面看到你们常来才下定决心,就算是这样有置办不起东西的人家,村长和许家二叔都在经济上帮助过他们。”

“你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