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车越来越靠近岸边,那种港口特有的臭鱼烂虾的味道就越来越浓,那种腥味充满整个空气,令人无处可逃。
离港口还有一里地的距离时,马车就已经进不去了。
双排马车可以通过的马路,此时都被挑着担子的,还有挎着篮子的人占领了。
商贩的叫卖声,买家的讨价还价声,还有吆喝孩子的声音,处处彰显着生活气息。
“老爷,老奴、柳芽、秋娘带着小少爷、小姐在马车上待着,免得人多惊着他们。”
赵嬷嬷见外面的人太多,而且,吆喝声不断,她怕惊到崽崽、囡囡,就要求留在马车上。
“嗯……也行,等小六子包完大船,我让钱十他们来接你们。”
抱着奶娃四处逛,也确实不方便,不过,留她们三人看崽崽、囡囡,花南笙又不放心,就把花二这队留下保护崽崽、囡囡。
就这样,花南笙带着钱十、冷风两人继续往里走。
“自家种的青菜,五文钱一把。”
“自家养的小鸡、只要五十文钱一只。自家鸡下的蛋,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
“刚刚打回来的野鸡、野兔,四十文钱一只。”
“……”
花南笙顺着声音看过去,好家伙,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除了吆喝的这些,还有竹编的箩筐、竹席子、竹椅子、竹耙子、竹筛子……
老婆婆自己纳的千层底布鞋,鞋垫,还有小老虎,香囊……
小娘子卖的木梳子、木簪子、用核桃刻的手串、小框……
还有货郎卖的针头线脑,胭脂水粉……
卖油郎也跟着凑热闹,能不能卖出去无所谓,主打一个参与。
花南笙还看到卖草药的,草鞋的,草席子的,总之一句话就是,其他集市有的这里都有,其他集市没有的这里也有。
她甚至还看到剃头匠,也在这里摆摊。
“什么味这么香?”
花南笙突然闻到一股香味,有点像包子的味道,但,又不像。
“老爷,估计是那边的买的吃食的香味。”
钱十四处张望了一下,就把目光锁定在不远处的一处卖吃食的摊位。
“走,过去瞧瞧。”
花南笙背着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了过去。
“这味可真香啊!”离吃食摊位越近,这香味越浓,花南笙都听到自己吞口水的声音了。
她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卖小馄饨,包子,还有蒸糕的摊位。
“……?”花南笙睁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原来,这里的小馄饨里,居然有紫菜、小虾米。
这两样东西可是小馄饨的灵魂啊!
啧啧……吃货的花南笙二话不说,直接来一碗尝尝鲜。
“老板,来四碗小馄饨,四屉包子。”
花南笙眼尖腿快,不等钱十反应过来,就占了一张桌子。
“咱们先尝尝,如果好吃就给花一他们也点一份。”
花南笙准备打着给花一他们打包的幌子,给自己囤点小馄饨,反正厢房的时间是静止的。
最好,能多囤点,这样想吃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小馄饨。
“客官,包子来什么馅的?”
就在花南笙在心里打着小九九时,卖小馄饨的大娘,笑呵呵的过来询问道。
“都有什么馅的?”
听到大娘的询问,花南笙还很纳闷呢!这里除了猪肉馅小馄饨,还能有啥馅的?
“客官,咱们这有猪肉大葱馅的,野猪肉馅的,鱼肉馅的,三鲜馅的。”
大娘听花南笙的口音是外地的,就知道,她不知道什么是鱼肉馅,又跟着解释了一句,“鱼肉馅中的鱼,是大船从海那边带过来的,鱼肉特鲜……”
大娘见花南笙没什么反应,还以为自己介绍的不仔细,她没听懂。
可,她哪里知道,花南笙是被鱼肉馅给惊呆了。
原来鱼肉馅在这么早的时候就有了,啧啧……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鸡肉馅?虾仁馅?猪肉玉米馅?
“每种馅都来一碗尝尝,包子是什么馅的?”
花南笙每一种馅都想尝尝,好在她们人多,就算点四种馅,也能吃得完。
“客官,包子只有猪肉大葱馅的。”
其实,大娘家很想包点鱼肉馅包子,但,奈何鱼肉太少,根本不够包子用的。
最主要的是鱼肉不好存放,她家又买不起冰囤鱼。
“一人一屉够不?”
花南笙询问钱十、冷风,这会小六子还没回来,所以不用问他的意见。
“够了,那一屉足足有十个包子。”
冷风刚刚瞟了一下,知道一屉包子有十个。
“行,就来四屉,剩下也不怕,咱们人多。”花南笙意有所指道。
……
“嗝……”
好家伙,一碗小馄饨,四个包子,差点没把花南笙撑晕了。
“真好吃。”
花南笙不顾形象的摸了一下肚子。
“老板,二十六碗小馄饨,二十六屉包子可有?”
“有的,有的,就是时间稍微慢一点……”
大娘听到花南笙点这么多,笑得那叫一个亲切。
有就好,至于慢无所谓,反正花一他们得轮班吃。
花南笙给花一打了一个手势,让他过来,并且告诉他,一会馄饨、包子好了,给赵嬷嬷她们送过去一份。
安排好后,花南笙则是继续往港口那边走去。
离港口越近卖鱼的摊位也越来越多,花南笙大致看了一下,这里鱼的种类比西市要多的很,而且都很新鲜。
不过,花南笙没急着买,她想看看大船上有什么鱼?或者是海鲜?
如果,真的有海鲜,她就多囤点留着慢慢吃。
海鲜自由的日子马上就实现了……
“老爷,花船租完了,就挨着西边的那条大船,上面的管事的说,马上就可以上船。”
就在花南笙几人快到大船跟前时,小六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知道了,你先去那边的吃食摊位上吃点东西,然后顺便把赵嬷嬷几人接船上去。”
“老爷,奴才这就去。”
小六子没吃馄饨,而是拿了几个包子,边走边去接赵嬷嬷。
他认为在这鱼目混珠的地方,还是把赵嬷嬷几人接到花船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