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47章 世袭军户,总有一些人会将荣耀一代代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7章 世袭军户,总有一些人会将荣耀一代代传承

天,亮了。

可戚继光的心,凉了。

自从张居正病重,

他就失去了靠山,

又因功高震主,故此被“勒令退休,颐养天年”。

可戚继光“退休”,

不等于辽东等地的女真族就会消停。

而且随着女真族的崛起,明朝将迎来一个远超倭寇、鞑靼的心腹大患!

可他能做什么呢?

他已经没了职权,只能待在老家蓬莱,盼望着朝廷能重新启用自己。

“唉……”

戚继光枯坐一晚,

望着光秃秃的家里,忍不住长叹一声。

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得力助手,

所以在张居正病重并“去世”后,

戚继光遭到了朝廷的打压和污蔑。

加上家庭妻子卷走了所有财产“休夫”离去,弟弟去世等一系列变故,

晚年的戚继光孤苦一人,经济十分困难,晚景十分凄凉。

“熬不下去了啊……”

感受着身体里弥漫的死气,

戚继光知道自己恐怕大限已至。

但他心里很不甘心,

大明朝在张居正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张居正一死,自己再死,

大明的前景将再次变得渺茫起来。

那些他们辛辛苦苦推行的改革,

可能会因为失去了坚定的推行者而停滞不前,甚至被废除。

那些他们试图铲除的贪腐与不公,可能会再次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那些他拼尽全力去保护的大明百姓,可能会再次受到异族的侵扰……

戚继光紧紧地握住拳头,眼中闪烁着倔强。

他不不想放弃,他想为大明的未来,为了那些无辜的百姓,再拼一次!

“将军马上死”才是他最好的结局,

窝囊的死在家中,

“老夫心有不甘啊!”

戚继光挣扎着站起身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

“不能就这样倒下!老夫要为了大明,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他的身体,已经完全腐朽了。

眼前一黑,戚继光感觉天旋地转,

紧接着就是“噗通”一声,

栽倒在地。

就在他即将死去的这一刻,

一道金色光柱,陡然从天而降,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与此同时,

朝堂派来的使者,

准确的说,应该是“死而复生”后的张居正派来的使者,

快马加鞭之下,也恰好在此时抵达了戚继光的居所!

使者正要敲门,却不想正好看到了一道光柱降下!

作为自京城而来,已经见识过“万界直播”的使者,自然知道这道光柱意味着什么。

“先有张相,再有戚将军……”

“此乃天佑我大明啊!”

使者激动地连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

大标题隐去,苏治的声音从光幕里传出来,

“明朝建立时,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了两种制度:

一是卫所制度,即仿照隋唐的府兵制藏兵于民,屯守结合,平时屯田,战时出兵。

为此,朱元璋还曾得意的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二是军户制度,就是政府指定世代从军或服兵役的家庭。

明朝军户的来源,主要是从元末留下的军户和现役军人中指定。

戚继光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世袭卫所军户家庭,而且还是世袭军官家庭。

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

他跟随朱元璋多年,最后在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

戚祥的牺牲,也换来了他的子孙可以世袭明威将军。”

老朱看到这儿,顿时得意洋洋的对马皇后说道:“看看!咱亲兵的后代,成了大明军神!”

马皇后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老朱的扫兴,

她笑着附和道:“你身边都是能人,他们的后代自然也不会差。”

“嘿嘿……”老朱笑了两声,心中突然思索到:“戚继光和张居正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被盘点到的他们,会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里?”

朱棣此时,也冒出了同样的想法,

“如果他俩出现在同一个时空,俺倒是想去看看那时候的大明了……”

视频继续直播,

“然而,到明朝中期时,这样的卫所军户,已经不是什么高贵的象征了。

许多军户因不堪重负而选择逃离,导致卫所严重缺员。

即便是像戚家这样的世袭军官家庭,也已不复往日的富裕。

《明史·戚继光列传》中就记载,戚继光少年时期家境贫寒。

但尽管如此,戚家并未像其他军户那样选择逃避军役。

据史书记载,戚继光的父亲和弟弟都曾在明军中服役,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戚继光,

自然而然的也走上了从军之路。”

“嘉靖七年(1528年),戚继光出生。

父亲戚景通,

为儿子取名为‘戚继光’,希望他能继承并发扬自己家族的荣光。”

“戚景通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迈后告别疆场。

戚景通为人正直清廉,视钱财如粪土,与那些中饱私囊的武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因此,戚景通家里十分贫寒,从里到外根本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虽然过得比较辛苦,

但戚景通还是一直告诫家人要节俭度日,切勿奢侈浪费。

小的时候戚继光不懂,

每当他流露出对奢侈生活的向往时,

戚景通总会耐心地教导他,让他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戚家家风严谨,数代人都备受人们的尊敬。

戚景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戚继光身上,

并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培养,

期望他能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戚继光自幼便热爱读书与习武,

对军事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而且他的胆识也远超同龄人。

在父亲戚景通73岁那年,也就是戚继光17岁的时候,

他按照惯例子承父业,被升任为登州卫指挥。

当他收到指令要即刻前往京城办理相关手续时,父亲内心充满了喜悦。

然而,欣喜之余,戚景通紧接着又愁眉苦脸起来。

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连去京城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卖了一套祖宅,才筹齐路费。

这一切都被戚继光看在眼里,

他在心中默默发誓,

一定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然而,就在这一年,父亲戚景通却突然病重。

收到消息的戚继光,连忙赶回老家,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戚继光也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仕途生活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充满挑战和激情。

相反,一开始的日子显得有些枯燥,这让他感到有些背离了自己的梦想。

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而他却不能亲自上战场去保卫国家。

这种无奈和挫败感让他深感焦虑,空有一腔热血和志向却无法施展。”

“愤愤不平中,

戚继光读罢兵书,

便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首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