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未却觉得只要不是卖给本县的,影响她们家目前的营生,其实卖方子这事也是有利可图,所以,她问道:“爹,那姓孙的商人准备花多少钱买咱家的方子啊?”

方婆子和袁二爷不以为意,道:“一个过路的客商能出多少钱?说不定还没那顺昌酒楼出的价高呢!”

袁大郎笑嘻嘻地道:“那人不知道是被我大舅哥唬住了还是怎么的,和我说咱家三个方子,一个方子二百两。

还应承我,这方子就算买走,也绝对不会在庐州府内影响咱家生意,咱家以前怎么样做生意,现在还怎么做,人家去苏杭去赚钱,看不上咱这小地儿。

可惜我做不了咱家的主,不然我真忍不住要应下了,只好叫那客商等我一晚上的时间,要是定了,明天上午就去找他。”

袁二爷想起刚刚高掌柜说三个方子一百二十两的价,都是咬牙说的,以为这方子也就这价了,却没想到这世界上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袁二爷有些心动了。

他背着手在家里踱了几步后,看向方婆子和袁未,道:“老婆子妞妞,这三个方子都是你俩琢磨的,要不你俩说说看法?”

方婆子一听直接看向袁未道:“你说呢?”

袁未:怎么突然全看我?

“那我就直说了。”袁未扫过几人的面庞,坚定地说道:“卖。”

“每个地方的豆制品都是现做现卖的,咱家也是如此,打个比方,如果府城有人定了咱家的东西,那这生意能做吗?

回答是当然不能,夏天一到,东西在半路上就得馊了,豆制品这生意只能走到哪卖到哪,咱家暂时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不如在不影响咱自家生意的情况下把方子卖给别人。

因此,这方子也不能卖给本县人,保险一点,府城的人也不卖。”

“既然那个行商符合这些条件,那为什么不卖呢?”

一家人商定了要卖方子的事,袁二爷就开始安排了,“明日我和大郎、旭儿、妞妞,我们一起去,既然是客商,那肯定有路引,咱们核实一下身份,再写上契书,将他答应的条款写进去就收钱完事。”

袁未听见袁二爷点到自己的名字,疑惑的道:“爷爷,我去干嘛,我不识字啊。”

袁二爷撇撇嘴,道:“你运气好脑子活,去了我有底气。”

第二天一早,袁家人就找到了那名客商,双方进展顺利,没一会儿,袁家人就揣着六百两银票去了在县城租的小院。

袁旭道:“爷爷,送妹妹和两个弟弟去上学吧。”

袁二爷捂着胸口的银票,看了袁未一眼,道:“好。”

其实县上的私塾已经开学了,年前袁未提议的时候,袁二爷就考虑过让两个孩子上学。

只是周氏和胡氏觉得孩子还小,太早上学家里压力也大,更何况,一般人家送上学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八九岁才上学?

如今手里有钱了,袁二爷也没那么顾虑了,先把孩子送进去再说。

回袁家村的路上,袁未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脚步轻快,为自己快要摆脱半文盲的状态欣喜。

袁二爷见了,不由打趣道:“上学就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啦,等我识字了我也长大了,我就可以把生意做大做强了,我想一路做到京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时候您和我爹在家坐着收钱就行。”

袁二爷只当孙女比他还能吹牛,笑一笑没当回事。

说起来,这个朝代的女子读书也不少,只是南溪地方小不多见,

但隔壁的宁江府因文风盛行,自成流派,久而久之出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更是不乏女子的身影。

所以袁未当初说想去识字时,袁家人也没有多惊讶,只是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大家更愿意将资源往男子身上倾斜。

一回到家,袁二爷就把事情和家里人说了,又把自己怀里的六百两银票交给方婆子保管。

方婆子看着家里的钱箱已经被塞满,不由得感慨,这两个月简直是人生中天翻地覆的变化。

方婆子盖上钱箱藏好便坐在屋里,和袁二爷商量了起来。

“你说这么多钱,除了买房置地,咱家在县城买个铺子怎么样?要是可以,最好后面还可以带个小院,前面做生意,后面住人,让老大家的全都住到县里去。”

“那怎么行?老大家的都住县里那老二家的呢?还撑船?你是不是忘了一碗水得端平?”

方婆子道:“老二家我又不是不管他。我打算让老二老三都回家,不撑船了,咱们多买几亩地回来种,山头也要打理,这些都需要人手。

而且你要说一碗水端平,那也得想想这家里的钱都是谁挣来的?这可都是妞妞想出东西挣来的,这不得给老大家的多花点?”

袁未原本准备找她奶做饭的,家里的土灶她一个人做不了。

结果刚到房门,就听见方婆子的话。

她上前敲了敲门,道:“奶。”

袁未推门进去,道:“奶,您刚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要我说,爷爷说的对,既然没分家,那就一碗水得端平,本来家里盖房子只起了两座院子,差了三叔那一份,您现在再买个铺子叫我爹娘住进去,就算自己家不说,村里人也少不得要说您偏心。

更何况您说的那种带后院的铺子基本都在闹市里头,做生意还行,要住人休息又要顾着哥哥读书,难免吵了一些,

要么买个大一点的宅子,一家人都能住进去,要么您就给三个儿子一人买个小院,县城里宅子贵,小院儿倒是便宜,几十两一座,咱家其实也买得起。”

一旁的袁二爷点点头,“孩子说得挺对,不过咱家又没分家,肯定还是住一起的好。

这样,明日你和我去送孩子们上学,完了去一趟牙行,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宅子和田地,

总归要买的,索性一起看了,要是余钱多,我再寻摸个小铺子,咱家生意也不大,门脸小点够用就行,到时老大挣的钱全都交给家里,也算一碗水端平了。

等跑完这些事,就该春耕了,活还多着呢!”

方婆子见此也不再坚持,领着袁未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