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绍之所以让袁谭去收服本就唾手可得的北平郡是有两层想法的。

其一,疼爱自己的长子。虽然袁谭能力不济,但是终归是自己的儿子,袁绍不希望袁谭在臣属中抬不起头来。于是便把最简单,送到嘴里的肉喂给了之前出师不利的袁谭。算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回护吧。不论将来是否以袁谭为世子继承人,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该照拂的还是要照拂的。袁绍并非曹操那种唯权是图之人,他心中的人性更多一点,因此对骨肉亲情还是很看重的。

其二,就是对颜良文丑的提防之心。文丑已经立下大功,他和颜良再拿下北方第一要塞的北平郡,手中还有三四万精锐部队。若是二将在北平郡直接自立当诸侯,以二人之勇,兵卒之强悍,袁绍还真拿他们没办法。所以袁绍需要尽快的收回二将的兵权,所以让袁谭去收服北平郡,二将回营复命。

袁绍的将令一出,二将虽然有些觉得可惜,不能进一步扩大功劳,但也不敢和袁谭抢功,不过也正是因此,他们二人对袁谭的观感进一步降低。二将心中明白他们俩是袁尚的人,但此后也不必买袁谭的账了。

另外二将也隐隐约约的感觉主公袁绍对自己还是有戒备之心的,二将本来就没有二心,因此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也是第一时间就率军回渔阳郡复命,并且交割了兵权。

袁绍此人任人唯亲,在官职权力方面,对血缘关系十分看重,所以诸将对兵权之事也十分的小心。

不过几日,袁谭从北平郡传来好消息,他把从文丑那边缴获的公孙瓒父子的尸身带往北平郡,再加上自己率领的数万袁军兵临北平郡城下。袁谭命人把公孙瓒父子尸身展示给守城的将士们,之后北平郡人尽皆知,主公已死,公子也死了。守城的将士们自然再无半点抵抗之心,毕竟此时还是大汉的天下,袁绍讨伐公孙瓒也是打着“讨逆”的旗号,且袁绍是汉献帝亲封的大将军,投降袁绍反倒是名正言顺。

于是北平郡将士开门请降,袁谭在吕旷吕翔的拥护下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北平郡,至此幽州彻底被平定。

袁绍集团不禁欢天喜地,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一次奠定北方统一的战役。袁绍本人更是豪气云天,他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更是声势滔天,幽州之战让天下人都晓得袁绍的兵强马壮而且他袁家还有一个计谋策略鬼神莫测的三公子。从战略上,幽州虽然贫瘠,人口少,粮食产量也少,但是幽州是很多北方珍贵之物的产地,比如胭脂,比如北方的皮毛皮货,还有煤铁等物。且幽州之地乃是养马的天然马场,多从此袁绍的骑兵可以说是不愁马匹了。

三国乱世,马匹和军械可以说是除了粮食之外,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了。

袁绍在胜利之余想的便是如何重新布局自己辖地的管治了,幽州刚刚平定可不能乱。同时南边的大本营邺城也该回去了,不然曹操总是趁着自己大军大不在有觊觎之心。

袁绍在与谋士们商量后作出了决定:袁绍会带领主力大军南下回到邺城,留守幽州的是淳于琼和吕威璜,一个镇守北平郡,一个驻扎在渔阳郡,而蓟城郡和涿郡也派遣了一些将领。袁谭的军队由吕翔吕旷带回平原郡。其余诸将和谋士都一起返回邺城。尤其是颜良文丑,二人此时身上都有婚约,二人可以说是迫不及待的回南边完婚。而张合也知晓袁尚给他联姻太原王氏,也是盼着回去落实订婚之事。许攸,辛毗辛评等人自然是随着袁绍回邺城,毕竟军旅生活对谋士们还是很辛苦的。

袁谭则在自己苦苦请求下陪同袁绍一起回邺城,因为他知道若是自己不继续在父亲袁绍的身边,恐怕不出一年半载,袁绍就会下诏令立袁尚为世子了。袁谭毕竟是长子,在河北还是有一定的支持者人脉,比如冀州名士崔琰一族便是十分看重袁谭,认为他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袁绍的衣钵。

袁谭此去邺城就是为了争夺世子之位的,因为袁绍年龄已经到了立世子的时候,再者平定整个北方三州后,袁绍的身份地位今非昔比,自然而然有臣属和世家大族来劝说袁绍立世子的。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权势滔天,兵力雄厚,袁谭和他的两个兄弟们也是心照不宣,都盯着那个继承人的宝座!

而就在袁绍平定幽州后的休整时期,袁尚再次遣人送信给袁绍。

书信中袁尚汇报了并州剿灭黑山贼之事押解贼首张燕之事,以及曹操暗中派遣死士火烧邺城粮仓和府库之事,并把韩猛的玩忽职守和曹操在中原地区与袁术开战的消息一并告知。据说孙策也开始向荆州刘表派军。

许攸在得知这些消息后也不禁叹道:“主公啊,如今已经是天下大乱!中原开始混战。恐无一天宁日。主公当考虑是否答应曹操之请参与中原混战,从濮阳之地袭击吕布。”

袁绍是个选择困难症后期患者,好谋无断是他最大的特点。此时的袁绍自然又是犯了病,天天召集人讨论,但天天不做决定,他心中想着还是回邺城与袁尚商量过后再决定。许攸跟随袁绍多年,主公的这点心性摸得透透的,知道催也没用。

另外袁尚在书信中还表达出两个意思,一来是他十分想念父亲,在信中撒了撒娇,说从小到大都没有远离父亲这么久,想念父亲了;二来袁尚建议袁绍安抚幽州民心军心,袁军一直有为战争双方亡故者一起祭祀的风俗,袁尚建议袁绍这次在幽州各地搞严肃的祭祀活动,表达袁绍的爱民之心,也稳定当地的世族大家,让他们知道换了一个新主公,他们可以安心过日子。这样的话幽州的恢复生产还有粮食税收可以更有保障。

在古代,国家和诸侯之间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戎与祀,即战争和祭祀。这两件事情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民心的方式。通过战争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这种信仰和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更是一种政治象征和社会凝聚力的体现。

战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诸侯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争夺土地、资源和权力。战争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信仰和荣誉的较量。胜利者将得到人民的尊敬和崇拜,失败者则会被视为软弱无能。因此,战争成为了国家和诸侯之间展示实力和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与战争相对应的是祭祀。祭祀是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一种敬畏和感恩之情。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人们向神灵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信仰,希望能够得到保佑和庇护。同时,祭祀也是一种社会凝聚力的体现,通过共同参与祭祀活动,人们感受到了共同体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在进行祭典时,袁绍集团展现了对北方三州的统治意图以及爱民御下之心。通过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袁绍集团向人民展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实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这种举措不仅增强了幽州百姓对袁绍集团的信任和支持,也巩固了他们在北方三州的统治地位。

为了展现仁慈的面孔,袁绍还特意厚葬了公孙瓒父子,对公孙瓒余下的几十口人也没有斩尽杀绝,而是进行了安抚。这点是袁尚书信中特别提醒的。公孙瓒一族能打的都死绝了,剩下的孤儿寡母实在没有实力作乱。放过她们反而让幽州之前效忠公孙瓒的世族和官员都安心。

一方面表示袁绍不会清算公孙瓒过去的官员,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够转而服务于袁氏集团。此行一出,果然幽州不少世族都表示愿意投靠袁氏,出人出粮出钱。因为世族们也很清楚,幽州之战死了很多人,让幽州之前的官员、将领之位都空出了很多。当下投靠袁氏,很大可能性会被任命为幽州的官员和将领。对当地世族来说是一个重新洗牌,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袁绍也在许攸的推荐下任命了不少世族之人担任幽州的新官员。许攸自然趁机也是大捞一票,拿了许多的贿赂。

袁绍用十天的时间安抚了幽州之世族和百姓。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埋葬公孙瓒尸骸之前的一晚,竟然有人来在袁绍大营外要祭拜公孙瓒的尸首。

袁绍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和许攸等谋士还有诸将讨论此日葬礼外围护卫的事宜。众人听到有人堵在大营外都十分惊讶和好奇。

首先大营外围有巡逻士卒,能到大营处说明此人把巡逻士卒都给解决掉了,其次寻常人都畏惧袁绍之军,哪里有人敢来此造次?

许攸问起此人相貌如何,可曾伤到外部的巡逻士卒。

回禀的军士说此人武艺了得,把一路五十人的巡逻士卒给打伤后来到的大营,不过未伤及他们的性命。外形容貌方面,说此人白衣白甲,容貌是浓眉大眼,身材高大,看上去有八尺有余,手持一柄长枪,坐下的坐骑很奇特,晚上竟然有点反光。但此人一身孝服,坚持要进大营给公孙瓒的尸骸行礼。

许攸闻言立刻反应到来者是何人,于是对袁绍说道:“主公,此人容貌特殊,想必是原先公孙瓒麾下的猛将赵云!听三公子讲此人忠肝义胆,武艺超群,果然不同凡响。既然他对旧主有忠义之心,主公何不成全此人?三公子对此人是心怀好感,十分想招募赵云为主公效力,臣也深以为是。”

倒不是许攸多喜欢赵云,而是袁尚多次书信提到此人,许攸因此不得不替袁尚招募。不然自己如今地位和金钱都是拜袁尚所赐,总得给袁尚办事才好。尤其袁尚此时十分得袁绍宠爱,照此态势,将来的世子八成会是袁尚,也就是自己将来的主公。

但袁谭听闻此言立刻反驳道:“父帅,赵云乃是公孙瓒旧部,今夜前来打伤我巡逻兵是对我军的挑衅之举!依儿臣之见当派出武将击杀此人!以震慑那些有不臣之心之人!”

许攸闻言登时翻脸了,反驳道:“大公子所言差矣!幽州已经被主公平定,也未发生骚乱。何况主公已经宽宥公孙瓒一族,既然能连公孙一族的人都宽宥,主公如何容不下一个心念旧主之人?何况三公子十分器重此人,为了招揽此人可以说是礼贤下士,大公子要有容人之度才好,莫要让三公子前功尽弃。”

辛评见袁谭被说得理亏辩解道:“三公子的眼光不够好啊,赵云区区一介匹夫,来在大营外吵闹,找士兵们打发了便是!此人未曾有多大的名气和战功,不配让我主公为他放行。”

文丑这时插话道:“辛评先生此言差矣!数年前我曾于赵云交手过,几十回合不分胜负,以赵云的武艺放在任何一位诸侯之下都得是先锋大将的官职。三公子看人眼光毒辣,爱慕赵云之才,先生不及也!”

颜良也冷冷的看了辛评一眼,道:“辛评先生什么时候懂武艺了?竟然开始怀疑三公子和我等的眼光了?”

袁谭此时心中如在寒冬腊月,他没想到即便袁尚不在军营,父帅的武将和谋士都要如此维护于他!就连颜良文丑两员举足轻重的大将都是这般。

这时张合也说话:“末将觉得赵云此人忠义,主公可让末将和许攸先生前去一见。若能替主公说得此人效力,也不枉主公爱才之心。何况此人曾是三公子一直朝思暮想的将才,请主公成全。”

许攸表示附议。

袁绍听闻此言觉得有理,既然是自己三儿子特别看重之人,一定有过人之处。何况赵云的言行的确是忠臣之风。没有主公不爱忠臣的,就算不喜欢赵云,袁绍也要成全他一二,好给自己麾下的武将上一课,要他们也学得忠义,好对自己尽忠!

这是领导的艺术,赞美其他人的武将忠义,其实是给自己下属传递忠诚意识!

于是许攸在张合的保护下,带着三百士卒前去大营门见赵云。