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近代轰动案件 > 第149章 娶个猜疑心重的老婆多可怕?1991年长春“3·10”谋杀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娶个猜疑心重的老婆多可怕?1991年长春“3·10”谋杀案

1991年3月10日,这是一个星期日。虽然已是上午8时了,但吉林省长春市郊区三道镇的大街上,仍是行人稀少,居民们大都沉浸在香甜的睡梦里,他们似乎都想在这难得的星期日里,舒舒服服地大睡一场,借此摆脱一周来的疲劳。

然而,事与愿违。8时45分,“轰”的一声巨响,一股灰白色的浓烟,在石碑岭煤矿北山宿舍的上空冲天而起。

随着大地的颤抖和窗玻璃的破碎声,人们在睡梦中被惊醒,惊呼着跑出了屋外。和平时期的人们,对爆炸声是陌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奔向浓烟升起的地方,于是,一个惨不忍睹的爆炸现场,呈现在他们面前。

爆炸,发生在矿劳资科长林书的家。这是一个四合小院,爆炸使这清洁的小院一片狼藉,房墙被炸塌,院门被炸飞。林书右手紧握被炸断了手指的左手,后背被炸伤多处,鲜血淋漓。他木然地站在院外,似乎被这意外的爆炸吓呆了,机械地向询问的人们重复着:“电炒勺炸了,电炒勺炸了,快去救我媳妇。”

人们冲进屋内,立刻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残存的墙壁上,溅满了鲜血和碎肉,浓烈的血腥味和刺鼻的火药味,使他们望而却步。

善良的人们没有看过这残酷的场面:林书的爱人卢桂珍双腿被齐膝炸断,血流如注,被强大的爆炸气浪推到狭小的煤气台里,仍在痛苦地呻吟着。几名胆大的群众合力将她从煤气台下拽了出来,用面板抬着,送到闻讯赶来救护车上。

但两个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现场勘查和询问林书的工作在同时进行着。

由于爆炸,使现场勘查,搜集物证和痕迹的工作十分困难。只在正房通往仓房的门口,发现一个炸坑,可以确定这里是爆炸点。可电炒勺并没有爆炸,林家的煤气罐也完好无损。在现场指挥的郊区分局局长王伯恩、副局长李广春,预感到了案情的重大,指示侦查员:“此案非同小可,勘查一定要细,勘查之后要封闭现场,以备再次详细勘查。”

终于,他们在碎砖和泥土里发现了细小的电闸开关和电雷管的碎片,这无疑是确定爆炸物的关键证据。

询问林书的侦查员获悉,9日晚11时,林书送走了客人,由于10日是周日,他们起得很晚,8点多,林书叫醒妻子做饭,当卢桂珍去仓房取菜时,就发生了爆炸。

这是一起我省罕见的技术性爆炸杀人案,案犯懂得爆破技术,这是无疑的。但懂得爆破技术的,在这矿区数不胜数,再加上现场未发现任何可以确定案犯身份的证据,所以,要想侦破此案,是有相当难度的。局领导决定,由市局刑警大队、郊区分局成立一个联合专案组,力争早日突破此案。

在初步的侦查中,专案组了解到林书和卢桂珍的夫妻感情尚好,已经是37岁的年纪了,出外时还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勾肩搭背。他们还有一个12岁的独子,家庭和睦。因此专案组排除了双方有外遇导致杀人的可能。

37岁的林书,作为石碑岭煤矿的劳资科长,手中握有调资、招工、调换工种的权利,工作中势必会得罪人,由此导致报复杀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侦破方案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形成了。它本着这样一条原则:与林书有矛盾的,工作中得罪过的人;有接触爆炸物条件的,且懂得爆破技术的人,都应列在侦查范围之内,决不能忽视任何蛛丝马迹。同时,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和扩大线索,以发现其他因素导致杀人的可能。于是,专案组的7个小组,分别深入到林书所在单位的机关、井下及林书的邻居、同事中,开展了艰难的调查走访工作。

石碑岭煤矿共有数千人,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与林书这个劳资科长有过接触,要想从中找出案犯,无异于大海捞针。专案组根据林书的提供和走访的结果,共列出100余位嫌疑人,专案组一一对他们进行调查。

对于煤矿炸药的管理上,公安机关有严格的规定,井上炸药的运输、储存和领取,都有严格的程序。在井上,炸药不可能流人个人手里,而井下则不同,虽然井下也有小药库,在领取和剩余炸药的处理上也有明文规定,但由于每天用药量的不同,有时工人为了方便,就把剩药藏在井下,第二天再用。这样,井下炸药丢失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于是,专案组就把井下作为重点,全力突破。

林书提供,某井机电段徐某,因林未给他侄子安排工作,对林不满,有报复的可能,此人懂爆破技术。专案组遂将徐某找来询问,徐某趁专案组吃午饭之机,传出一张条子给本段一名工人,上写:“速将东西转移”。侦查员不由得精神一振:“大鱼撞网了?”他们将计就计,让条子到了那个工人手里。当该人手拎大工具袋匆匆“转移”时,被专案组截获了。从兜内发现电池、电闸开关等物。这些均与现场发现的一致,遂对徐某进行重点侦查。经几个昼夜的艰苦工作,结果令侦查员们苦笑起来,原来,这些东西,都是他顺手牵羊从井下偷的。

青工陈某,因涨工资问题与林书多次吵闹,扬言报复;工人李某,因调换工种一事,对林不满,专案组都一一排除了他们的嫌疑。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专案组排除了所有的嫌疑人,侦查工作陷入了困境。在此期间,当地群众议论纷纷,干部们忧心忡忡,更为重要的是,如不及时侦破此案,爆炸杀人极可能成为诱发犯罪的一种手段。

侦查工作受挫后,专案组及时调整了侦破方向。他们对现场情况和案件侦破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结果出乎专案组当初的预料,始终被视为被害人的林书的作案嫌疑增加了。

林书对刑侦人员陈述现场情况时矛盾百出。

当群众及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时,林书始终一口咬定:“电炒勺炸了。”而作为在井下工作多年的林书来说,炸药爆炸的现场不会识别不出来,何况爆炸后现场还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他为什么没说实话?

在陈述爆炸情景时,林书有声有色地说,当时,他打开卧室的门想出去,恰在这时卢桂珍去推厨房门取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后,林书慌忙转身向卧室跑,这时他后背受了伤,而当请教有关专338家后得知,炸药爆炸时的速度是2500米每秒,而当时,距炸点不到5米的林书,根本来不及转身,受伤的话,也应是伤在胸前。

种种迹象表明,林书对爆炸现场的情况,做了隐瞒。

在深入工作中,专案组了解到,林书夫妻的感情,和林书自己的陈述及专案组当初掌握的情况大相径庭。

嫌疑逐渐集中到林书身上之后,专案组立即集中力量,对林书的杀人动机进行立案侦查,并拘捕了林书。

经过9次艰难的审讯,5月初,林书终于承认了他爆炸杀人的全过程。

林书是在1975年来矿工作的,他与卢桂珍也是在这时相识恋爱的。但由于卢当时是农村户口,林书的父母对此极力反对,但骚动的青春使两个热恋中的情人,控制不了情感的冲击,导致了未婚先孕,林的父母对这既成的事实只好默许,两人在1979年草草结婚。婚后初期,二人过了一段甜甜蜜蜜的日子,但由于当时卢桂珍尚无工作,林家的生活困难,林书为此心情烦躁,经常酗酒,和卢吵架,有时动用菜刀和木棍。

直到1983年林调到三井子口当副井长后,卢也找到了临时工作,生活条件好了,林也不想因夫妻吵架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这个家在表面上平静下来了。但这个家庭的危机,并没有就此消失,相反它仍在悄悄地滋长着,最后终于导致了这个家庭的毁灭。

1987年,林书调回矿上做劳资科长,实权在握,仕途得意。工作忙了,应酬多了,在家陪伴妻子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没想到,林书因此酿成了后患。

由于应酬,林书经常很晚才回家,怀疑心极重的卢桂珍便由此产生了怀疑;由于经常喝酒,林书的性功能减弱,不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这更加深了卢的怀疑,认为林书肯定有了外遇。于是,她便开始对林进行盯梢。

林书所在的劳资科,共有三人,另两位都是女同志,由于工作需要,林书经常与其中的一个去长春市内出差,卢发现了几次,便猜想他俩肯定有关系,就隔三差五去单位吵闹,还多次找矿长,要求把女的调走,平时有事没事的总去林书的办公室,从门缝监视着他们的行动,最后那名女同志只好调走了。

这还不行,剩下的另一位女同志又成了她监视的对象,有时这名女同志填表、写材料时,林书在背后指点,卢桂珍就会“当”地一声踢开屋门,当众指责:“你们这是干啥呢?咋离得这么近呢?”有时单位包场电影,卢也去跟踪,偶尔发现林和女的坐在一起,回家后就会追问。

卢桂珍无端的猜疑和无理取闹,使一些女同志离林书远远的,怕招来指责。

林书在同志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工作干不下去,只好向卢提出离婚,但这却遭到卢桂珍的断然拒绝,声称:“你如果和我离婚,我就揭发你的隐私,让你身败名裂。”

林书走投无路,心底渐渐萌发了杀机。

杀机已起,林书便在杀人方式上动起了脑筋,他想来想去,最终决定使用炸药。

这不仅因为他对爆炸技术较为熟悉,而且他还考虑到,爆炸后现场被破坏,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会很小。于是,1990年12月他利用到井下工作的机会,拜托了陪同他的井口领导,偷偷地拿走了8管炸药和两个电雷管,又准备了电池、刀闸开关等物品,然后便寻找机关。

3月8日,林书的母亲过60大寿,林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去祝寿,在寿礼问题上,二人发生了争执。多年来,卢桂珍对林书的父母当初极力反对他们的婚事始终耿耿于怀。林书多次表示要把老人接来同住,均遭卢的拒绝。这次祝寿,卢只许拿一盒生日蛋糕,林书为此极力争取,最后卢总算同意再拿50元钱。这让家境富裕的林书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以往亲友相聚,卢桂珍总是摔摔打打,说一些令林书下不了台的话。这次仍不例外,竟把林书不能过性生活的隐私对林的家人和盘托出,更加重了林书的杀机。

林书精明干练,工作能力强,如果没有意外,他的前途无量。因此,林书也不想因冒险影响自己的前途,他给了卢桂珍最后一个机会。

从营城子回三道经过长春时,林书给卢买了一条体形裤、一条项链,还给她买了爱吃的朝族食品打糕,他想换回一个妻子的信任。

然而,回家的当晚,他们又吵了起来。

从3月9日开始,林书便开始了爆炸前的准备。他精心组装了一个电控爆炸物,经过多次试验后确认万无一失。

3月10日早,他悄悄地起来,把它装在屋门上。随后叫醒卢桂珍起床做饭,他自己则在卧室里,陪着12岁的儿子林志刚玩,不让他出门。

8点40多了,他没有听到爆炸声,因怕有外人发现门上的爆炸物,便走出卧室向厨房查看,正在这时,他发现卢桂珍正在推门,便慌忙转身向屋里跑,但后背及手指还是受了伤。

法律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林书爆炸杀人,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然而,透过此案,它留给人们的不光是凶犯落网时的拍手称快,似乎在每个人的心底,还存有些许惋惜和沉重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