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石好不容易从人群逃出来,带着他的大包小包,沿着记忆往康盈家去。
快到康盈家时,他碰上出门去上班的祁新柔。
再次见到祁新柔,赵文石下意识脸红。不过一想到自己这次来的目的,又很快压下内心苦涩和不自在。
赵文石刚想假装看不见,却不想祁新柔先跟他打招呼。
“赵同志!你怎么来了?”祁新柔激动,问:“你是不是来找我们家盈盈签约?我们家盈盈的连环画是不是可以出版了?”
“....是,是来签约。很快就能出版,只要康盈同志肯跟我们出版社签约,我们年底前肯定能发行。”
“真的,那太好啦!我——”
“新柔,你不用上班吗?”康盈听到声音出来,提醒道。
祁新柔下意识看向自己戴着的手表,她啊的一声:“完了,完了。我还要回去带早读!”
“盈盈我先走啦,晚上我回来记得跟我说后续啊!”
康盈笑道:“知道啦,路上小心点。”
“我会的。”祁新柔边跑边说再见:“我先走啦。赵同志再见。”
“....再,再见。”赵文石愣愣看着祁新柔活力十足的背影。
“咳。赵同志,要聊聊吗?”康盈笑问道。
早上的阳光并不算浓烈,当慌忙回神的赵文石触碰到康盈仿佛看透一切的双眼,浑身冒出冷汗。
“....要,要聊的。康盈同志,您,您看....”
“进来吧。”康盈转身带路,“你吃早餐了吗?要不要一起?”
“不,不用了——”
然而下一秒,赵文石肚子发出咕咕的响声。
赵文石:“....”
他想起来了,因为康盈答应今天详谈,他昨天回去后又把文件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忙到凌晨才睡。
今早又一早起来,拿着东西就跑过来,他什么东西都没吃。
康盈似乎早就猜到,也没笑话赵文石。她领着赵文石进屋里后,饭桌上已经放了一大盆海鲜面,还有两个空碗,两双筷子。
“先吃早餐吧。”康盈回头问:“海鲜面能吃习惯吗?”
“....可,可以的。不好意思,谢谢。”
“客气什么,是我谢谢你才对。我还以为稿子不过,都准备投其他家了。”康盈开玩笑道。
赵文石本就紧张的脸,一下子崩到极点。他激动大喊:“不要投其他家!”
康盈吓了一跳,回头。
赵文石也顾不得不礼貌,赶紧放下东西,拿出文件。
他慌得手都在发抖,打开文件封口时好几次都抖得转不对地方,最后他索性直接扯开文件封口的锁扣。
“您等等,您不要投其他家。我们岭南出版社有几十年的出版经验,是粤省数一数二的出版社,出版了很多书籍连环画,我们很有经验的。而且这次我们社长看过您的连环画后,决定给你二级签约作家的待遇。您看看....”
赵文石终于把合同拿出来,松了一口气,连忙递过去给康盈看。
康盈盯着合同,又看了眼脸色发白,仿佛随时要晕过去的赵文石,笑了笑。
她接过合同,边看边往饭桌走:“行,我们边吃早餐边看。”
赵文石呆滞住,眼睛过了两秒才恢复转动。他眨了一下眼睛,苍白的脸上泛起羞愧的红意。
“对,对不——”
“赶紧过来吧。”康盈坐下,先盛了两碗面出来。一碗推过去,一碗放在自己面前。
她一边打开文件,一边有意无意搅拌面条,见赵文石还不过来,抬头:“过来吃啊。尝尝我的手艺,说不定我们有缘成为同事,先贿赂贿赂你。”
这话一看就是开玩笑。
康盈她并没有像以前见过的投稿人,收到过稿消息就惊慌,甚至狂喜。
她这种情况要不就是对自己的作品有极高的信心,要不就是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过稿。
赵文石看了康盈两秒,走向饭桌。
赵文石敢肯定,康盈是第一种人,她对自己的作品有极高的自信心。
她相信自己不管将稿件投去哪个出版社都能过稿。
不过想想也是,《小军属卫卫》的质量很高。
虽然风格有些偏离现在流行的画风,但以赵文石几年编辑经验和二十多年人生保证,《小军属卫卫》一定能火!
“你先吃,我这碗还很热,我看看合同再吃。”康盈放下筷子,开始翻动合同。
赵文石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紧张,不丢自己编辑的脸,他拿起碗筷,看都不看,直接把面条送进嘴巴里。
赵文石本想转移注意力而已,却不想海鲜面一入口,他就被惊艳到了。
这碗看似普通的海鲜面,比他以往吃过的都要鲜甜。
他目光落到碗上。
碗里有剥了虾壳的大虾,还有小鲍鱼,新鲜的青菜....他才发现,这一碗面不仅好吃,还长得很好看。
赵文石偷偷抬眸,见康盈很认真在看合同。他松了一口气,赶紧又狂炫了两口。
炫两口还不算,他又悄悄喝了一口汤。
顿时,他双眼发出发现大世界的星光。
太好吃,太好喝了!
赵文石控制不住,差点把头都埋在饭碗里。
康盈微微抬眸,眼里划过笑意,很快又低头继续看合同。
合同单价意外有点高。
比康盈一开始想象得还要高。
康盈在寄合同前让党静和帮忙打探过,正常新人签约连环画出版,一张图画加上文字,最多不超过八块。
而且这八块还是看在有以往投稿经历,且投稿并通过画报才给的。
这个年代对于稿费控制很严,并不会随随便便定价。
康盈在寄出前想过,自己要是能签约,单价应该在五到七块之间。
却不想——
康盈视线落在单价十二这几个字上,停留了几秒。
几秒过后,她才开始往下翻动,查看合同其他规定和条约。
只是这一次,她翻看的速度变慢了。
*
“党同志,一大早地拿着大包小包去哪里啊!”
党静和拿着布袋从家门口出来,正转身关门。隔壁的计方也拿着搪瓷杯,揣着口袋出现在门口。
他视线落在党静和拿着的黑色布袋上,调侃笑道:“好在老高不在啊。要是他在,肯定又唠叨你惦记小的,无视大的咯。”
这个小的,指的是康盈。
高义这个老伙计自从康盈来到部队后,时不时因为党静和过于关心康盈而吃醋,计方早就看透了老伙计了。
党静和脸皮子抽了一下,心想着,等高义回来揍他一顿。
党静和脸上不显,跟计方打招呼:“你拿着搪瓷杯做什么?回部队?”
“今天休息,打算出去走走。”计方跟着党静和往大门口走,他道:“顺便看看哪些需要整改。”
“昨天的事我也听说了。我后来想想,是不是这些家属太闲,所以才一个个一天天地说人是非?”计方皱眉沉思,“你说我们要不要再找些门路,提高一下就业率?”
“哪有这么容易。”提高就业率,党静和在十年前就已经想过。
但随着一年年来随军的家属越多,别说解决就业率,就是解决家属居住问题都难。
“除非我们自己建厂,否则没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计方眉头拧成麻花,到了分岔口跟党静和分开。
一分开,党静和脚步加速。
在她快越过榕树头,转入二号旧楼区时,一群人将她围堵——
“党同志!”
“妈!”与此同时,门口传来一人呼喊声。
只是这声呼喊,在一群大妈大婶老太太的激动呐喊中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