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安家出来,温书显得特别高兴,大队长却是有些担忧:“李安这孩子多年不读书,真的能成?”
温书笑了笑,李安可不像多年不读书的样子,别人家里,连个纸片都看不见,而李安家炕角、桌子底下,塞得满满的都是旧书,旧报纸啥的,应该是经常看,说不定水平,比那些下乡的知青还要高呢。
总之,温书很看好李安。
“大队长,你就放心吧,李安不会让你失望的,再说了,咱们大队多考出去一个,你脸上也有面子不是?”
这话大队长爱听,当即笑呵呵的走了。
回到家,柳凌正在看书,医学这条路不好走,要掌握的知识太多,想要融会贯通,还需要他自己不断的琢磨和理解。
“弄好了?”柳凌放下书,问。
温书喝了口水:“房子的事待定,大队长说了,一切交给他。”
柳凌点了点头,他对于大队长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
“凌哥,你觉得李安这人怎么样?”温书问。
柳凌想了想,说道:“算是很不错的年轻人了。”
温书赞同的点头:“所以,我说服他参加高考了。”
柳凌: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温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柳凌:“你看,李安一个人,上工和带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兼得。”
“更何况,农忙的时候太苦太累,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孩子了,可若是把孩子放家里,孩子太小没人照看,李安也不放心吧。”
“要是真的考上大学,那就不一样了,先说补贴,每个月粮票菜票加上国家给的生活费,足够李安吃饱还有剩余,就算加上一个孩子应该也没有问题,再说条件,带着孩子读书,总比带着孩子上工强吧,至少孩子不会被风吹日晒。”
听了这话,柳凌可以确定,温书很看好李安这个年轻人。
不过,李安这人真的还不错,值得帮一把。
而且以他对温书的了解,温书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其他人:“你这么做,应该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吧?”
温书眼睛一亮,“嘿嘿”一笑:“还是凌哥了解我。”
“我这么做,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帮手。”
“帮手?”柳凌不解。
温书笑着靠近柳凌:“凌哥,你记不记得,我有个朋友是在印刷厂工作的?”
柳凌点了点头,上边的政策放开后,温书的这个朋友就经常给温书邮寄一些书之类的,前段时间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还邮寄了不少试题过来。
“他那各种各样的名着典籍有的是,我呢,就想着开一家书店,从他那进货,书可以卖也可以租,地方弄的大一些,还可以提供看书的地方。”
“考上大学不容易,正是如饥似渴的时候,可是很多人手头上并不宽裕,租书的人应该不少。”
“可是,”柳凌提出了质疑,“学院都有图书馆,看书不用花钱,为啥要花钱去租?”
“学院是有图书馆,可是初中高中没有啊,”温书道,“再者,我们还可以弄一些小孩子可以看的读物嘛。”
“还有,这次能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有限,可是拼命想考大学的人,却比比皆是,我们弄一些复习题,试卷,评估题,还怕生意不好?”
有道理。
柳凌点了点头,赞许了温书的想法。
温书笑得更开心了。
“你是什么时候有的这个主意?”柳凌问。
“最近才有的,”温书道,“我就是想着,将来按部就班的工作,多少有点枯燥乏味,便想着给生活增加一些趣味。”
“开一家店,店里的生意也不用多好,没人的时候,我们俩就坐在一起喝喝茶,多好?”
“可是开店,我又不愿意日日守在那,所以就想着给自己找一个帮手,这不,李安就来了。”
“当然,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还得再找一个······”
“到时候,我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你啦。”
听着温书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柳凌的眼里,不自觉的被笑意填满,可想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柳凌又有些愧疚,医生,很忙的。
可是,他不会因为工作,就忽视了爱人。
“那将来,我就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你喝茶。”
“嗯嗯嗯,”温书连连点头,晚上,两人又闹腾到一块去了。
元旦刚过,温书和柳凌就接到通知,他们过线了。
开心(?▽?)
温书和柳凌领取了自己的成绩单,一共考了四场,满分四百,温书考了386,柳凌考了375。
如果不出意外,他俩就是这次高考的冠亚军了。
看着成绩单,温书得意的笑道:“凌哥,你应该还记得我们打的那个赌吧,赌谁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我赢了,你欠我一个事哦。”
“没问题。”柳凌爽快地回答道。
温书看着柳凌,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他得好好的想想,让凌哥为他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行。毕竟,生活需要一些乐趣和惊喜,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加精彩嘛。
只是,该做些什么事呢?
“饿不饿,我们吃点东西再回去吧,”柳凌道。
听到吃东西,温书就把刚才的念头抛之脑后:“好啊好啊。”
温书摸摸肚子,刚才只顾着高兴,都没有发现自己饿了。
这天,青山大队有十几户人家放了鞭炮,他们都是参加高考过线的,虽然通知书没下来,但依旧挡不住大家伙开心。
当然,这也激起了其他没过线和想要参加高考之人的斗志,这次只是开始,高考既然恢复了,他们还有机会,以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考上大学。
但是知青那边,氛围就有些压抑了,因为参加高考的十个人就只有两个人过线了。
他俩自然开心,可是其他人。
为了自己的小命考虑,他们还是安分一些吧。
然后就是体检,这个大家伙都过了。
接下来,就是等录取通知书了。
为了感谢温书和柳凌,大家伙一起请了两人吃饭,几十口人聚在一起甚是热闹,幸好这农村的院子够大,不然还真的装不下。
热闹过后,温书和柳凌收拾好东西,踏上了回京市的火车。
看着渐渐消失的城镇,温书有些眷恋,可能以后很多年,他们都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