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235章 名落孙山罗芳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宇栋和梁风几人找了竹椅坐下,继续和范迪克吃喝起来,梁风劫后重生,又打死了老虎,很高兴。他就和范迪克喝了几杯,老李也喝了不少杜松子酒。

本来范迪克已经有些醉了,他有了老虎肉和豹子肉吃,也很兴奋,又和老李,梁风喝了不少,一边喝酒,不停的询问梁风打死老虎和豹子的经过。

听说是梁风老婆刺灵珠打死的豹子,还是一枪爆头,范迪克大惊,没看出来这个华人女人枪法那么准,他这才知道原来这几个人都身怀绝技。

不过范迪克此时已经没啥戒心,老外有时候挺单纯的。

琼斯一旁不停的劝酒,不一会儿,范迪克喝的人事不知……

大家把范迪克扶到宿舍,这营地宿舍很简陋,但是有很大空间,隔开好多屋子,能容纳很多人,真是个基地。

黄宇栋看范迪克已经睡着了,他们走出卧室,继续在草地上聊天,琼斯就把范迪克说的所有信息都和黄宇栋几人讲了。

黄宇栋大吃一惊,原来,这些荷兰佬是打算图谋颠覆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是华人建立的国家,也是晚清时候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大部分是华人,很多人还是黄宇栋朋友和老乡。

黄宇栋听说这两年兰芳战争不断,内乱不断,不过那时候消息闭塞,他没想到在爪哇岛还有颠覆兰芳共和国的远程基地,至于这些荷兰佬打捞沉船,不过是个幌子……

老李看见黄宇栋神色严峻,沉默不语,他问道:“这个兰芳共和国是怎么回事?”

老李在北方生活了半辈子,大山里又生活十几年,几乎与世隔绝,对于天下大事已经很陌生,他好奇的问道 。

几人有点渴,爪哇岛遍地椰子树,很多椰子,范迪克也摘了好多椰子在营地当饮料,堆了一堆。

黄宇栋用猎刀剖开几个椰子,椰子汁很甘甜,他分给每个人一个椰子,当做茶喝了……

几人都有点微醺,琼斯喝的有点醉,不过也都很清醒。

黄宇栋讲了起来……

明清交替之际,中国人下南洋开始进入高潮。

到清朝中叶,华人的足迹渐渐遍布整个东南亚,数量多达几百万,尤其是在马来群岛形成了很多华人聚居区。

华人主要从事农耕、采矿和工商等经济活动,对东南亚的早期开发贡献良多,华人们虽然形成了独立的聚居区,与土着泾渭分明,但大多没有建立政权。

唯独婆罗洲的西部有一个例外。

广东、福建沿海多山地、少良田,使这里的人们惯于下南洋讨生活,其中又以潮汕人、客家人、闽南人最多。

清朝入主中原时,大量明朝遗民逃离大陆,许多有志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成员见复明无望,也纷纷随之下南洋。

马来群岛是华人的重点移民地区,这里的土着被无数个伊斯兰苏丹统治着,没有统一的政权,社会和经济水平也较为落后,大片土地和矿产有待开发,非常适合华人开辟新居。

西婆罗洲的苏丹拥有理论上的土地与矿藏所有权,但他们仍处于部落时期,没有能力开发,便承包给华人收取一定的税赋。

华人移民遵循中国的传统习惯和行为准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

西婆罗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华人的勤劳,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土着。

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增多,经济日趋繁荣,习惯于靠天吃饭的土着越来越多地骚扰劫掠华人移民,迫使华人不得不结社自保。

以客家、潮汕、闽南同乡会为核心,还有矿工自建的武装,这些组织负责协调华人社区的重大事务以及筹集资金用于自卫或公共工程,渐渐形成了华人自治的雏形。

原先的天地会成员大多接受过军事训练,在同乡会和矿工武装里都起到一定的骨干作用。

此外,华人和土着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欧洲殖民者,觊觎西婆罗洲的主要是荷兰人。

荷兰人在明朝后期来到东亚和东南亚,曾经占据过台湾,被郑成功用武力赶走后,把殖民重点转向马来群岛。

西婆罗洲的苏丹自知不敌荷兰人,需要团结华人共同予以对抗,因此总体上与华人保持着较为默契的关系。

而华人社会自成一体,规模也越来越大。

18世纪开始,清朝进入康乾盛世,人口滋生迅速,土地承载力有限,华南沿海有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以缓解人口压力。

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是世界上第三大岛屿,中国人把它叫做婆罗洲,当时婆罗洲一共有20多个王国,这些王国的支柱产业除了农业就是挖矿。

而西婆罗洲恰好发现金矿,大大促进了华人移民的到来。

兰芳共和国开国元首叫罗芳伯,罗芳伯出生于广东梅县,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青年时代罗芳伯不仅喜欢读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了出人头地,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一直名落孙山……

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罗芳伯落榜之后,不甘心在家乡当一辈子私塾教师,毅然决然带领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35岁的罗芳伯决定下南洋谋生,历经风浪,从一个叫三发的地方上岸。

罗芳伯来此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有许多人来到加里曼丹谋生,他们大都集中在该岛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带打工,有的在农村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则在山区开采石油和煤矿。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得不到祖国的关心和照应,被乾隆皇帝称为天朝弃民。

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团结互助,于是自动结成了不少类似于同乡会的组织。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业无居所,生活十分贫困,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

罗芳伯一族定居在卡普阿斯河的入海口坤甸,他本人最初以教书为业,华人向来尊师重教,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

而且罗芳伯不但学问深,还精通武艺,为人处世和组织领导能力都颇为出众。

史书记载,罗芳伯“生性豪迈、行侠仗义,喜结义士”……

老李几人听得入神,都不知道这个南洋岛屿上还有这些历史,都听黄宇栋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