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355章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5章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曹操接二连三损失贤才,将他积攒了数十年的家底,几乎败光。

建安七子都是才华横溢之辈,有五人就这么折损在一场大疫中。

纵使曹操再不甘心,也只能感慨天威难测。

他再次颁布了一次《招贤令》,又称为《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

“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卑辱之名,有见笑之耻。”

“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

“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

“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负卑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言辞恳切,继续招揽天下英雄。

即使是“不仁不孝”之徒,他也能放宽条件,破格录用。

曹操感受到了南土的威胁,也表达了他对一统天下的渴望。

人才没了,他可以接着招募。

偌大的神州,总会跳出来一两个鬼才,为曹魏所用。

配合此前的“招贤令”,曹操已经展示出了他的诚意。

为了拉拢关羽,削弱江东的“义气”,他举兵十万至江淮。

就算感动不了关羽,也应该感动天下英雄豪杰了。

曹操自认为,他已经做到了极致,唯才是举。

江东的科举考核,看似公平公正,实际上仍是传统士族之间竞争的小把戏。

读书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

还要加上“经学”作为门槛,基本上是指定世家大族的传承者了。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经学世家,所以出现四世三公的恐怖传承。

曹家不修经学,没能和这些顶尖家族比肩。

曹操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士人,更别提寒门子弟了!

他们要出头,比登天还难。

曹操的“招贤令”,给了他们一次宝贵的机会。

是驴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

作为魏世子的曹丕,也展示了他该有的能力和风度。

他写信给大儒王朗时,发出生命的感慨: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一场大疫下来,引发了北方士林的轰动。

他们开始琢磨、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活着到底追求什么。

别小看这样的思索,这是“魏晋玄学”的启蒙。

神州历史上每当出现割据的政权,战乱不休。

总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思潮崛起,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盛。

而“魏晋玄学”,是继“诸子百家”后的又一次思考。

道家的学说会再次崛起,成为和儒家一样的显学。

后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个个都是人才。

他们放浪形骸,称得上是“愚弄”了一个时代。

而在魏时,“玄学”的概念渐渐有了雏形。

曹丕追求不朽,并且认为立德扬名、着作典籍,可以帮助他达成目标。

故论撰所着典论、诗赋,盖百馀篇。

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试想一下,天下大疫汹汹来袭。

曹丕专心地着作,还邀请大儒讲学,是何等地气概和风姿。

凡夫俗子还在为疾疫感伤,曹丕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走向“不朽”。

历史上他能从曹操手中,抢走“魏文帝”的谥号,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有了曹丕带头,北方的士子渐渐恢复信心。

他们沉定心神,专心于着作,涌现出不少文章。

可自始至终,都没能达到建安七子的高度。

建安文学的没落之势,俨然不可阻挡。

唯有大汉读书人的信念还没有崩塌,他们仍然保留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是残酷战乱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建安文学的顶点,在邺城、在铜雀台发扬光大。

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远远超过南方。

就连思想的启蒙,也是北方率先发起。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曹魏更像是一个国家,继承了汉室的衣钵。

蜀汉是地方军阀,东吴是士大夫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