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多多,你还带着书呀?”崔大姐羡慕道。
“这里没啥休闲的,走的时候在锦城买了几本书,无聊时打发时间。”钱多多拿出幼儿图书给孩子们看。
大娃、二娃第一次看彩色图画,觉得新奇,不识字,颠来倒去看,最后看图画搞清楚上下。
“仔细些,别把阿姨的书给撕烂了。”崔大姐喊道。
怕自家的两个皮猴闯祸,要是不小心把书给撕了,这里买不到书,赔都没法赔。
钱多多笑笑没说话。
小雅熟练地翻着图书,口里念念有词。
“小雅这是在读书?”崔大姐惊讶地看着小雅。
这才多大的孩子,居然也认字了。
“崔阿姨,我在讲故事。”小雅一本正经。
“你认得上面的字吗?”崔大姐逗道。
“我认得!”小雅认真道。
“多多,小雅真的认字?”崔大姐不信。
“认得一些,晚上睡觉前给她念过,谁知道她就记住了。”
钱多多也没想到这孩子记忆力这么好,讲过一遍的故事她能八九不离十的复述出来。
上面简单的字问过后也能记住,看来孩子是个读书的料。
可惜到这偏远地方来,不知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将来?
现在有些发愁书买少了。
“唉!”崔大姐叹口气,拿起杂志翻了翻,又拿起种植蔬菜、果树的书翻了翻,放下。
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两个傻小子,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你看呀!”钱多多招呼道。
“算了,不看,俺识字不多,好多字认不得。”崔大姐有些讪讪。
小时候家里穷,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心思读书。
如今好多字是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
“多多,你咋那么厉害?会种大棚菜,又会读书识字!”
崔大姐看钱多多的眼神带着崇拜,都是乡下女子,人家钱多多就不一样。
“有啥厉害的,这大院里会读书识字的多了去了,我算啥?”钱多多笑笑。
“别人俺不管,在俺眼里,你就是厉害!”崔大姐固执道。
“小红帽和狼外婆!”郭大娃跟着小雅念。
郭大娃六岁,性子稳重许多,也很懂事,见小雅都能认字,不服输的他也跟着学。
二娃在一旁捣乱,故意用手遮住上面的字。
“二娃,手拿开!”大娃有些严肃道。
“我不,我就不!略略略…”二娃干脆用身体压住书,不让哥哥和小雅看。
“哥哥,让开!”小雅用手推二娃。
“二娃,你再不让开,我们不跟你玩。”大娃也帮着小雅推二娃。
“哼,就不!”二娃见哥哥不帮自己,有些吃醋,故意反着来。
“二娃,你皮痒痒了?”崔大姐走过去,把二娃提起来在屁股上拍了两下,“要想玩就好好玩,不许捣乱。”
屁股上挨了两下的二娃老实了。
钱多多见崔大姐出手就没吱声,刚才孩子们抢书时,她心里悬着,生怕伤到小雅。
小雅成天戴着小凉帽,都以为是钱多多给孩子的打扮。
其实是遮住头顶那块疤痕,有蚕豆大小,没有头发,以后也长不出头发。
这比钱多多预料的情况好很多,她以为会沿着头盖骨一圈切割打开,那样的话整整一圈都会没有头发。
吴老他们只在针的位置割开一个小口,用微创的方式完成这个手术,在那个年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主要还是孩子小颅骨软,好操作。
换成成年人,还真得切开头骨才行。
“大姐,你会不会选种蛋?”孩子们安静下来,两个大人继续闲聊。
想到孩子要吃番茄炒鸡蛋,钱多多觉得有必要养几只鸡。
“会啊?咋啦?你要养小鸡仔?”
“走,我们去问问张姐有没有多的种蛋。”钱多多拉着崔大姐出来。
隔壁张姐家养了一只公鸡,两只母鸡。
是这里特有的高原鸡,肉质鲜嫩。
“种蛋啊,我不会选,你们自己来吧。”张姐让俩人进屋,拿出一篮子鸡蛋。
崔大姐一一拿起,握成虚拳放在鸡蛋上,对着阳光照,看里面有没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斑点,挑了半天,挑出七个种蛋。
钱多多付了钱,让张姐用她家的鸡帮着孵化一下。
张姐不收钱,说自家菜园子的种子都没给钱。
钱多多说种子不值钱,但这鸡蛋值钱,如果张姐不收,他们就不要。
张姐这才勉为其难收下。
钱多多本来想跟崔大姐直接分了这七个蛋,想到还有个小苏,就喊了一嗓子,问小苏要不要。
得知是孵小鸡,小苏当即过来要了两个。
然后钱多多要了两个,崔大姐要了三个。
“小苏,你怎么啦?这两天没咋见你出门。”崔大姐见小苏没啥精神头儿。
“没事儿,就是这几天肚子不舒服,胀鼓鼓的不得劲儿。”小苏苦笑。
吃了一个多月的土豆、萝卜,没半片叶子菜,肠胃难受死了。
“我那里有三黄片,吃几颗?”钱多多问。
“行啊,谢谢!”小苏难为情地笑笑。
到这里一周只上了一次大号,后面天天积压,肚子鼓胀难受,吃饭都没胃口。
“再坚持几天,豌豆尖就要长成了。”钱多多安慰道。
“豌豆尖真的可以割了又长?”小苏不确定地问。
她们家乡没见过这种种法,这样结出来的豌豆荚肯定豆粒不饱满。
“当然啊,我们主要是吃豌豆尖,不用考虑豆荚,就是没啥豆粒的豆荚炒着也好吃啊。”
其实钱多多也没好到哪里,肠道也是结燥得很,每天大量喝水,也缓解不了多少。
小苏吃三黄片的时候,大人孩子都跟着吃了。
然后带着孩子们去小山坡上找了一些树枝回来搭鸡窝。
院子里全用来种菜,没有位置,就在屋后面找空地,三家的搭在一起。
有事儿做时间混的很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这么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