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急忙站起,惊问:“襄城伯呢?”

王承恩急忙回话:“皇爷,襄城伯还没进城。”

“啊......”崇祯大惊!

都两个多时辰了,襄城伯李国祯怎么还没把三大营将士带回城?

此时此刻,一股深透骨髓的冰冷寒意,从崇祯后脊背涌上后脑门,瞬间传遍五脏六腑。

得知守城真实情况的崇祯,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张!

要是李国祯带不回城外三大营将士,那么,他今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心中那棵歪脖子树,仿佛又在向他招手。

妈蛋,一出穿越好戏,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不……崇祯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崇祯提起天子剑,立马起身,丢下百官,跨上乌骓马,向阜成门飞奔而去。

王承恩、王之心、高文采大急,立马带人跟上。

彰义门城头,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是跟从,还是等待。

毕竟,先前的旨意,是在彰义门议事。

“首辅大人,咱们该怎么办?”

张缙彦心急,看向同样年纪轻轻、刚刚三十而立、身着大红蟒袍的首辅魏藻德。

此话一出,众臣都看向魏藻德,都等着他拿主意。

毕竟,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魏藻德来回踱步,眼珠子转悠,突然停住,开口道:“诸位,在没有新的旨意之前,我看,咱们还是候在这里吧。”

“陛下骑马,来去如风驰电掣。咱们就靠两条腿,根本追不上,更不知道追去哪里。万一追错地方,来回折腾,又要惹龙颜大怒。”

“我相信,陛下很快就会有新的旨意。以不变应万变,咱们在这候旨,才是明智之举。”

众臣连连点头,连连称赞首辅大人英明。

魏藻德,大明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大明朝最年轻的首辅,甚至是历史上最年轻宰相之一。

四年前,未满26岁的魏藻德高中状元,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一年前,又被崇祯拔擢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入阁辅政。

今年二月,又被崇祯拔擢为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今年四月,又被崇祯改为礼部尚书,继续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崇祯朝的大臣,走马灯似的,换得太勤,太混乱。如此儿戏,如此动荡政局,嫣能不败?)

魏藻德可谓是一朝升天,位极人臣!

崇祯对他,有莫大的知遇之恩。

只可惜,魏藻德还是太年轻,崇祯让他主持大局,想救大明于危难,想挽大厦之将倾,太勉强!

魏藻德只是擅长辞令,一味迎合圣思。有才无德,非国家栋梁。

以不变应万变,不作为,不担责,正是他的为官之道,处世之道。

其实,最年轻的内阁首辅也是个可怜人。

李自成进城后,审问他:“为何不殉死?”

其还恬不知耻回话:“方求效用,那敢死?

后被刘宗敏夹断十指、拷饷一万两白银嫌不足,五天五夜酷刑至脑裂,惨死狱中,其子也一同被处死。

张缙彦听着魏首辅的话,心中暗喜。

要是大顺军突然赶来,那么,他把城门一开,百官立马成俘虏,又是大功一件!

北京城。

阜成门。

崇祯骑着乌骓马,穿着金光闪闪的鱼鳞叶明甲,飞速奔到城门口的时候,他只见到和他一样焦急等待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

他期望的襄城伯李国桢和六万三大营将士,居然一个都没回来。

城门口,整齐排列、满满当当几十个铜钉蒙皮大木箱子,里面的一百万两银子,还一两都没有发出去。

两排锦衣卫,腰挎绣春刀,挺立在木箱子周围,严密护卫着银子。

里三层、外三层的京师百姓,从锦衣卫缝隙中,垫脚围观。

一个个啧啧称奇,谁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崇祯飞马而来,人群急忙闪开。

“李同知,怎么回事?”崇祯大怒,怒喝。

“陛下......臣已派三拨兄弟出去打探,现在都没有回来。”

“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臣正打算派第四拨人出去。”

李若琏急忙下跪回话。

他身边,确实有一队机灵彪悍的锦衣卫,人手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正要出城的样子。

崇祯坐在马背上,看着远方斜阳照进阜成门,目光所及,一点大军的样子都没有。

斜阳之下,倒是有几匹快马来回奔驰。

不用猜,那一定是闯贼的前哨探马。

如此明目张胆,闯贼大军,已然不远。

崇祯拉着马缰绳,在门口绕圈踱步,心下万分焦急。

突然,一咬牙,一拍马腹,乌骓马嘶鸣一声,一跃前冲,向阜成门外飞奔而去。

一头冲出北京城,一头奔进夕阳里。

王承恩、李若琏、王之心大急!

齐声高喊:“陛下......不可......”

崇祯一骑远去,未曾回头。

“王公公,怎么办?”王之心懵了,焦急万分,惊问王承恩。

王承恩也懵了,还没反应过来,突然马蹄声再次响起。

一看,李若琏已一马当先,带着身边骑马的几十名心腹锦衣卫,飞奔追去。

王承恩猛然醒悟,尖着嗓子大吼一声:“快......快追......护驾......”

两名小太监急忙扶王承恩和王之心上马,王成恩喘着粗气,大吼一声:“小的们,保护皇爷!”

随即,带着东厂骑马的太监和役长,也紧跟着追上去。

千户高文采看着摆在地上的一百多万两饷银,左右为难,焦急万分。

这些年,内忧外患,战马奇缺。

京城的马,基本都送到边关前线,被李自成、皇太极、多尔衮打包带走了。

留给锦衣卫的,本就不多。

可是,崇祯帝就带几十号人出城,当真万分凶险。

高文采一狠心,留下一千锦衣卫守卫饷银,带着剩下的四千锦衣卫,全体列队,跑步追了上去。

锦衣卫兄弟们一大早就领到欠饷和守城银,此时,个个奋勇争先,都想着护驾立功,再拿一票赏银。

阜成门外,斜阳之下,几名闯贼哨骑,远远看见城内大队明军杀来,吓得四散奔逃。

奔出一段距离,一名领头的把总突然勒住缰绳,回头一看,万分庆幸!

城内杀出那彪军马,竟然向另一个方向而去,并未追杀他们。

一名紧跟上来的哨骑,气喘吁吁、惊魂出窍地道:“陈把总......等等......他们......他们好像不是冲咱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