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05章 赵普为大宋文人铺了一条坦途大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5章 赵普为大宋文人铺了一条坦途大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大封三十四名功臣,并赐予了“免死金牌”。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件,却极具讽刺,

因为这三十四位功臣当中,

只有十四人得以安然度过余生,

其余的二十人,尽管手握“免死金牌”,

却因种种原因,被朱元璋杀掉了。

“免死金牌”竟然变成了“催死金牌”,怎能不让功臣们胆颤心惊。

朱元璋连有丹书铁券的功臣也照杀不误,甚至比没有的杀起来更狠!

这让那些得了丹书铁券的功臣们,不由得心里齐齐一跳。

“要不,咱把丹书铁券还回去?”

“找死啊你!那可是陛下赐予的,怎能还回去?”

“放心吧,现在的陛下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陛下了……皇太孙都不一定活的过他啊!”

“也是……俺们现在就等着过好日子了,哈哈!”

……

视频继续直播,

“相较于将命运交予赵匡胤,李重进显然更愿意相信自己。

他拒绝了朝廷的调令,

选择留守自己的领地,着手加固城池,积极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同时,他也在寻求南唐的援助,准备全力反击。

李重进既然不愿意归顺,赵匡胤当然也就不客气了。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月,

赵匡胤任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

协同王审琦、李处耘等将领,

率领精锐的禁军向李重进发起讨伐。

但扬州的防线非常稳固,宋军迟迟未能被攻破。”

“在此关键时刻,赵普向赵匡胤进言道:‘李重进凭恃长淮,缮修孤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宜速取之。’

意思是李重进虽然依仗长淮之险,修建了孤堡,

但他外部支援已经被切断,内部又缺乏物资粮食,

我们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将其拿下。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并决定亲征。

他率领六军从开封出发,乘船顺流而下,直取扬州。

皇帝亲临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将士们的士气,

宋军奋勇作战,

最终成功占领了扬州。

李重进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我了断,他与他的家人一同在火海中化为灰烬。

在平定二李叛乱中,

赵普向宋太祖赵匡胤献策亲征,并成功让宋军取得最后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

他因功被晋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

宋太祖成功平定李筠与李重进的叛乱后不久,突然召见了赵普并问道: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匡胤自己是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夺取了政权,

因此他内心深处自然也害怕自己的部下会仿效自己,

给他也来上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赵普虽然读书不多,却对治国之道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

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疑惑,他其实心中早就有所思考。

如今听到宋太祖的发问,他便顺势说了出来:‘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的大概意思就是: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地方藩镇权力过重,导致了君弱臣强而已。

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需逐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财政,并收缴他们的精锐部队。

如此,天下自然会恢复安宁。”

“赵匡胤是历史上少有的贤主,

他在听完赵普的提议后,

脑海中便迅速构建起了一套加强君权、牵制和削弱各方势力的政策与策略。

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还是要解决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

于是,

在某个夜晚,

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等将领,以叙兄弟情谊为借口,大开宴席。

酒过三巡,赵匡胤觉得气氛差不多了。

于是他趁机向兄弟们吐露身为皇帝的种种不易之处,

夜不能寐,时刻得防范可能的到来的叛乱,

远不及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高枕无忧啊!”

“当石守信等人表示将会誓死效忠皇帝时,

赵匡胤却又说:如果你们的部下为了谋求富贵而发起叛乱,那你们要怎么办?

紧接着,赵匡胤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

购置田地房产,为子孙后代立不动之产,享受歌舞升平、美酒佳肴的生活。

他提议与将领们结为亲家,以此消除彼此间的猜忌。

这番话让在场的将领们恍然大悟。

于是,第二天他们纷纷递交了辞呈,交出了军权,到地方担任节度使去了。

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这番动作,正是来自于赵普的启发。

于是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赵匡胤又晋升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他的仕途再次稳步攀升。”

“‘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将领兵权的第一步。

自中唐以来,

赵匡胤依旧面临着方镇和新执掌禁军,可能滥用权力的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如何将赵普的十二字方针,深入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官职设置中,

从而彻底改变其运作逻辑,确保它们完全依附于君权。

在赵普的协助下,

一套相互制衡的职权体制应运而生:

中央设立副相、枢密使副和三司计相,以分散宰相的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牵制。

枢密使直接隶属于皇帝,掌控指挥权。

而禁军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则肩负训练和护卫之责。

如此一来,

宰相和禁军的权力被分散,

相互之间又有掣肘,皇权得以得到有效巩固。”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赵匡胤又采纳赵普的建议,

罢免了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的职务,并逐步削弱了数十位异姓王的权力。

同时,朝廷还将他们调往其他职位,并以文官替代武官职位,从而消除了武臣方镇滥用权力的土壤。

此外,朝廷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使得天下精兵都归枢密院统一指挥。

尽管地方不再拥有精锐兵力,

但地方厢军联合起来仍能对禁军形成一定的制衡,

这就构成了一个强干弱枝、内外上下相互制约的制度。”

隋炀帝杨广目睹此景,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

“呵呵,大宋的种种弊端,便是从此处埋下。

赵普这个奇谋诡士,

倒确实为文人谋了个好前程啊。”

诸葛亮轻轻摇头,感叹道:“帝王之术旨在平衡,以文易武,灾祸之道也。

宋太祖难道连如此浅显的道理都看不透吗?

想必他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他恐惧于自己得位不正,怕自己重蹈柴荣的覆辙罢了!”

宋徽宗赵佶叹息道:“朕虽已立下宏愿,要改变这股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朕,真的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