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风云录 > 第117章 明帝启用流民统帅;稀鉴乱世崭露头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明帝启用流民统帅;稀鉴乱世崭露头角

东晋司马睿驾崩,临终授命王导为辅政大臣。

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史称晋明帝。尊奉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司马绍因为父亲被王敦气死,悲痛不已,但是却神色如常,他将先帝归葬平陵,开始调整朝政。

王敦对于他,等于杀父之仇,他是不可能不报的,他也反复思量,父亲怎么会失败呢?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症结所在。

这时王敦还在步步紧逼,他见元帝已死,阴谋篡夺皇位之心又蠢蠢欲动,毕竟登临帝位是每个乱世枭雄的梦想。

他派心腹暗示朝廷征召自己。

明帝司马绍思量,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强压着厌恶,亲手书写诏书,言辞恳切征召他入朝。

为示弱,司马绍姿态放得很低,授予王敦黄和班剑,允许他佩剑着履上殿。

又特准他奏事不必通名,可随便进出,入朝不必趋行,可以昂首挺胸。

王敦一看,这小子还是挺乖巧的,放心大胆的开始调兵遣将,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王敦一言一行,他堂弟王彬都看在眼里,叛逆篡位可是要遗臭万年的,令家族蒙羞,弄不好,会毁灭全族,于是王彬极力苦谏。

王彬是王旷之弟,书圣王羲之的亲叔叔,王旷奉命和刘渊汉国进行汉晋长平之战后失踪,下落成迷,出征之前,把儿子托付给王彬照顾。

王羲之自幼擅习书法,从师于书法家钟繇的传人卫夫人。十二岁时曾偷偷阅读父亲藏在枕中的《笔说》,居然能领略其中真谛,十三岁拜见晋朝大臣周顗周伯仁时,周伯仁甚是喜爱,说他很是奇特,将来必有大成,还在宴会中,将一道珍贵的烤牛心割下一块,率先给王羲之食用,王羲之由此被人传颂为神童……

王敦听堂弟王彬这么说,简直怒不可遏。之前因为王彬哭吊周伯仁,顶撞自己,他已经很生气了,如今又来了,眼见着王敦脸都气变形了!用目光示意左右侍从,要把王彬拿下。

王彬也看出了端倪,容颜凛然,眼神冰冷地说:“您过去杀害兄长王澄,不心痛吗?现在还要再杀个弟弟试试滋味?”

王敦咬了咬牙,恢复了一些理智,听闻谢鲲因病去世,豫章正缺太守,于是远远地打发王彬,出任豫章太守去了。

司马绍这边册封庾文君为皇后,立其子司马衍为太子。庾文君出身颍川庾氏,哥哥是太尉庾亮,司马绍为太子时,庾亮就经常宫中讲学,此时名正言顺的任了中书监,颍川庾氏渐渐崭露头角。

庾文君人如其名,性格仁慈,姿仪美不胜收,是江南数一数二的美才女。

庾文君与司马绍,鹣鲽情深,恩爱异常,犹如一对神仙眷侣,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江南人。

司马绍继位后,在长时间的思考中,终于悟出了一条道理,想要打败王敦不能再走父亲的老路,不能靠这些豪门贵族了,他们利益勾连,互通款曲,很容易临阵倒戈,成为一体,于是他把眼光放在了流民帅身上。

其中一位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郗鉴!

稀鉴祖上也曾阔气过,曾祖父为东汉御史大夫,只不过没落了。

郗鉴文弱异常,少时贫孤,躬耕农田,物质生活极其贫瘠。但是家风仍在,只要有时间就博览经籍,吟咏不倦,后以书法大家,儒雅之士闻名乡里。

战乱造成了农田荒芜,兵乱不止,加剧了饥荒蔓延。八王之乱时,郗鉴蛰伏故乡,不肯出仕,但是度日艰难,时常饥肠辘辘,饥寒交迫成为常态。

当时郗鉴的侄子郗迈、外甥周翼年幼失亲,乡里人因为郗鉴有才名,见他面黄肌瘦,常怜惜周济,请他到家里蹭饭,他常带着两个孩子同去。

终于乡人也受不了了,毕竟是饥荒之年,粮食匮乏,供不起啊,于是面带愧色地说:“我们也没多少吃的,因为您是贤人,才想周济一下,但是你这拖家带口的,我们也整不起啊!”

郗鉴怎能不知乡人的难处,此后都是独自前往。

但在吃饭间隙,他并没有咽下去多少,而是将饭菜储存在两颊之间,之后快速跑回家,将饭菜吐出,喂给两名幼童,虽然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是靠着这个办法,两个幼儿居然存活下来。

后来终于中州有一个富人发现了稀鉴,觉得这样一个大明士,饿死了太残忍了,于是给他送来了很多食物。

这实在是太珍贵了。

但是稀鉴就是稀鉴,他并没有独吞,而是将食物无限等分,用以抚恤宗族,周济乡中孤老。

这种行为,一时之间,活人无数,在乱世也最容易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乡人聚集,一致推荐郗鉴当盟主,抱团取暖,想办法活下去。于是稀鉴一个文弱书生,走马上任,带着乡人千余家南下,到地势险要的峄山附近避难。

稀鉴组织乡人开荒种田、建造屋舍,同时营修堡垒,锻造兵器,成立流民武装。这也正常,不拿起武器,无论你有多少收成都会被盗匪抢走。

稀鉴名声越来越大,投奔者络绎不绝,当年司马睿就听说了这个事情,兖州一州三刺史的闹剧里,其中就有他任命的稀鉴。

后来郗鉴听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做大,派人奉表前往祝贺,劝谏称帝,从这点就能看出稀鉴不是一般人。

而稀鉴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就是后赵石勒。稀鉴是坚决不降,纵使战况危急,外无救援,内无粮草,稀鉴也能沉稳指挥,百姓饥馑不堪时,去掘野鼠或者蛰伏的燕子来吃,一个叛逃的也没有。

在他苦心经营下,其所领部族在三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北方一支重要流民武装。

和石勒对垒的过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磨练了稀鉴的军事才能,从一个能书善写的书生,变成了杀伐决断、谋略无双的大将军。

恰逢司马绍继位,稀鉴送来奏表,而司马绍也正在彷徨无助之际,于是司马绍将希望寄托在郗鉴的身上。

说干就干,朝廷立即加任郗鉴为安北将军,而王敦也不是白给的,发现了司马绍的用意,也立马拉拢郗鉴,同样任命他为安北将军。

稀鉴也是醉了,一个官职被任命了两次,但是意义却大相径庭,他知道自己必须有个选择了,他的选择可能决定了朝堂走向,或者直接点说,决定了最后谁才是坐在皇座上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