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春。

建业展开第一场科举取士,共有三千名读书人参加。

董允、费祎、邓芝、姜维、诸葛恪、陈表、张温、张祗等人,脱颖而出。

“启禀至尊,臣下和张公已经抉择出前十名。”步骘汇报道。

孙权拿过名单后,将张温定为状元,诸葛恪为榜眼,费祎为探花。

张温才藻俊茂也,出身吴郡张氏。

诸葛恪年少有才名,以神童着称,此次考核吃亏在年纪上。

张温二十多岁了,诸葛恪才十三岁。

费祎雅性谦素,志虑忠纯,是士族中的典范。

至于姜维,也不过十四岁年纪。

他综合能力很强,可在“经学”的造诣上稍逊一筹。

张温,江东士族。

诸葛恪,淮泗士族。

费祎,荆州士族,其出身江夏郡,后游学入蜀。

陈表是陈武之子,张祗是张温之弟。

基本上榜上有名的,都有点沾亲带故。

张昭和步骘反复核对后,都相当地满意。

“前三名授予郡守之职,前三十授予县令之职。”

“前两百名,到各地担任郡吏、县吏。”

孙权将职务确定下来,具体还要由张昭进行完善。

此次江东录取两百人,政策要求称得上宽松。

“老臣遵命。”张昭拱手回答道。

十三岁的郡守不管放到哪一个时代,都是相当杰出的人物。

孙权要立诸葛恪为典范,壮大科举取士的声威。

等到发展成熟,他再多给寒门士子机会。

现在的读书人,最低层次都是地方的豪强、大族。

一般人根本读不起书,孙权总不能任命连字都不认识的官吏。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的。

而“科举取士”也有其长处,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

把选拔人才的权力从地方剥夺,由建业进行统一的考试。

至少孙权有机会和官吏见面,不至于连郡守都认不全。

等考试制度完善,江东会渐渐废除察举制。

这些政策的贯彻,不是一蹴而就的。

孙权需要扶持起科举的既得利益者,让他们站出来维护这一套秩序。

新人官吏要成长起来,怎么也得十年时间。

南方在积极取士时,北方同样没有闲着。

魏公曹操假借朝廷的名义,册封魏公子六人为列侯。

青州百姓的心态彻底炸裂,他们勤勤恳恳,却天天吃着糟糠。

原来是供养了上层的祖宗。

东莱贼起兵作乱,祸乱东土。

曹操拜牵招为平虏校尉,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士,击东莱贼。

牵招奋勇厮杀斩其渠帅,东土恢复平静。

紧接着,乌桓三部不满于沉重的兵役。

三家乌桓大人皆自称单于,专制郡事。

代郡郡守没能控制住局势,惹得曹操勃然大怒。

他改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欲授以精兵征讨乌桓。

裴潜临危受命,进谏道:

“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

“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心里肯定也不踏实。”

“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其不会忌惮。”

“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威迫也。”

裴潜只身前往代郡,恩威并施。

乌桓单于摘下帽子,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臣服。

裴潜拯救了被掳掠的妇女,处决教唆乌桓谋逆的郡吏郝温、郭端等十余人。

这也验证了曹操所说的话,胡人作乱必有汉人勾结。

他曾叮嘱手下的官员,道:

“羌,胡欲与中国通,自当遣人来,慎勿遣人往。”

“善人难得,必将教羌、胡妄有所请求,因欲以自利。”

“朝廷不同意就会使他们感到失望,同意了又对朝廷没有好处。”

也就是和羌人、胡人沟通,最好让他们派人来,谨慎地向他们派出使者。

一些官员的私欲,是无法满足的。

曹操经历东莱贼、代郡乌桓作乱后,深知百姓的忍耐度是有极限的。

他下令今年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其中佃租直降一半。

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阅兵。

曹操望着整肃的战阵,指点江山道:

“孤屯田早江东十年,取士又早江东几年。”

“孙权始终都被孤甩在后头,他凭什么与孤抗衡?”

南北罢兵休战一年多,邺城已呈现泱泱气象。

曹操称霸的信心越来越足,劝说他称王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三月壬寅,魏公亲耕籍田。

夏四月甲午,进魏公爵为王。

曹操假意上书三辞,诏三报而不许,曹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加九锡。

他大赏群臣,以大理钟繇为相国,增封夏侯渊三百户,并前八百户。

魏王大壮张辽,拜征东将军。

乐进迁右将军,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

张合拜荡寇将军,徐晃迁平寇将军,许褚迁中坚将军。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