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过长江,直抵南京城下。
六月十三,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
奉天殿内正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尸体。
「凶手」怔怔地望着前方,眼眸中只剩下一片虚无。手中宝剑黯淡无光,剑刃上还在淌着未干的鲜血。
行凶者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而被杀之人名叫徐增寿,乃是大明开国功勋徐达的第三子。
此刻仅有四人陪在朱允炆身边。除太子朱文奎外,其余三人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方孝孺、贴身太监高崇义以及大内第一高手顾承霖。
方孝孺望着徐增寿的尸体,眼中似有无尽怒火。
“徐增寿身受国恩,却与反贼暗通款曲。此等无君无父之徒,虽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他没有罪……谁都没有罪……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
朱允炆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四年的皇帝生涯。
如果当初不急着削藩,而是待时机成熟后,再徐徐图之;
如果当初采纳徐辉祖之言,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押在京城;
如果当初不用李景隆,而是换一员良将讨伐燕贼;
如果当初不心存妇人之仁,说出那句「毋使朕负杀叔之名」的蠢话……
曾经有无数个平定叛乱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但都被他「准确」的错过了。此刻方才醒悟,但一切都太迟了。
朱允炆沉吟一声:“孙儿无能,有负皇爷爷重托……”
说罢剑光一闪,剑刃直奔脖颈抹去!
情急之下,顾承霖也顾不得君臣之礼,急忙夺过皇帝宝剑。其余三人也抱住朱允炆的腿,哀嚎声顿时响彻大殿。
方孝孺老泪纵横:“眼下京师虽破,但人心未失,盛庸将军正率大军回援,各地州府也在组织勤王之师。局势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陛下切勿自寻短见啊!”
朱允炆面如死灰,眼中依旧空洞无神。
“朕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蛋,更是古往今来第一昏君。像朕这种人,还有何面目存活于世。这个皇位就让四叔来坐吧,或许他真的比我更合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陛下何必妄自菲薄!如今海内仍尊朝廷号令,只要您能逃出京城,天下必然云集响应。到那时您再率王师回銮,则燕贼可除矣!”方孝孺又补充一句:“您即便不在乎江山社稷,难道也不在乎诸位皇子吗?”
朱允炆看了一眼年幼的太子,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逃?怎么逃?又能往哪逃?”
顾承霖道:“陛下放心,臣与高公公豁出性命不要,也会保护您和太子逃出生天!”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山河破碎之时,方能辨出孰忠孰奸。
朱允炆心头一暖,眼圈也不觉泛红。但他何尝不知,眼下已是插翅难逃。顾承霖和高崇义武功虽高,又怎敌得过上万头虎狼之敌,更何况还要保护他们父子俩。
朱允炆摇了摇头:“罢了,朕已经害死了太多人,不要再有人因朕而死了……”
方孝孺见其又生气馁之心,急忙死谏:“皇上,您……”
就在这时,宦官高崇义忽然开口:“皇上,您还记得那枚锦囊吗?”
此话犹如醍醐灌顶,朱允炆瞬间活了过来。
朱元璋临终前曾留下一枚锦囊,并叮嘱朱允炆「到了危急关头,可依囊中之计行事」。时隔多年,朱允炆竟将此事忘在脑后。
此时不开,更待何时!
朱允炆从偏殿取出此囊,囊中藏有遗书。众人凑上来查看,却见遗书上写着「内园山水尽,密径隐于中。天子向南走,大明山潜龙」。
方孝孺眉头微皱:“内园山水尽,密径隐于中……应该是说御花园后藏有密道。但大明山潜龙……又是何意呢?”
朱允炆也在细细咀嚼这二十个字。
忽而!他恍然大悟:“大明山,潜龙寺!”
此寺极为隐秘,除朱元璋外,谁都不知道它的来历。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死后,朱元璋曾带他到潜龙寺诵经祈福,因此他对这个名字印象极深。
此刻遗书上再次出现大明山潜龙寺,看来这是朱元璋为后世子孙留下的退路。
方孝孺道:“既然陛下已参透太祖圣意,那就赶快动身,事不宜迟!”
三人护着朱允炆父子赶往御花园,果然在一座假山后发现了密道。
高崇义开路在前,朱允炆父子紧随其后。方孝孺望着他们的背影,脸上露出了释然一笑。
“顾护卫,皇上和太子的安危就拜托您了。”
顾承霖惊道:“方大人这是何意!”
“我身为顾命大臣,却未能辅佐好君父,本就该以死谢罪。如今皇上有了退路,我也可以坦然赴死了。”
“若说有罪,朕罪大于天!先生不肯离去,朕又有何颜面独自苟活!”朱允炆退出密道,方才二人的对话他全听到了。
“臣决心赴死,并不完全为了赎罪。也为了向燕贼证明,我大明仍有忠臣在,还望陛下成全!”
方孝孺浩气凛然,似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朱允炆还想劝说,忽听远处厮杀声大作。
燕军开始进攻皇城了!
方孝孺和顾承霖对视一眼,后者心领神会,一把将皇上推进密道。高崇义朝方孝孺恭敬地鞠了一躬,而后抱起太子跟了上去。
待四人的背影渐渐消失,方孝孺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朝着黑漆漆的密道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当四人抵达潜龙寺,大明早已易主。
朱棣昭告天下,建文帝已自焚于宫中。随后登上了那梦寐以求的皇位,改元永乐。
方孝孺在金殿上大骂朱棣,后被诛灭十族。其余建文旧部皆被处死,受牵连者数以万计。
大将盛庸率军投降,朝廷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
朱允炆心灰意冷,索性在潜龙寺剃度出家。但他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便命顾承霖和高崇义带太子下山。
二人下山时,潜龙寺资助了千两黄金。
与建文帝的消极避世不同,这两位忠臣从未放弃复辟的希望。
二人创立了红茯山庄,打算将其作为日后起事的根基。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把太子改姓顾,并对外宣称是顾承霖的儿子。
此后十年间,二人五次进宫行刺,并在第五次险些得手!
这直接导致了朱棣后来迁都北京。
然而天数已定,非凡人可逆之。
朱棣迁都后,二人再也没有刺杀的机会了。而英雄难敌岁月催,他们只能选择向命运投降。
垂暮之年,二人将毕生所学汇聚成两套神功。顾承霖着「烈日纯阳功」,高崇义着「勾陈太阴功」。
若将来太子后人中有出类拔萃者,可凭借这两套神功夺取天下。
岁月如梭,百年间弹指便过。
虽然红茯山庄一直以夺回皇位为己任,然而历代庄主或时运不济、或资质平庸,复辟大业似乎离他们越来越遥远。
直到顾训桥接任庄主,经过十余年努力,终于让红茯山庄成为江南武林的领袖。
随着武功渐深,声望日盛,顾训桥的内心也开始躁动起来。他想实现先祖未竟之业,想拿回那属于自己的江山!
弘治十年,顾训桥结识了姑苏巨商冯金川。
二人一见如故,并结拜为异姓兄弟。顾训桥向其袒露了红茯山庄的秘密,冯金川则表示「弟若起事,愚兄愿鼎力相助」!
得到冯金川的承诺后,顾训桥便抓紧准备起兵之事。他本打算在自己的寿宴上振臂一呼,而后率领江南群雄推翻燕贼。
万万没想到,那年的生日竟成了他的忌日。
一段往事说罢,茅屋内鸦雀无声。
严肃如三僧,惊愕如唐铃,悲愤如项归田,茫然如顾钦烽。
顾钦烽怔在原地,像是被点了穴道。这短短的一天中,他从地狱回到人间,又从人间坠入云里雾里。
三僧跪倒地上,齐声高呼:“望少主励精图治,光复祖宗江山!”
顾钦烽楞了一下:“谁的祖宗……谁的江山?我又是谁?是顾钦烽……还是应该姓朱?”
就在他茫然失措之时,门外忽然响起「嗤啦嗤啦」的声音,那是人的脚步声!
屋内高手登时警觉,刹那间破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