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攻击布格河一线的德军部队,多少都有些轻敌了。
他们在6月22日一整天,只在渡河的时候,遭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
而在6月22日当天的其他时间里,他们的攻势比德军指挥官最乐观的情况都要顺利。
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制造,在第一卷中,那个在薯条君和学生军制造的一系列小动静里,与空气斗志斗勇的德军指挥官。
也会制造现在薯条君遇到的这些,更加相信他们无所不能的领袖,所鼓吹的苏联将在3个月内被征服的指挥官。
他们即使收到了,来自普拉图林西侧一处桥头堡的遇袭警报,反应也并不激烈。
毕竟,昨天的他们只有少数人看到了,数量不多但死战到底的边防军。
更多的遇到的则是,苏联那些为了不给德军开战借口,而修建的极为缓慢的边防工事。
没有武器,乱做一团的苏军工程部队。
反应奇慢且力量极弱的反扑攻势。
这些在他们认识中,足以将苏军归类为乌合之众的事情。
至于,未来足以让德军低下头颅表示尊敬的布列斯特要塞,此刻看起来,也只是一个有点难啃的小骨头罢了。
因此,这些军官对于突然出现的“小股”苏联坦克部队的态度,多少有点散漫。
这就让他们虽然会为了关键桥头堡的安全,派出部队赶来围剿薯条君,但却并没有以使出全力的态度进行这一行动。
当然,容克军官团总会有人保持冷静,比如已经被所谓苏联重坦行军痕迹,牵制了几个小时的阿尼姆中将。
阿尼姆在收到桥头堡遇袭警报前,正在和参谋们研究地上过于工整的重坦行军轨迹,
“汉斯,这些就是所谓苏联新式坦克的行军痕迹吗?”
“是的,中将阁下,如果,空军的报告没有错漏的话。”
“所以,空军想要让我相信,俄国人的坦克,是和约翰·巴蒂斯特·德雷克斯勒一样的画家吗?”
中将指着路边毫无被碾压痕迹的野花,上面是薯条君涂鸦制造的,极度细腻的履带痕迹。
对于中将的疑问,同样想吃了,让他给中将留下一个急躁印象的德国空军的参谋,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我想空军,并没有中将阁下的艺术修养。”
“哼!替我准备一份斥责电报,另外命令部队立即掉头,全速前进,我们已经被俄国人的小把戏戏耍了几个小时了!”
“报告!中将阁下,军部急件!”
“我猜,是渡口被俄国人的坦克光顾了吧。”
“报告!中将阁下,上将阁下要求您,立即赶往渡口,消灭敌人的坦克。”
是的,相比即将遭到薯条君侧后扫荡的两个步兵军,同样作为装甲部队指挥官的第47装甲军长,约阿希姆·利默尔森上将,是另一个对于渡口遇袭事件十分敏感的德军指挥官。
毕竟,接到集群关于右翼遭到苏军坦克部队攻击通报的上将,认为苏联人没有任何理由,用几百辆坦克发动这样绵软无力的反击,除非这些坦克只是用来混淆视听的。
(一些解释:
1、不给德军开战借口,而修建缓慢的边防工事
这一点只是政治理由,苏军边境筑垒地域完成率不高还有更多诸如,工程兵数量不足,规划设计太晚,工程量太大,内务部劳工营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原因。
2、反应奇慢且力量极弱的反扑
6月22日,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突破地域,唯一有能力快速冲向边境,进行反击的是机械化第14军的坦克第22师(作者在第一卷提到过,该师部署在布列斯特要塞以东20公里以内)。
但该师,在战争开始前的6月21日晚,正在进行训练,大部分坦克实际驻扎在更远的扎宾卡,这让他们躲过了德军第一天的攻击。
但也让他们在布列斯特地区的弹药库、燃料库,和大部分火炮,被德军轻易摧毁,这让本就力量不足的该师战斗力大幅下降。
而且机械化第14军的奥博林少将的指挥部,因为在第一时间遭到空袭,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失去了与部队的联系。
而等到奥博林恢复与部队的通信,向所有部队发布警告时,德军已经完成桥头堡的夺取,并进入大批横渡布格河的阶段了。
不过按理来说,此刻正应该是,该军发动反击的最好时间。
但炮兵出身,没有一点坦克部队指挥经验的奥博林,为了安全照搬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材。
在该军部分部队进行的,仓促反击未能奏效后(一个坦克团的攻击被德国空军遮断),就立即取消了,所有后续“仓促”反击。
随即,该军在6月22日下午转入防御,经过晚上的休整集结,在6月23日上午再次发动进攻。
虽然这种操作,仅以当时苏军糟糕的状态看,并不算错,还让这个实力一般的机械化军,在正式开战之前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只是很可惜,与西南方面军那些力量足够,但是仓促发动反击,导致失败的机械化军不同。
机械化第14军缺乏力量(没有一辆新式坦克),他们这样晚了一天的反击,反而给了德军装甲部队,整体渡过布格河的窗口期。
这让该军,集结起来之后发动的,依然缺少空军与炮兵支援的反击,成了一边倒的战斗。
3个师长,两个阵亡,军长奥柏林也负伤(后和巴甫洛夫一样上了军事法庭)。
而这样的反击,在6月23日上午的德军视野里,自然就是反应奇慢,还力量极弱的反击了。
3、小股苏军坦克集群
理论上讲“国际纵队旅”的75辆装甲载具,已经是德军半个装甲师(41年时较弱的那种)的水平了,无论如何都和小股不搭边。
但由于真正完全面对了“国际纵队旅”冲击的德军掷弹兵被冲垮了,其幸存者中没有一个是能观察全局的指挥官。
再加上“国际纵队旅”的冲击,因为速度问题,分成了各自独立的三波。
这就让这些只能从战场一角进行判断,并且大多数是因为,被不知道从哪里打来的炮弹,掀翻出阵地而幸存的德军士兵,错误的判断了敌人的组成与规模。
当然,德军指挥部不止收到了,掷弹兵的报告 。
大量被薯条君带领的t-26坦克,驱散的德军后勤单位,可是真的数清楚了只有20辆t-26坦克(28辆被击伤8辆,导致第一波冲到的只有20辆)。
于是薯条君带领的装甲集群的数量,被多少有点轻敌的德军指挥部错估了。
4、有点难啃的小骨头
500公里的布格河,十几个师的突袭,就第45步兵师,被布列斯特要塞卡了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这个要塞能打多久的德军,自然而然将这个要塞当成了小骨头。
5、约翰·巴蒂斯特·德雷克斯勒
奥地利着名画家(1756-1811),以细腻写实和奢华繁复的花卉画而着名,代表作品《石花瓶里的花束》)
………………
在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以最快速度赶往遭袭的桥头堡的德军围剿部队,错过狂飙的薯条君的时候。
位于普拉图林西南的德军技术部队正面临一个问题,
“赫兹,你来听,这些异常的信号。”
“这是?俄国人的电台不是昨天就全部被压制了吗?”
德军的无线电侦听设备,发现了一个功率巨大的电台信号,正在向他们高速突进,
“这怎么可能?是该死的天线又出问题了吗?”
“我想不是,罗伯特已经反复检查过了。”
“所以,你想让我相信,一个集团军指挥部,正在以60多公里的时速冲向我们?”
“如果,信号真的不会说谎的话。”
轰隆隆!
两人工作的侦听车,直接被猛烈的炮击掀翻。
“该死的,‘狗哨’管好你的小子,说了不能打烂带天线的大车!”
“是,老大!你们这些臭小子,都听到了!如果不想让老大将你们发配去当步兵,就都给我瞄准了再打。”
“狗哨”最后的挣扎终究是失败了,尽管他依然保持着,笔挺的玩具士兵画风,但整个人的工作风格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wAAAGh!谁先抢到,那几个带天线的玩意,我就赏他一辆专属的大车!”
在薯条君,再次发出许诺后,已经因为长距离飙车,而完全丧失作战阵型,变成了真一字长蛇阵的装甲队列。
居然因为争抢冲线的情况,再次聚团起来,轻易的荡平了德军技术部队驻地。
随即,冲的最快的十几名坦克手,从坦克中跳出来,跑去争夺,驻留在这里的德军无线电设备。
面对这些和土匪一样的士兵,少数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军技术人员,瑟瑟发抖。
并在他们失去人生中的五年前,见到了足以弥补这五年记忆空缺的震惊画面。
一名看起来就和野人一样的敌军士兵,居然只用了几分钟,就将他们复杂的无线电设备全部拆卸,并重新组装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线。
当然,给这些德军技术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是被薯条君,从“绿色狂野”号改造工程中“拯救”出来的“大耳”。
而那个巨大的天线,则是“大耳”的最新作品,要你命三千型·绝对会炸的·无敌无线电增幅器。
“做的好“大耳”,你的那个什么“绿色狂野”号爆改方案,我批准了!那个,头盔小子(暴风兵小队)呢?”
“老大,您当时觉得他们画风不对,就把他们留在切雷姆哈,等待命令了。”
“嗯?什么画风不对,肯定不是,我肯定是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做的!”
“是,老大,他们一定有更重要的任务。”
“那么,这件事只能让我亲自来做了。”
说着,原本计划让“智脑”使用这个巨大天线,向苏军部队广播后续计划的薯条君,让同样被巨大天线所吸引的小子们都散开,自己一个人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向了“摇摇欲坠”的巨大天线,并直接从里面掏出一个话筒,
“摩西,摩西!”
所有在当前战区的苏军部队,都听到了一个粗狂的声音,
“这里是狂野的……”
收到“狗哨”沦陷前发出众多通信的参谋部,终于解决了对外信道问题,并在薯条君准备发表一通狂野讲话的时候,接手了这次至关重要的全域广播,
“这里是西方面军指挥部,现发布紧急命令,所有部队,立即执行新的作战预案!重复一遍!所有部队,立即执行新的作战预案!”
随即“图司机”等人,以最快速度,将他们给薯条君暴走事件准备的善后方案,用在薯条君影响下,正在超功率工作的巨大天线,发送到了整个战区的所有苏军部队的每一名士兵心中。
轰隆隆!
绝对会炸的巨型天线的巨大爆炸,将正在滔滔不绝发布野兽宣言的薯条君,掀飞了几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