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能量洪流灌入诺亚体内,瞬间止住了他的伤口流血,但整体状况并未好转。他依旧失聪,身上遍布深可见骨的伤痕,尚未开始愈合。
尽管如此,他还能继续战斗。身为英雄修炼者的意识如同第六感般,能模拟其他五感。但对诺亚来说有所不同,因为他的身体是增强感知的关键部分,面对一位第五阶修炼者却失去听觉,无疑不是明智之举。
众人皆忙于战斗,各方高手谨慎地对峙着,远程法术满天飞舞,覆盖范围广泛。
双方都采取了慢节奏的战术,原因各有不同。帝国希望尽可能多地伤害、击杀英雄修炼者,延缓入侵步伐;而三方势力则意在耗尽敌方资源储备。
这场消耗战注定将双方军队的心理状态推向极限,然而别无选择,毕竟要在这场战役中一鼓作气攻克该区域几乎不可能。这里的防御太过严密。
然而,这些防线已然开始瓦解。诺亚已斩杀两名第五阶混血生物,战场上其他英雄修炼者也取得了相似战绩。
即使有这些防护措施在,侵略方仍比帝国一方强大。三方势力只需逐步摧毁所有防御,同时尽量减少己方伤亡,即可视为战争胜利。
唯一真正棘手的是“第二生命阵法”,它阻碍了他们彻底消灭那些制造麻烦的强大敌人。显然,帝国只将阵法与那些一旦失去便会对未来造成严重影响的修炼者相连。牺牲强大的资产去削弱敌军力量,实属浪费,将危及帝国作为世界顶尖组织的地位。
侵略者们虽奋力拼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的尸体被红色光环笼罩。知道对手并未真正死亡,这对士气无疑是打击。更糟糕的是,他们必须针对这些人,才能消耗掉阵法所需的祭品。已有名单记录了所有与“第二生命阵法”相连的资产,但随着战斗持续,名单上的人数仍在增加。
仿佛帝国军队中的显眼战士都是不死之身,侵略者们不得不反复与其交战、杀戮,才能最终占领这片区域。而且,阵法复活后的死者保留记忆,了解侵略者的战斗风格和阵型,为今后的战斗提供了宝贵情报。
第二场战役中,团队战相较于首战更为激烈,且随着侵略者不断进攻,只会愈发艰难。
然而,没有退路。只有缓慢而持久的围攻,才能迫使帝国最终撤退。
权衡再三,诺亚决定不再追击其他第五阶修炼者。获取丹田的诱惑虽大,但安全始终应放在首位。
第二场战役很快结束,两军井然有序地退回各自营地。各首领制定计划、策略,以期更好地控制损失,但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士而言,无需多言。大家已明确各自职责。
第三场战役在两个月后展开,此时诺亚的伤势痊愈,恢复至巅峰状态。他再次遭遇混血生物,但这次只有一个,同样是中阶层次,拥有第五阶的力量中心。
眼前对手是一头十米高的装甲象,这是一种能操控周围土元素,在皮肤上形成金属防御层的独特物种。
看到这对手,诺亚终于明白为何帝国不愿派遣修炼者与之对抗,而是选择将其隔离在外。寒冰曾将其标记为“棘手”,实则是其实力层次过于难以确定,派遣合适的对手迎战颇有难度。
身为不到五十年前才达到第五阶的修炼者,诺亚极富谋略。每经历一场战斗,他都会有所提升,且总能找到方法击败多次交锋的对手。
和平风暴失去了百年积累的符箓,狂暴水自伤以抗其攻击,他的剑更是取走了无数翼与寂静雷霆的性命。唯有寒冰一度压制住他,但诺亚最终还是找到了杀死她的方法,即便“第二生命阵法”保护了她。
派更多修炼者对付他,只会违背帝国保全英雄资产生命的初衷。更何况,派出液态阶段的修炼者,会削弱战场其他前线的实力,而那里侵略者本就占优。
牺牲混血生物来牵制他,才是上策。帝国原本就没打算将它们带往旧大陆。
诺亚并不介意与混血生物作战。他们的丹田虽不及其他修炼者强盛,所含“灵气”滋养程度较低,但相对更容易获得。
这些混血生物对同级人类构成威胁,但对他而言不过是猎物。他能运用人类修炼者无法施展的策略,与之抗衡。
第三场战役几乎与第二场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经过前两次战斗,帝国终于开始感受到损失的痛楚。
第四场战役在前一场两个月后打响,随后第五场、第六场、第七场接踵而至。
每一战皆是如此,侵略者步步紧逼,将帝国逼入绝境,而防守方竭力破坏这支由三方合力打造的无敌大军。
在这期间,诺亚始终与混血生物交战,同伴们对此习以为常,甚至看到地面钻出的链锁生物,直接视而不见。大量吞食丹田使他的突破日益临近,一切在第八场战役达到高潮——帝国引爆整片森林,掩护其撤退至旧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