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一个多云的好天气,夏天的太阳大多数时候被天上的云朵遮住了光芒,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阵阵凉风掠过溪水扑面而来,驱散了夏天的炎热。
浣花溪由于水质清澈,水流量也适合建水车,这半年来陆续开办了二十几家造纸工坊。
刘禅在李群和老张的陪同下,身后跟着几十名大臣,司空诸葛亮走在了最前面。
刘禅来到浣花溪边,就看到两岸一派忙碌,送料运纸的车辆来来往往,人声不断。
依水而建的造纸工坊都是在江边就地取材打造出大石臼,成都本地人叫这种石臼为“兑窝”。
刘禅看到河边一个巨大的水车,这水车通过一系列传动装置把水力输出到一根杠杆上,这根杠杆的末端吊着一个大石锤,石锤在水车的带动下就不断地把石臼里沤熟的竹料捣烂。
捣好一窝后,工人阻断水车的动力输出,让石锤停下来。
工人再把熟料取出,重新装上一窝原浆,让石锤继续捶打。
刘禅指着水车问诸葛亮:
“相父,听说这水车是你亲自主持改进的?”
诸葛亮看着自己的杰作,摸着胡子回答道:
“臣只是稍稍作了一些改动,让动力增加了一倍,同时让水车的寿命提高了三成。”
“相父,您是大汉的首席工程师啊,以后朕要成立一个工程院,您来当院长。”
一旁跟随的人听刘禅夸奖诸葛亮,也纷纷盛赞这水车的精妙。
诸葛亮见大家都在夸他,不由得有点飘飘然,但还是略微躬身对刘禅道:
“臣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刘禅离开水车,走向一个抄纸的工坊,这家工坊正是老张的产业。每家工坊都有数量庞大的抄纸工,工人们手握两根细竹,紧绷起一面细纱,两手放平,在浆槽里轻而均匀将纸浆捞起,如捞起随时会漂走的圣物一样。
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一幅幅纸就展示在人们眼前,显得那么庄严神圣。
刘禅兴趣盎然,也挽起长袖走向一个池子边,说:
“朕也来抄一张纸试试。”
一旁陪同参观的老张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黄常侍在指导彩排的时候没说有这一出戏啊,这可怎么办?
李群也没防着刘禅会这样,有点手足无措。
处理这种突发情况,还是要靠黄皓,只见黄皓把手里的拂尘递给一旁的小黄门,小跑上前,一边跑一边已经把自己的袖子也挽好了。
黄皓同时招呼着老张:
“张老板,你和我一起协助陛下抄一张纸。”
老张这才反应过来,颤抖着双手也挽起了衣袖。
但老张今天为了接驾,穿的是顶级丝绸做的衣服,面料非常光滑,刚挽起来就又掉了下去。
老张挽了几次也挽不好,心里大为光火,回去一定要重重责罚替他挑选这件衣服的七姨太,扒了裤子抽光腚!
顾不得袖子了,老张上前和黄皓一左一右站在刘禅的旁边,伸手帮刘禅托着抄纸的模具。
刘禅心想,抄纸的模具看着工人用得轻松,自己拿着还是略显沉重,黄皓这厮确实机灵,知道叫上老张来帮忙。
三人把模具浸入纸浆中,老张的两边袖子全部沾上了白色的纸浆,一件华服算是毁了。
刘禅见模具上布满了纸浆就向上抬起,太重了,一个人根本抬不起来,黄皓见状赶快和老张用上吃奶的力气,在两边托着,三人总算抄起了模具,可是一看就是捞起了一团浆糊,哪里是均匀的纸张。
黄皓心里骂道,陛下和我没做过纸是理所当然,踏马的老张这是你的工厂,你自己都不会做。
你不会做也没关系,踏马的这三天你得练啊。
老子在给你们彩排的时候都交代过了,“胆大心细,考虑周全,万无一失”。
你们踏马的全当耳边风,今天要是捅了篓子,老子非关了你的鸟厂不可。
老张见抄纸失败,脸上的汗都吓出来了,黄豆大小的汗珠都掉到了池子里。
就在老张无计可施的时候,解围的仍然是黄皓:
“张老板,陛下要和你这里最优秀的抄纸工人共同抄出一张纸来,以体现陛下对一线工人的关心和爱护,同时通过这名工人把陛下的天恩传递给大汉每一位造纸工匠。”
老张听了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对一旁垂手肃立的头牌工匠说:
“郑三,你过来侍候陛下抄出一张最好的纸。”
这叫郑三的也没想到会让他和皇帝一起抄纸,差点就吓尿了,听了老张的话都没敢动。
老张瞪了郑三一眼,转头对刘禅陪笑道:
“老郑是全成都抄纸最牛的工匠,可以抄出薄如蝉翼但柔韧坚固的纸张。”
郑三在老张的招呼下,硬着头皮走了上来。
刘禅对郑三微笑着说:
“郑师傅,你来教朕做一张纸。”
郑三听了刘禅的话,本来想说“谢主隆恩”,可是舌头打结,什么都说不出来。
刘禅见多了老百姓在他面前的紧张场面,把模具一抬:
“老郑,咱们开始。”
郑三也学着刚才看到的老张在旁边协助的样子,用双手托着模具的一边,引导着刘禅把模具再次浸入纸浆里。
有了郑三的控制,这沉重的模具一下子变得轻巧起来,刘禅顺着郑三的力道把模具从池子里提了起来,上面果然留下了一张四四方方,极为轻薄的皮纸。
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行的内阁办事大臣,左将军吴懿竖起了大拇指盛赞道:
“陛下天才,虽然从没学过,但一出手就是大家风范。”
众人纷纷同意吴懿的说法,再次热烈鼓掌。
刘禅看着自己抄出的纸,对大家说:
“这抄出的一张张纸就需要我们在上面谱写出大汉的壮丽诗篇。”
随行的韦忠贤连忙用纸笔又一次记录下了刘禅的金句。
从此,浣花溪的造纸盛况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外地来成都的人有空都要到此游览,特别是刘禅亲自抄纸的地点,成为百姓们焚香跪拜的风水宝地。
后世有诗人把它同蜀茶并列起来,“蒙顶茶畦千点绿,浣花笺纸一溪春。”
至于刘禅亲手抄出的这张纸,立即就被老张命人单独照看,晾干后被老张收藏装裱起来,成为张氏造纸工坊的镇厂之宝。
一百年后,它出现在古董拍卖市场,拍出的价格相当于成都黄金地段的一个小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