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出来,餐桌上已经放好了温热的豆浆和松软的面点。
夏婉清从厨房端出炒好的菜,放在暖菜板上保温,面色温和的看着他:“午饭还要一会儿,先吃点垫垫肚子。”
“谢谢阿姨。”宋子瑜拉开椅子坐下,拿起豆浆喝了一口。
味道丝滑浓郁,很明显加了黄豆外的食材,还是自家豆浆机打的。
又喝了一口,抬头露出吃到好吃的开心享受的表情:“阿姨,这个豆浆口感特别好。”
“好喝就行。”
见阿姨转身要回厨房,宋子瑜咬着奶油小馒头连忙道:“阿姨,我还是想看看病历。”
夏婉清扭头跟他对视了一眼,想了一下,脚步转了方向,边走边说:“你把东西吃完再到沙发这来,我去拿。”
宋子瑜加快了进食的速度。
阿姨提着一个A4纸大小的纸袋出现时,他也喝掉了最后一口豆浆。
坐在沙发上,看见袋子里全是纸,撑得两面都鼓起来了。
倒在茶几上堆起了小山,不敢想象这是去了多少次医院才会产生这么多的病历和花费。
宋子瑜接过阿姨找出的最早的病历,在京都的医院治疗。
里面写着当天晚上因病人病情危重转到了市中心医院,入院时病人失血过多处于昏迷状态,心跳出现暂停……,经全力抢救,背部伤口缝合六针,心跳恢复,无法自主呼吸,进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文字是冰冷的,但传递出来的信息震耳欲聋。
夏婉清回忆道:“一对夫妻吃完晚饭回家,发现你们倒在雪地里,第一时间报警打了急救电话,刚好他们还是护士和退伍军人,救护车没到之前,就采取了抢救措施。”
“我们还是第二天坐飞机赶过去的,把小枫送到了爷爷家,只敢跟他们说孩子出车祸伤了腿,没什么大事,要过去处理再接回来。”
“那个年就在医院走廊里过的,小秋大年初一才脱离危险,但一直不醒,医生说缺氧了几分钟,要做好变成植物人的最坏打算。”
宋子瑜拿病历的手颤抖起来,是自己的过错,耽误了这几分钟的时间。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半月,总算是醒过来了,但说话,听话都不会了,大脑就像个婴儿。”
“两个月的时候,接回来继续住院,身体不好,一个月发烧几次,前后加起来两年才彻底回的家,只学会了走路。”
为了挂最权威的专家号,用最好的药最好的仪器,就把谋生的厂子卖了,结果不到一年有了拆迁的消息,损失了一百多万。
由于不知道叶瑾秋的病还要多少钱,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几毛钱的菜还要挑最便宜的。
越往下翻,宋子瑜越心痛,可仍然坚持要看下去,他想记得深刻一点,没有陪叶瑾秋走过的路,他想了解的多一点。
夏婉清想起锅里还炖着肉,没有打扰他,起身离开了客厅。
宋子瑜把看完的部分收起来,病历上很多医生的字他认不出来,但从字量多少能看出严重程度。
基本每隔几个月,叶瑾秋就要住一次一周的院。
病历上出现过很多相同的字眼,比如恢复不明显,又如情绪不乐观。
“不乐观”能和叶瑾秋挂上钩,一定是遭受了无数次痛苦的治疗,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
宋子瑜看完病历又翻一张张医药费留存单,上面几千上万的数字放在十年后的今天也是普通家庭承担不起的开销。
这些钱本来该是由他和叶瑾秋赚回来的。
宋子瑜觉得自己亏欠了这个家太多,多到用一辈子时间也还不清。
……
中午,叶瑾秋留在店里,叶瑾枫上楼吃饭。
宋子瑜想下楼陪叶瑾秋吃,用了两个饭盒,直接穿着睡衣提了下去。
从后面下楼走到前面店门口的时候,叶瑾秋正在帮顾客把买好的几大箱水搬到路边的车后备箱里去。
尽管入了秋,白天的天气依然炎热。
来回几趟,叶瑾秋脸上就冒出了小汗珠。
看见他过来,让他赶紧坐店里吹空调,自己则又跑到了太阳底下。
宋子瑜进店,把餐盒放柜台上,想搭把手。
两手提起一箱水,下了楼梯,就见叶瑾秋迎风跑来,从他手上把水接了过去。
“宋子瑜,你去休息,活我来干。”
有点霸气。
“那我给你搬下来。”,说完转身上楼梯了。
剩下的两箱搬完,宋子瑜等着他返回,再一起上去店里。
进了店,宋子瑜就找纸巾给他擦汗,见他站在空调出风口前对着冷风吹,立马走过去拉走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