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科普长度警告)

在薯条君一行人,以快进快出的方式将冒牌安德烈打包带走的时候。

德军高级指挥部和德国高层,则完全顾不上处理这种德军特殊机构在有意掩盖的的事情。

因为今天超量运转的后勤系统,已经制造了足够多且足够大的麻烦了。

而这些麻烦则是整个德国在糟糕经济状态下滑向纳粹深渊以来一系列系统性问题制造的。

而如果要全面的了解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从现在正在薯条旅一众技术兵人帮助下,试图从冒牌安德烈身上,将带有伊述神器能量的时间束异常能量搞出来的匕首。

在德国隐修会内斗时无暇注意的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入手。

1933年,小胡子在德国总统、老陆军元帅兴登堡委任下成为总理。

这代表着在国会中获得了胜利的纳粹党第一次开始掌握国家权力。

而此刻的小胡子依然保持着作为一名创业者的谨慎,深知纳粹党此刻在面对德国工业资本和容克军官团体时的弱小。

而对于苏联模式的深恶痛绝,则又让极端民粹上台的小胡子无意通过一场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去推翻代表德意志文明基础的工业资本和容克军官团。

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深深的拥抱两者。

对于容克军官团,小胡子在上台仅仅5天时就将军队的大佬们请来,大谈特谈马克思和和平主义的“危害”以及凡尔赛合约的屈辱,以此来推销自己的振兴德国方案。

由德国最重要的,最具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组成部分(国防军),来征服东方新的生存空间并使之彻底日耳曼化。

这种符合当时容克军官团利益的说辞——在当时的东方,通常被容克军官团理解为当时和德国矛盾日益加深的波兰。

再加上小胡子出卖冲锋队的投名状——1934年6月针对冲锋队清洗被执行,小胡子的“亲密战友”叫嚣用冲锋队取代国防军的罗姆被枪杀,让小胡子在1934年8月2日获得了国防军对他个人的宣誓效忠——这是德皇都未曾获得的成就。

而为了维持这种关系,小胡子还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维持了在当时德国军官团看来,同样受到凡尔赛体系压迫的俄国进行的一系列秘密军事合作——20世纪20年代包括前文提到的喀山军事学校在内的合作。

并向国防军的将军做出保证,不会允许德国对俄政策发生任何改变,这一点让,小胡子在1940年终于向已经回不了头的容克军官团,公布自己侵略苏联野心时,国防军不仅对于苏联的情报准备稀少,大量德国军官甚至会认为他们是要借道苏联征服中东。

至于小胡子想从苏联处获得的实用性好处——秘密军事合作因为新形势破产后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则是为了满足德国工业资本的需求。

为了实现自己的复仇理想,小胡子需要扩军,但是纳粹党却是靠着解决经济问题的口号上台的,因此要平衡德国的大炮和黄油,小胡子只能选择深深拥抱德国工业资本。

这种平衡与拥抱,首先让德国只能选择将军队发展成一支强大的首发突击力量,即依靠己方兵力兵器优势,在战争第一天就投入全力,用合成化的装甲部队将敌人在其战争潜力被激发出来之前干掉。

以此避免陷入总体战旷日持久的消耗,并减少让战争变成一战那样大规模消耗的“赔本”买卖的风险。

而这种思路的背后,则是小胡子向工业资本的妥协,因为建立上述一支军队,并没有让德国工业在战前进入战争战备状态,其工业产值只有6-7%被军队拿走了,这样可以让剩下的产值成为德国工业资本扩张的本钱。

同时这样的操作也有利于让当时的德国国防军相信,小胡子夺取“东方”的说辞,只不过是为了给国防军争取打败制造了凡尔赛屈辱的法国的经费罢了——毕竟一场速胜的法国战役,在当时的德国战略家看来,不需要也不能进行一次全面动员的战争准备。

至于为什么要说战前德国剩下的工业产值是被德国工业资本拿走了,而不是被借助经济问题上台的纳粹党,分给了那些希望小胡子消灭失业、改善生活承诺而不是得到又一场一战的普通德国人呢?

那就要提到纳粹政权与大资本结合后采取的经济手段了。

其一,公共工程

为了使德国经济机器重新运转,纳粹并没有使用现在西方经典自由主义套路——给平民发钱来为工业开拓市场,而是在禁止了提高工人工资之后,推动了公共工程的扩张。

为德国人用惊人的速度搞定波兰提供了巨大帮助的德国高速公路网就是这一政策的成果。

1933年-1936年纳粹政府为公共工程注入了约150亿帝国马克的资金,而其撬动的资本力量则更为客观。

因为这些工程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失业人口,需要支付的工资极低,且从1933年7月31日起,大量的劳改集中营劳动力也参与了这些工程,且这些劳改集中营不拿工资的劳动力并不被视为失业者。

pS:禁止提高工人工资的政策,让德国工人从1928年-1942年的工资水平甚至是在下降的。不过德国经济的恢复,和纳粹大喇叭的持续输出,却让德国工人对于纳粹的认可度,远高于一战后期糟糕的德皇政府,和魏玛时期无力恢复经济的政府,属实是比烂比出的地狱笑话。

其二,重整军备

将在一战后完全废弛的武备恢复正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杠杆,为当时开工率不到30%的德国重工业注入了最重要的启动资金。

比如德国被很多德棍吹嘘的生铁与钢产量,就在1932年-1935年间,分别增长了3.2倍和2.8倍。

至于这样的产量和德国重新成为世界第3工业国的基础,为何没有让德军获得“充足”的装备,除了前述德军建军思想、小胡子日常摇摆又喜欢细节干涉的操作、德国工业资本与外国资本的金融勾当等一系列因素外,就要看下一项纳粹德国经济政策了。

其三,极度强调自给自足。

在公共工程和军备恢复都在1936年底无法创造更多市场的情况下,对于一战经济封锁记忆犹新的纳粹党,开始执行极端的自给自足政策。

注意这不是东大的独立自主工业,而是更加接近某些二极管口中,类似于东大不能生产圆珠笔钢一定是受制于人标准下的自给自足。

小胡子在纳粹准备执行4年经济计划前宣称,“4年之后,不管用什么方式,凡能依靠德国人的智慧,依靠我们自己的化工工业、机械工业,以及我们自己的自然资源制作出来的各种原料,德国均应独立地进行生产,不再依赖外国。”

这种政策,让在公共工程和军备重整任务结束后流出的人力,大量流入了原料工业部门,这不仅给了大量德国资本在这种调整中上下起手的机会,也让德国工业无法在战前爆出足够武装德国乃至其盟友装备的情况成了必然。

因为对于当时体量的德国来说,通过花费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弄到所缺少产品,从产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的代替品,是一种极为不经济的做法。

而为了维持这个政策,纳粹政府所需要支付的开支远远超过了前两者,这让上台时就国库空空的纳粹政府,不仅不想也无力兑现提高工人待遇的承诺,还被迫与各种银行资本进行了深入绑定,更加便于各种资本从中攫取利益

比如德国的人造毛工厂——用于生产德国缺乏的猪鬃的替代品,普遍能从银行系统获得超过其本金100%的贷款,而这些当时已经结成康采恩的企业,又通过这种方式攫取了多少利润,今天的我们根本无法估算。

(一些解释:

小胡子对苏联的深恶痛绝

当前舆论场,由于某些拟人国家的行为,在小胡子一箩筐政策中算不上大头的“反犹”不仅成了某种给小胡子洗白的角度。

还成功掩盖了小胡子在二战前,能为纳粹德国争取一个宽松国际环境的最大政治站位——“反苏”,和最终决定了德国在可以消化西欧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毅然选择挥师东进的基本思想内核——“反共”。

(当然消化既得利益的难度,因为上述经济政策而变的极为困难,也是迫使德国入侵苏联的原因。)

而产生小胡子这一思想的根源,或者说这一实际上可以凝聚普通德国人更大共识的口号的根源,则是一战战败后像众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经历了饥饿和萧条生活的小胡子,在一战德国政府和在德国有极大影响力的德国陆军宣传教育下产生的。

对于这些不知道只有当时德国高层才知道的如下两个事实的普通德国人来说,与其相信一贯是“天下无敌”的德军被人击败了,不如相信是布尔什维克、犹太人和魏玛共和国政府的“背后一剑”才葬送了德国的利益和尊严。

(两个事实:

a、一战投降是当时受人尊敬的德国陆军将军们选择的媾和;

b、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也是德国皇帝和陆军想要迫使沙俄退出一战而推波助澜的——虽然这种行为最后玩脱了,沙俄革命成功后,曾受过德皇帮助的列宁,并没有忘记德国国内的革命党。)

注意在这里的叙事是,在一战末期德国国内扇动革命并被容克军官团作为直接战败借口的布尔什维克才是第一位的,犹太人只是因为其一贯在欧洲的糟糕背锅形象,而被捎带的靶子——这一点不仅仅是后续的纳粹政府在“甩锅”犹太人,之前的魏玛政府也是一样。

而正是在这种历史真相被德国陆军隐瞒的状态下(英国也出于搅屎棍的素养,给这种“真相”推波助澜过),作为奥地利人参加了一战德国陆军,还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并被英国人毒气薰过的小胡子,才在强烈的仇恨复仇愿望下,写下了那本知名“畅销书”——《我的奋斗》。

在其中小胡子,全盘否定了德皇热衷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做法,并为当时的德国指出了一条“船新”道路——为了在今后百年中带来足够的生存空间,德国必须在东方进行扩张——主要牺牲俄国。

于是基于这一理念延伸出来的纳粹战略理论,自然会将和同样属于高贵“种族”的英法(特别是英国,小胡子的亲英倾向,通常被认为是赫斯出走英国的一大原因)的战争视为和主要对手苏联作战的基础。

而有着丰富资源、广袤土地的俄国,不仅能为德国的“犁”提供土地,也能为日耳曼民族征服全世界提供资源。

在戈贝尔日记中便记录了,小胡子的终极目标是“重新安排整个地球上的国家”,为此小胡子需要先统治欧洲大陆,然后再征服地球,或者说谁拥有欧洲,谁就是世界的主宰。

这一理论对于以种族优越论为自己的行为找正当性,并认为西方文明(日耳曼人为代表)统治世界的地位无需质疑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一点再加上,小胡子认定被马克思主义控制的俄国,是西方文明的头号敌人,而为了防止这个日益强大的“集权”国家发动一场“蒙古-匈人”式战争——欧洲经典恐俄理论,以保卫西方文明,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是必须的。

于是纳粹德国在一开始表现出的反苏倾向,成了德国真的开始执行统治欧洲行动之前,西方绥靖主义的最大动因之一。

pS:这一描述有时间片面性,只能当做“和平”时期政治力量博弈的基础,因为一旦战争开打,这种极易发展到不受控制的极端状态,就会迫使各国,完全出于国家当前利益与实用主义的倾向行动,比如意识形态不共戴天的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1941),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打生打死的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1935-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