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掌柜该明白我拿出来的这套纯色琉璃茶具,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类似。不管是样式,还是做工,都是独一无二,我要五百两并不算高,你随便倒手出去,也不可能低于五百两。”

掌柜不疾不徐的给自己倒茶:“东西肯定是好东西,却值不了五百两,夫人怕是不懂琉璃行情,只道听途说琉璃价值千金便当了真。”

余采薇盈盈一笑:“琉璃行情多多少少我也是知晓一些的,你的一百两只能买到单个琉璃,我的是一套完整茶具,还有六个完全一样的杯子,也就是在白石镇这样的小地方我才开五百两,若是换到洛州或者京都,我会开到七百两。”

琉璃价值几何,余采薇还真的知晓一些,方才私下里找唐掌柜打听了一二。

掌柜思索了一会,这套琉璃茶具的确是精品,但五百两是不可能的。

“夫人也说了,这里是白石镇,在珍贵的琉璃也卖不出五百两高价,这样吧,我退一步,给你一百五十两。”

“掌柜退一步,那我也退一步,四百两,这是我的底线,如果周记要不了也没关系,我在看看别家。”

掌柜难得遇到这种好东西,他有心想拿下。

就是余采薇开价实在太高。

“夫人诚心想卖,我也给你个底限价,二百两,再多只能失之交臂,我们收了你的宝贝也是要倒手,这套琉璃茶盏”

不等掌柜说完,余采薇直接站起身:“看来今天这桩买卖做不成了。”

掌柜紧跟着站起来:“我再加五十两!”

二百五?

余采薇对这个价格很抵触!

玻璃杯放在现代不值钱,可是在古代就是好东西,她开的价格并不高,如果卖到洛州或者京都,她真的会开七百两。

余采薇作势要走。

掌柜一咬牙:“三百两,不能在高了。”

余采薇脚步一顿,她心里的预期价格就是三百两,不逼这掌柜一把,他定是要把价格压到最低。

“成交,我要银票。”

掌柜的叹了口气,笑道:“夫人要是做生意,一定是个顶精明的人。”

余采薇笑了笑,她现在就是个生意人,不过是没必要和掌柜在攀扯自己的底细。

按了死当手印,拿了三张百两银票余采薇便离开了当铺。

她直奔建材市场去与杨二郎会合,路上遇见一个挑着花皮香瓜的小贩,老式的大肚香瓜,看着就香甜。

“大哥,香瓜咋卖?”

生怕余采薇嫌今年香瓜贵不买,小贩放下挑子,热情的解释说:“四文钱一斤,年年水患,地里收成不好,今年香瓜价格大家都是涨了两文的。”

应该是镇西旱田长出来的,镇东河多,现在还有不少地水位没有退下去。

“给我称个五斤。”

“好勒。”

小贩拿些干草一搓,熟练的穿插编织几下,两个网兜就做成了,装上花皮香瓜,秤给高高的。

余采薇和杨二郎会合时,杨二郎已经把一条街逛的差不多。

见她拿着两个网兜香瓜,杨二郎笑着问:“娘你就是去卖香瓜的?”

“你不吃?”

“现在就想吃。”

余采薇嗤笑:“一会回去车上有你吃的,问过青砖的价格了吗?”

杨二郎点点头:“青砖两文钱一块,瓦片一文,青石灰按车卖,四百文一车。”

价格上都不便宜,余采薇手里的三百两肯定是不够的,虽然是乡下,但她没打算得过且过。

不管是住的地方,还是作坊,都想盖好的。

“价格上没得商量吗?”

杨二郎又摇头:“我把这条街打听的差不多了,别说价格一点不让,车马费都要自己出,家家这样。”

余采薇亲自去问了几家,和杨二郎说的一般无二,几乎是统一价格的。

打听了一家口碑比较好的,余采薇便预定了青砖,瓦片,青石灰。

交了定金,等三天后送货上门,在连着车马费一起结账。

刚开始没有买太多,杨二郎知道家里没剩下太多钱,只能是用多少买多少,剩下的大批量等着藕粉卖出以后再来采购。

回村后,趁着中午牛车回来,往地头运输了不少的藕种。

二十亩地,前几天余采薇就让人整地了,做藕粉时找的三十个男人,不到两天功夫就整好了地,这会又带过来正好种莲藕。

大家还不知道莲藕是怎么种,听说余采薇家里下午要开始种,一个个提前候在了地头。

其实种植方式很简单,一般为斜插法,藕种斜插入泥土中,露出芽头的那一角,深度为8-12厘米,斜度为20-25°,藕的头部左右相对,通常以三岔式排列为佳。

有人问:“这么斜插下去就好了?”

余采薇抬起头:“是的,深度和距离大家按照我们家地里这样栽种就可以,不要太密集,也不要太稀疏,六百斤的藕种差不多就是一亩。”

她也是小时候住在农村看别人种莲藕学的。

“那什么时候施肥呢?”

余采薇说:“种植后的一个月,下次大家在种时,可以提前半个月先施肥,我们是之前地里水位不退,没办法提前施肥。”

“种下去就放水?”

“嗯,放的水不要超过脚腕,刚开始浅水即可,后面长出荷叶在一点一点放水。”

有人已经迫不及待:“这么简单?我马上回家去背藕种来种。”

余采薇招呼大家:“你们都回家运藕种去地里种,后期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或者有什么注意事项我也会提醒大家。”

大部分人还想多看看,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有人拿着藕种先帮余采薇种,当是先练练手,也能更详细的问她一些问题。

余采薇一教一下午,杨大郎中午送了五趟牛车全部种完,下午他从镇上回来又拉了两牛车过来。

杨大郎说:“娘,我来帮忙。”

余采薇抬头,弯了一下午的腰,再直起来又酸又疼,生过孩子的身体还是不行,才三十几岁就腰酸背痛的。

“今天这么早?”

杨大郎说:“黑夹子越来越少,附近村落知道黑夹子可以吃,也跟着抓,现在我们每天去外村抓黑夹子的人五十斤都很难,今天下午我和几个酒楼解了契约。”

能卖到现在已经不错,在泛滥的东西也经不住荒年。

余采薇说:“那家里剩下的黑夹子卖完暂时就不往镇上送了。”

也可以养殖黑夹子,不过自己养殖,在做熟食,每天这么来来回回的送,太麻烦。

田埂边有人羡慕的说:“大郎娘好福气,几个孩子都这么勤快孝顺,我家那几个一听说干活跑的比谁都快。”

余采薇弯起了眉眼:“那是,不止大郎二郎,我家三姐四郎也都很孝顺懂事,一点不需要我操心。”

杨大郎卷起裤腿直接下了地里,拿起藕种学着大家的做法开始插藕种。

“娘你别陷在地里了,回家去吧,这里交给我和二郎就成。”

家里那么多人干活,马上又要盖房子,余采薇也没办法长时间留在地里,今天是第一天,大家什么都不懂,所以她才做了一下午。

确定大家都能上手,她便上了岸,在田埂边的河沟里洗了洗脚,穿上了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