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了赵志成的一番话,赵凌帧总算将悬着的心放回到肚子里。

可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打他的脸!

北蒙国兵临城下,但却围而不攻。

北蒙国也有修士,有此前的经验教训,知道苍兰国的京城很难攻破,所以只用部分兵力围困城门,将主要兵力放在劫掠各州各县!

于是乎,偌大的苍兰国,无数百姓遭殃了!大量的金银财帛被劫掠!一群群的青壮男子和年轻女子,聚集在一起,就像羊群一样,在马鞭和铁蹄下,带着血和泪,背井离乡,向北方迁移。

身在青羊山的胡人杰,和他建立的青羊洞书院,因为远离京师,并未被波及。

身在京师的老将军祖永寿,心里憋着一股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他想骂人!

“想我祖家,父子两代大将军,镇守边疆70年,没让敌人攻进来!谁知道皇家卸磨杀驴,自毁城墙,现在尝到苦果了吧?”

他想站出来力挽狂澜,可是没有圣旨,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不是只会听话的鹰犬,归根结底是因为实力不足,缺乏金丹级别的大修士,无法推翻赵家的统治,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那些个大臣,被困在京师,看不见外面的惨象,可以掩耳盗铃,装不知道。然而那些黎民百姓,和周边小城的官员,心里都有一杆秤,忍不住怀念“失踪”的大将军祖青云,同时将泰武王、泰昭帝和泰平帝恨死了。

黎民百姓不知道祖永寿是天阶宗师,以为老将军年迈筋骨衰弱无力征战,但大将军祖青云才70岁,如果没有失踪的话,还能驻守边疆20年。作为武道宗师,活过一百岁是很轻松的。再者说,即便大将军祖青云失踪了,不还有少将军祖明远吗?为何不将祖明远从苍梧省调回来?

泰平帝赵凌帧像鸵鸟一样,将脑袋埋在沙堆里,任凭苍兰国的百姓遭难,也没有进一步的调兵遣将。

各地武修和大宗族只能组织义军,奋力抵抗,保卫家乡。

身在雁门关外的祖明澈,原本没想着一鸣惊人,可是眼看着北蒙国的兵丁肆虐,烧伤抢掠,将百姓不当人看,他心里很难受,于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击杀押运的敌兵,将一部分百姓救下来。

于此同时,他还收揽先前被击溃的残兵,让自己的麾下逐渐壮大,短短两个月,就从600人增加到5000人。

其实雁门关外的残兵远不止5000人!原本驻守边境的士兵多达30万,因为大将指挥不力,导致兵败如山倒,被杀、被俘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溃散逃走了!

祖明澈遇到的残兵败勇很多,但他只选了5000人。这5000人都是原来的军中骨干,至少是三阶武士,身体素质较强,能举起90斤石锁,其中有一千人会骑马,还有一些中低阶武官,包括两个都尉和十几个百夫长。

他把5000人编成5个营,每营1000人,分别指派一人做都尉。

他领着这5000人,在白眉苍鹰的协助下,避实击虚,且战且走,将大量的百姓和财帛抢回来,安排那些百姓绕路返回雁门关内。

北蒙国的重兵在前方劫掠,负责押运财物和百姓的兵丁并不多,而且从雁门关到大草原的距离很远,单是雁门关到108堡垒就有800里,堡垒之外还有大片的草原。

祖明澈有足够大的迂回空间,可以在多个地方下手,将财物和百姓抢回来。

一个月后,北蒙国派主力回援,想要剿灭他。

祖明澈兵分两路,一路躲起来继续伺机援救百姓,另一路由他自己率领,全部是骑兵,总计千人,出塞直击草原,

大草原上,很是空虚,精壮男子走光了。

这一路骑兵,转战三千里,直逼可汗金帐,击杀多位部落首领和王公大臣,斩杀南苑大王脱脱阿花,生擒大贝勒阿鲁太。

再加上,苍兰国内各地的义军反抗越来越强,藩王和公侯伯爵在外地招兵买马,对敌人发起攻击。

于是乎,又过了两个月,在来年的二月中旬,北蒙国的兵将撤出雁门关外。但他们没有继续撤退,而是占住雁门关,进可攻,退可守。

如此一来,祖明澈麾下兵将战略空间被压缩,他不想再战,干脆领着手下人马,绕道进入雁门关内。

三月下旬,朝廷调兵遣将,经过一番厮杀,收复雁门关,但关外的八百里土地拿不回来了!

随后,朝廷论功行赏,祖明澈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象州刺史”,官居从三品。

苍兰国的刺史是文官,不是武官。

原本祖明澈立了大功,该封为镇将军或者卫将军,但泰平帝忌惮他掌兵,所以让他去象州做刺史。

象州在哪儿呢?在苍梧省的边上。

苍兰国有九州十三省,州和省是平齐的,这是不同年代遗留下来的制度,州在内部,边界固定;省在边缘,地域不稳,战事不利,则可能失去。象州位于西南方向,继续往外走,就是苍梧省。

祖明澈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去象州也不错,天高皇帝远,可以自由自在的呼吸,比待在京师小心翼翼过日子舒服。

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祖明澈和胡芸儿上路了。祖家所有人,除了祖明伦和李月茹和他们的孩子外,都被收入画中,跟随祖明澈上路。

而此时的祖明伦,已经悄悄晋升黄阶宗师,担任户部员外郎,正五品,留在京师,相当于“人质”。有岳父李成林担任内阁首辅,他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祖明澈骑马,胡芸儿坐车,出了京师之后,与100名亲卫汇合。

那些亲卫都是跟随他一路征战,优中选优精选出来的。

大战结束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有不少人升官。有人做了校尉,有人升百夫长。还有人做了三等将军。

人各有志,有些人贪恋朝廷的官职,不会一直跟随祖明澈。

也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但未能成为亲卫,而是接受他的指引,前往苍梧省,投奔祖明远。这部分约有五百多人,此前承受了祖青云的恩惠,后来随着祖明澈连战连捷,觉得还是跟着祖家人比较爽,所以放弃朝廷的封赏。

祖明澈是去做刺史的,没法带太多人,因此只拣选一百名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