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听了外面的呼喊,赶紧站起来喊了声“进来!”
只见驿使举着军报就进来了。
孙元化冲着孙蓁蓁挥了挥手:“行了,你早点回去吧!”
也不等蓁蓁答应,就朝着书桌走去。
孙蓁蓁走后,孙元化打开了军报。
只见上面写着:“八月六日,皇太极联合蒙古军队,亲自率领大军,在大凌河附近驻扎下来,开始攻城。现命孙承宗督促驻扎在锦州府附近的辽东将领吴襄等人率部救援,登莱府巡抚孙元化派兵驰援。”
孙元化坐在椅子上,思来想去,不知道该派谁好。
于是让小厮将孙和京叫过来一起商议。
孙和京到的时候,孙元化正在看舆图。
从登州府到大凌河城需要跨过整个渤海湾,但是可以在长生岛等地补给,这样肯定是坐船去的更快。
但是刚才孙元化已经叫来了海上的老渔户,老渔户说最近海上有飓风,船舶过不去,这样只能走陆路。
这下孙元化就更不知道派谁去好了。
孙元化将军报给孙和京看了,孙和京说:“父亲,现在辽人因为躲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的人能有十万余人,您之前不是一直认为辽人可用,手下也重用了一批辽人将领,现在正是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你说的有道理,现在驰援,需要尽快,那么就派骑兵参将孔有德率、李九成等人800精锐骑兵去驰援。这孔有德之前是辽东的海盗,后开投效过毛文龙,后来毛文龙被袁公斩杀,这孔有德拒绝服从黄龙的指挥,叛离皮岛,投奔了为父。他可是个猛将,这次就让他挂帅。”孙元化说道。
“那父亲派他去合适么?这种人他之前有过叛逃的经历,难保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行了,休要再说,为父心里自由主张。你带人去安排补给军费,我去衙门叫他们过来商议下。”
于是孙和京也不再多言。
父子二人各自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到了晚上,孙蓁蓁就从孙和京这里知道了辽东的事。
之前孙元化在辽东的时候,和祖大寿关系很好,蓁蓁也是见过他的,这次祖大寿因为寻防被困在大凌河城,李氏和蓁蓁都有点担心。
“相公,这次辽东的战事,父亲是否需要亲自前去?”李氏担心的问。
“这倒是不必,父亲已经想好了将领,都是之前真的打过仗的,能征善战的,相信可以解开辽东的困局,况且锦州府附近的兵将也会去救援。”
“不去就好,不去就好,你一去打仗,我就心惊肉跳的。”李氏听闻丈夫不去,心放下了大半,但是心里还是紧张。
“夫人,你明天一早就带蓁蓁去青岛湾,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几艘宝船,到时候坐船回松江府。这些下人们都跟你们走,琅琊王氏那边,我也早就通知他们媒人去松江府了,这次回去,你就和母亲商议着与王家进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到请期的时候我就回去了。”
“蓁蓁,你等明天要走的时候,就将这屋里的东西都收到你那个仙府里去,连着你后院的那两匹马都带走,这都是咱们来这里花大价钱弄来的,放在这里也运不回去。等你们走了,我就去前面在你祖父那住,这几个院子我就彻底关起来。”
“可是,父亲,我和母亲再不回来了么?都收起来不好吧?”孙蓁蓁还是没有适应自己有个仙府,这几天只是天特别热的时候,自己将青柳碧云他们赶出去,自己在里面凉快一下。
“你这次和你母亲回去,就不要再回来了,在家里安心待嫁,顺便自己绣绣喜服。”
孙蓁蓁听了,一下就羞红了脸,“爹,你欺负女儿,我哪里会绣那些东西。”
“你二伯家的三姐姐今年刚出嫁,我看人家就绣的挺好的。”
这时李氏听不下去了:“老爷,这都是绣娘绣的,女儿家的只在上面绣几针,意思一下就行了。咱们家的女儿是去要做当家主母的,可不是给人家做绣娘的。”
“好、好、好,为夫错了。”孙和京忙安抚自己的夫人。
孙家的男人惧内那在松江府都是人尽皆知的。
不知道多少人家的姑娘想嫁进孙家。
孙蓁蓁看着父母这样相亲相爱,也在心里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希望那王慕鸿也能和父亲一样体贴入微吧~
不能再想了,再想下去就要脸红了~
“父亲,母亲,女儿就先下去了~”
孙和京冲着蓁蓁摆了摆手。
蓁蓁走后,孙和京就拉着李氏进入卧房了。
这好几个月不会见面,孙和京也要辛勤耕耘下,然后当几个月的和尚。
一夜的红帐翻滚,夫妻二人都是三十多岁,体力好的不得了,一晚上叫了四五回水,一直到天蒙蒙亮了,才熄火睡觉了。
等到蓁蓁早上来找李氏出发,才看见李氏眼底的乌青。
“母亲,昨晚是没睡好么?”
李氏摇了摇头,也没有答话。只是在蓁蓁看不见的地方,白了孙和京一眼。
孙和京摸摸鼻子,‘看来被夫人记恨上了,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哄了’。
李氏看蓁蓁收拾好了,就带着蓁蓁向后门走去。
一大队人马在衙门后门准备好就要出发了。
丫鬟婆子已经装好车了,侍卫们也准备好了。
这时孙和京开口了:“蓁蓁,你和我来一下,我给你祖母带的礼物忘拿了,你跟我一起去拿。”
蓁蓁听了,就明白是要收东西了。车上都是日常用的,剩下东西都没拿,大家以为以后还要回来呢。
青柳上前一步小声的问:“小姐,需不需要我去帮你提。”
“不必了,想必父亲有话要交代我。”
其余的人也以为孙合京有话要交代,都没有上前。
父女二人将整个后院所有的东西都收到了仙府仓库,连一棵盆栽都没有放过,然后将孙和京之前屯的粮食都收走了,只等着蓁蓁到船上的时候再仔细的分类整理好。
李氏在门口和孙和京话别了很久,终于带着蓁蓁上了马车,踏上了南下的归途。
还没分别就开始了思念。
李氏在车上就开始垂泪,王妈妈哄了又哄,才给李氏哄笑了。
不得不说,和李氏从小一起长大的王妈妈才是真的了解李氏的人,李氏的一个小动作,王妈妈就知道李氏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