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二爷带着袁三郎再次出了门,在袁三郎的提议下,两人往鹊渚镇的方向走去。
一路走走停停,走了四五个村子,也没收上多少东西,也是,这地方今年夏天刚被淹过,能有多少秋粮作物供你收的?
袁二爷埋怨了几句,直道不该听袁三郎的话云云,只是来都来了,总不好再打道回府吧,赶着骡子车慢慢走,一路行到了鹊渚镇。
镇子上不比县城,但是也很繁华,因为不需要交入城费和摊位费这些东西,摆摊的人占满了主街。
袁二爷牵着骡子车见此挑了挑眉,看到前面有人摆摊在卖黄豆的,便道:“三郎,前面有卖黄豆的,咱去问问价!”
袁三郎伸长了脖子往前一看,果然见一农妇面前摆了两篮子黄豆,便快步走了过去,问道:“大娘,你这豆子怎么卖啊?”袁二爷紧跟在后面。
农妇带着一丝愁苦的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道:“四文钱一斤。”
这价格和县城的里卖的一样,袁三郎从篮子里抄起一把豆子,检查了一下,确定这篮子底下的黄豆品质和面上看到的一样,他便开口讲价。
“大娘,能便宜些不?”
农妇带着一丝勉强的微笑道:“客官,这价不贵的,我这黄豆都是我精心挑拣过的,没有坏粒儿,没有泥沙,干净,粒儿也大,买回家不用费事儿就能用,四文钱一斤很实惠了。”
虽这农妇说的不错,但是镇上卖东西也不收入城费摊位费的,一般都便宜上一些才是,便继续开口道:“大娘,您稍微便宜些,我给你包圆全买下。”
农妇看着面前的黄豆,艰难地道:“那就四文钱一斤一两!”
袁三郎听着这报价,心想这大娘看来是个讲价高手啊,看来得磨一磨嘴皮子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大娘,我也不要你降多少,四文钱一斤二两我全带走,怎么样?”
农妇嘴唇动了动,望着眼前的两篮豆子犹豫着。
袁三郎和袁二爷都等着她说话呢!这时旁边卖菜的大娘道:“小伙子,你要想要啊,就别砍价了,这娘子家里孩子病了,想多卖些钱回去给孩子治病呢!”
那农妇听见身旁的大娘为她说话,顿时眼圈红了红,向她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卖菜大娘絮絮叨叨地说着:“这大妹子也不容易,家里的孩子从小吃不得稻米,一吃稻米就全身红肿发痒,这么多年全靠吃豆子和麦子活着,今年冬上又冻病了,看大夫抓药花了不少钱呢!连家里的田产都卖了二亩。”
袁三郎听着直挠头,回身看向身后的袁二爷,袁二爷便点头道:“成,四文钱一斤一两,我都要了。”
那农妇抬手擦了擦眼角,手脚麻利地给他们称重,其实这两篮子她在家里都称过了,一共三十四斤。当时装篮子的时候特意防止有人讲价所以多装了几斤,心想只要今天卖够了数,就能给孩子买药喝了。
袁二爷看过称,道:“一共三十四斤,一斤十六两,三十一斤十四两是一百二十文,多出来二斤二两刚好八文钱。”说着,数了一百二十八个大钱,递给那农妇。
农妇接过,连声道谢,又向刚刚为她说话的卖菜大娘道了声谢,然后才装起铜板拎着篮子走向斜对面的药铺。
袁二爷看着面前半满的箩筐,道:“走,继续往前走。”
袁三郎四周看着,找了几处卖鸡蛋和红绿豆的,将骡车填个半满后,他问道:“爹,怎么这条街上这么多卖菜的和卖鱼的?”
袁二爷比袁三郎多活了二十多年,懂的自然也比他多一点,道:“一般闹水灾,这边水退的都会比咱们那儿晚,许多农户晚稻补种没来及,甚至许多人直接没补种,田地全用来种菜了,只求冬天有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袁二爷买了一些白菜、萝卜、豌豆苗、胡萝卜这类的冬菜,看这边的鱼又便宜又大,乐呵呵地挑了四条大鱼,道:“回去炖一条吃了,剩下的用盐腌了过年吃。”
袁三郎则转了一圈,没找到什么新鲜的东西,只是在一个粮铺子里发现了红薯,想到铺子里红薯片红薯干都卖的挺好,便又买了一麻袋红薯,瞧着小摊上有卖时兴的绢花和妆粉,便又花了二十文钱,给袁未捎了一些。
回去的路上,袁二爷经过了之前袁二郎服徭役的地方,此时原本细长的小溪此时已经被拓宽了不少,里面有浅浅的河水流过,溪上新架了一座石板桥,桥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袁二爷诧异地四周张望了一下,嘀咕道:“这地方不过月余没见,怎么大变了模样?”
话音刚落,便见河道旁有两个穿着官服的工匠正在丈量着什么?
袁二爷边走边看,便见两名工匠丈量完了土地往前走去。
袁二爷拉着骡子车跟在后头,仔细听着两人的话。
左边的的工匠道:“杨县令怎么会想到在儿建条街啊?能搞的起来吗?别好不容易建好了,没人来那可就白费功夫了。”
右边的工匠则道:“你懂什么?杨县令在下一盘大棋呢,昨儿个我听魏主簿说杨县令明年要建两座码头,到时候,码头建好了,还怕没人来?
一旦商人们带着货物来了,那不就得有客栈仓库?这些啊,杨县令等人都考虑好了,甚至听魏主簿说已经向知府大人申请了一笔资金了,准备明年开春就招工干活。”
袁二爷和袁三郎一路跟在后面听他们说着,直到那两名工匠转到南溪河的方向他们才分开。
袁二爷和袁三郎对视了一眼,心想,这杨县令果真是个精明强干的。
回到家后,袁三郎就迫不及待地说了他们在路上听到的,袁未听完先是看向了袁旭,道:“哥哥,你明年考试会不会考商业对经济影响之类的题?”
袁旭沉吟道:“也不无可能。”
袁未点点头,又对袁二爷问道:“爷爷,咱家最近的账面盘了吗?”
袁二爷被她这话题跳脱的摸不着头脑,道:“现在盘什么账面?天天买材料进进出出的,只记在账簿上了,等年尾关门一块盘吧!”
袁未寻思道:“也好,正好趁这段时间去打听打听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