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翠花胡同。

宋锦眉头轻轻蹙起,“这消息当真?”

“千真万确。”

洪老头收到衙门传来的消息,“还要劳烦夫人给公子准备行囊。”

“好,我知道了。”

宋锦开始琢磨起要给秦驰带什么。

夜深人静之时,秦驰方从衙门归家。

秦八和老霍反倒留下盯着,继续监督官差装车,避免有人趁机以次充好。

宋锦已经给秦驰备好了行囊。

几套衣服鞋袜和药丸子等,又备了一些供路上吃的吃食。宋锦猜到秦驰不会带很多东西,故而也没有准备很多。

仅一个大箱笼就放下了。

当晚秦驰忙碌得未归。

衙门的事情多,没能抽空回家。

次日,天色灰蒙蒙亮。

宋锦带东西去衙门找秦驰,过去的时候正好见到秦驰忙碌的身影,衙门前停着一辆辆的马车,满满的赈灾物资。

一旁的老霍小声提醒秦驰:“公子,夫人来了。”

秦驰顺着老霍的目光看去。

果然见到宋锦从马车上下来,头上戴着帷帽,衣裙朴素。

秦驰心头欣喜,大步走过去,“娘子!”

“相公。”

宋锦看到秦驰略显憔悴的面容,“一晚上没休息?”

“时间太紧,我得盯着。”

秦驰本想着路上马车再休息。

宋锦又拉着秦驰上马车,将准备好的食盒取出,秦驰一见便知是给自己带的早饭,坐下来便拿起一个肉包子,塞到宋锦手里。

“娘子陪我一起吃。”秦驰含笑的说道。

宋锦问道:“相公这趟要去多久?”

“少则四五个月,多则一年。”

按照秦驰的预计,安置好灾难,最快也要明年春耕过后才能回京。

宋锦沉思片刻后,将自己的打算说道:“等过几日,我借日老家来信去找你。”

“没必要跟我去吃苦。”

秦驰想让她跟自己去,却也舍不得,袁家让他离京必定会有其他小动作,”娘子留在京城,我才会安心做事。”

“嘴上说得这么好听。”

宋锦杏眼顾盼生姿。

秦驰瞧得心头痒痒的,飞快的凑过去在宋锦的唇角轻啄了一下,“在家等我回来。”

把早饭吃完,秦驰下了马车。

宋锦没有想到秦驰会不答应,让外人知晓他去赈灾带着妻子一起,传出去会不好听。因此她都想好了借口,对外就说老刘氏生病,急需回老家一趟。

正如袁尚书所说。

徽州府距离太湖不远。

受灾的百姓逃难,徽州府那边幸免不了。黟县那边如何尤不可知。

宋锦再如何不舍,还是目送秦驰随着赈灾队伍出发。

远远的,秦驰朝她挥手。

宋锦也抬起了手回应。

一股淡淡的离愁袭上心头,开始仅是一丝丝的,始终缠绕于心间,挥之不去。

直到赈灾的队伍,在官兵的护送下渐行渐远,再消失于道路的尽头。

“夫人,该回去了。”秦七提醒道。

宋锦敛眸遮住了眼底不舍,转身钻入了车厢。

马车徐徐行驶于街道。

安然回到了翠花胡同。

下车的时候,宋锦心不在焉的,差点一脚踏空了,吓得秦七魂飞魄散。

“夫人小心!”

秦七一把扶住宋锦的手臂。

宋锦心有余悸的回神,踏着马凳下车,此时她的脸色微微发白。

回到家里的时候。

不一会儿。

景大夫背着药箱来了。

宋锦诧异的看到他,“你老怎么来了?”

“小七说你身子不舒坦,让老夫来瞧一瞧。”

景大夫这次是一个人过来。

此次秦驰去太湖赈灾,景大夫本该随行。但他的徒弟说师父年纪大了,提出由他来随行,秦驰没有反对。

景大夫摆好腕枕。

宋锦把手腕摆上去,景大夫把一块手帕盖在宋锦的手腕,再开始号脉。

好半会儿。

景大夫笑眯眯的摸了把胡须,“是滑脉,夫人有喜了,恭喜。”

宋锦愣了半晌,“当真?”

“真的,快要两个月了。夫人的身体很好,并不需要喝补胎的药,平时多注意休息,莫要过多的劳累。”景大夫叮嘱几句,就领着大红封,喜气洋洋的出去了。

不用多久。

大家知道宋锦怀孕了。

老李头、秦八和老霍随行左右。家里留守的只有洪老头他们。

最高兴的莫过于洪老头,当即写了三封密函。一封要传给刚离京的秦驰,一封是传去黄山,另一封送去了西北。

别家怀孕怎么样不知道,在秦家却是天大的喜事。

宋锦好半天心情在飘。

宛若踏在云端,浑身轻飘飘的,距离上次怀孕已经五六年,这么久没怀孕,当中有和秦驰聚少离多的原因,也是因为生双胎比较伤身。

宋锦本以为这辈子难怀孩子。

没想到突然怀孕了!

真是意外之喜。

孩子的到来,倒是减少了分别的愁绪。宋锦安心养胎,时不时应付来串门子的邻居。

日子过得很平静。

偶尔听到八卦,说翠花胡同有人去工部领缝制军用棉服的活计,开始几日还好,上交棉服的时候,合格就结算。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主事的说先前秦郎中放在账上的银子用完,下一批给雇工的银子,要上头审批。

当场结算变成了记账。

幸好秦驰有先见之明,把棉花和布料的账目当天结算了。不然换上袁尚书接手,搞不好要求退货或是拖延货款。

“阿七,过来。”

宋锦在秦七耳边小声交待几句。

秦七秀眉一挑,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过了几日,雇工怨声载道。

工部好些天不结账,本来热切的劲头一日不如一日。

有人说工部没了秦郎中就是不行,瞧一瞧,人不在就出毛病了,连工钱都结算不出来。

王侍郎受到同僚嘲讽,这才惊觉问题,工部的银子在袁尚书那里,他说过好几次了,袁尚书都说不急,正忙着。

这下好了,本想将银子挪去填烂账的袁尚书,只能作罢。

任由谣言扩大也没脸。

没多久,雇工的账目结算了,又恢复了日结。二十万的军用棉服,无需一个月就完成了。

不等袁尚书联系人。

一个武将带了一队后勤的士兵,将仓库二十万件棉服利落的装车,当天连夜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